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26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1065158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26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26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26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26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26儿童发展心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简答题1 心理学家在研宄儿童言语发展过程的时候发现,无论哪个种族的儿童,其言语发展的过程极为相似。具体表现为:大约1岁时,能说出被他人理解的词;2岁末能说出词组;4?5岁能说出符合语法结构的句子。这表明,儿童在出生后的4?5年内即获得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试选用两种不同的言语获得理论解释上述现象。【答案】言语获得理论归结起来有三种:(1)习得(或经验)论:言语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强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言语发展的重要作用。强化说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实现的,强化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强化的程序是渐进的。

2、言语发展表现为儿童习得的口头反应的增加。巴甫洛夫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斯金纳还特别强调“及时强化”在婴儿言语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在婴儿言语之后,马上就给予强化,将有利于帮助婴儿形成言语行为。斯金纳把言语的发展看成是通过操作条件作用儿童习得的口头反应数量上的增加。模仿说认为,儿童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习语言的。这是由奥尔波特的关于言语获得机制的最早理论。他认为,婴儿言语是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成人言语的简单翻版。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即模仿而获得的,其中大部分

3、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怀特赫斯特对传统的模仿学说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认为婴儿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有创造和选择的。根据语言的习得论,在儿童获得语言的初期,强化依随和即时性模仿存在重要的作用。儿童,父母就最初的几个单词是在对父母或养育者的模仿和不断强化下获得。儿童说出“爸爸、妈妈”会给予强化,同时父母也会不断给向儿童呈现一些语言,让儿童进行模仿。(2)先天论: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倶来的。先天语言能力说即由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说。该理论认为,语言是普遍语法能力(知识)的表现,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换的过程,这个转换是通过语言获得装置(LAD )实现的。儿童获得

4、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因而能产生和理解无限多的新句子,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自然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勒纳伯格。该理论认为,生物遗传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语言获得是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语言获得有个关键期,最容易获得语言的时期是从出生到青春期之间。根据言语的先天论,言语的习得必须以生理的成熟为基础,因此,无论哪个种族的儿童,其言语的发展过程都是极为相似的,都遵循单词句、双词句、简单句、复杂句这样一个发展模式。同时在言语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那么言语的发展将受到损害,比如,由于错过了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即使后来进行言语的训练也仅从小与动物生活在一起的“狼孩”能掌

5、握很简单的语言。(3)相互作用论:言语发展是生理成熟、认知发展与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相互作用论以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论为基础对人类的言语发展做出了解释。该理论认为,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的一种,认知结构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言语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社会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神经生理学家鲁利亚。该理论强调儿童与同伴或成人的交往在语言获得中的作用,强调语言环境对儿童的语言输入的作用。根据言语获得的相互作用理论,言语发生的过程,实质上应该看作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的活动过程。在系统发生

6、的初期,即时性模仿和强化依随可能相对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在系统发生的中、晚期,选择性模仿和婴儿自发的言语实践活动则可能起主导作用。而人类所独有的符号表征能力、适宜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则是言语系统发生发展的前提条件。 2 皮亚杰说“青年期的情感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冲动,虽然往往为人们所描述,但是他们总是没有理解到这些冲动是由思维形式的变化所决定的。”试述前青年期(11、12岁?14、15岁,也叫少年期)的思维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它对心理发展,特别是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有什么影响?【答案】青年前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期。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

7、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1)青年前期个体思维形式发生的变化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创造性是指个体在问题情境面前,采取新颖、独特的对策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少保守性,常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这与他们求异思维的迅速发展有关;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能严格地分析思维材料并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和独立性的特点。青少年思维批判性的增长表现在不愿意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及意见要进行审查,并对此持怀疑和批判态度;还

8、表现在开始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也表现在热衷于探讨那些星辰运转、生命起源等宏观问题,表现出一种不愿盲目生活的人生态度。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青少年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具体表现为:狂热的明星崇拜;分析问题常钻牛角尖,经常陷入思想的死潭而不能自拔;在思想上缺乏严谨性及全面性,对一些问题的处理虽有新意,但不准确。青少年思维的表面性表现在,在分析问题时还经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外部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尤其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价往往失之表面化。思维中自我中

9、心的再度出现。青少年虽然早已能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由于这个年龄段个体的自我意识过于高涨,他们有时不能区分自己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所关心焦点的不同,其具体表现如下:青少年在心理上制造出一些“假想的观众”;在青少年的心里也有个“虚构的自我”,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在分析和评价事物时也带有主观色彩。(2)青年期个体思维形式发生的变化对其心理发展,特别是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少年期的这些思维变化特征对他们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比如,他们表现出来的反抗行为,对问题认识的固执、偏见直接影响到个性的形成,影响到他们和父母、教师、同伴等的关系,也制约他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判断。同时,这种逆反心理大

10、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3 什么是老龄与老化? 简述老化理论、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及其对我们的启迪。【答案】(1)二者的定义老龄指进入老年期的年龄。但历龄(历法年龄)或时序年龄,即按出生年月计算的年龄,是各学科一致通用的。发展心理学所说的心理随年龄的増长而变化,这里的年龄指历龄。老化,是

11、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2)有关老化原因的理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类:损耗理论,认为人体及其他所有的生物活体同无生命的物质一样,会因长时间的磨损而逐渐消耗、衰老。遗传程序理论,认为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有规律的退化,各类生物寿命的长短是由遗传程序决定的。生命过程变异理论,认为衰老是由于生命过程中发生的某些变化引起的。这类理论主要有差错灾难说、免疫能力下降说、内分泌衰退说、体细胞突变说和代谢残渣积蓄说等。(3)两种老年心理发展观;成传统的观点认为:人自出生到机体成熟直到成年期,其心理活动的变化属于“发展期”年以后,有一段稳定的时期,然后便开始衰退,年龄越老,心理活动的衰退越明显,这种变化只能称做“老化”而不能叫做“发展”。心理发展观为毕生发展观。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出现的新的发展心理学的观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