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041036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译文方法,翻译重要句子;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逐段翻译解析;突出重点词、句;识记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现身说法的用意-勉励学生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常见实词,会翻译重要句子,领会课文主旨。 教学难点:翻译课文;领会重要虚词和相关句式;加深理解对比手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文学常识部分: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一带)人。明朝文学家,幼年酷爱学习,家贫无书,常问

2、藏书家借抄,天寒手僵,仍坚持不懈,由此得遍观群书,学识渊博。元末,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不受。后与刘基等同受朱元璋征召,做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go),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中途病死于今四川奉节。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2.写作背景: 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洪武十年(1377)辞官。第二年,宋濂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太祖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3.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

3、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二、基础知识部分: 1.读标准音: 嗜学sh假ji借逾越y加冠un叩问u叱咄chdu 俟s其欣悦砚yn冰坚负箧qi曳y屣x皲jn裂媵yn人 以衾衾qn拥覆烨y然廪稍lnsho同舍sh生皆被p绮q绣 缊袍yn敝b衣日再食s耄o老谬i称裘qi葛之遗遗wi 谒余y撰zhun长书以

4、为贽zh诋d我容臭xi冻馁ni硕师shu 2.释正确义: (1)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媵人持汤沃灌(灌:通“盥”,gun,洗,洗手、洗涤。) (2)古今异义: A走送之(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B持汤沃灌(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食物煮后的汁水。) c.余因得遍观群书(余:古义我。今义:多出的,剩下的。)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3)词类活用: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腰白玉之环(腰:名作动,腰佩。) (4)其它词语: 致书:得到

5、书,买的意思。致:得到。走:跑。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患:担心,忧虑。 逾越:超过预定的期限。趋:奔向。 俟其欣悦。俟:等待。遗:给予,赠送。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馁:饥饿。 叩问:求教。叩,问。谒:拜见。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高。夷:平和。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廪稍:官家给的粮食。 礼愈至。至:周到。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尝趋百里外。尝:曾经。余因得遍观群书。得:能够。 益慕圣贤之道。益:更加。卒获有所闻。卒:最终。 蕴袍敝衣:破旧的衣服。裘葛:指冬夏的衣服。缊:旧絮。 稍降辞色:言辞放委婉些,脸色放温

6、和些。叱咄:训斥,呵责。 既加冠:已经到了成年。加,戴上;冠,帽子。 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写。怠:放松,松懈。 (5)解释虚词“以”字的不同用法: 以衾拥覆(介词,“用”)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因为;介词,“把”,“拿”) 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因为”) 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凭借) 俯身倾耳以请;不敢出一言以复(来) 三、课文赏析部分: 1.理清层次关系: 第一层幼时求学(开头至“余因得便观群书”) 第二层成年求师(“既加冠”至“卒获有所闻”) 第三层跋涉艰难(“当余之从师也”至“久而乃和”) 第四层简朴生活(“寓逆旅主人”至“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7、人”) 第五层勤奋艰苦(最后一句) 2.段落赏析: 赏析第一段: (1)找出描写作者求学情景的句子。(也可提炼概括。) 答: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 (2)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3)本段用什么手法写自己求学艰苦的?好在哪里? 答:主要用了记叙的手法,有的地方加以描写和渲染及议论,使文章生动形象、中心突出

8、。 (4)作者求学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假借和笔录) (5)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些叙述中,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 答:勤奋好学,不怕吃苦;持之以恒;诚实守信;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6)作者远道求师,在师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如何看待这种从师的方式? 答:这是一种尊师的表现,但最好能师生平等互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 赏析第二段: (7)主要从哪些方面写拜师求学的艰辛?写这些用意何在? 答: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写 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廪稍之供、裘葛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

9、享、緼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经过四层对比,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8)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极力渲染求学的艰辛。 3.全文统筹: (9)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种经历。 答: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艰辛;艰难。 (10)文本思路与表演点: 文本思路: 第一句话用“嗜学”奠定全文的基调。由此引出求书难;其次求师难;再次求学难。 求

10、书难,写出了作者当年借书、抄书的艰难。 求师难,表现了作者尊师重道,虚心好学的精神,的确令人钦佩。 由此可见宋濂在学业上有所进步,和他的勤奋学习、尊敬老师是分不开的。 求学之苦,表明宋濂有坚强的意志。 一是物质之苦(无书;饮食、衣着寒酸); 二是精神之苦(自尊心); 三是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由于作者生活目的明确:来是为了学习的,不是比阔气。所以在同学们面前,他既不羡慕别人,也不惭愧,反而“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从而表达了作者幼年时期勤苦的学习情况 重要表演点: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手指不可屈伸。走送之。 从乡先达:趋百里。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从

11、师:负箧曳屣。四肢僵劲。食无鲜肥滋味,穿则缊袍敝衣。心中有足乐者。 环境:深山巨谷,穷冬烈风,雪深数尺。先达未尝稍降辞色。同舍生烨然若神人。 (11)本文在内容上突出使用了什么手法?并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答:对比。如:老师的严厉与自己的谦逊形成对比,用富家子弟的的穿着与自己的贫困形成对比,求学的艰辛与自己的执著形成对比。突出学问、成就必须来自于勤奋刻苦的努力。 (12)课文用怎样的关键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特点:嗜学、勤且艰。 表现: 幼时求学:致书之难借书抄录;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成年后求师: A、叩问之难,遇到问题,没有老师指导,

12、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 “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求学中风吹雨打,吃不饱,穿不暖,差点被冻死,多亏受人照顾。文中句子是: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穷冬”、“烈风”、“大雪”,从季节、环境、气候着眼,渲染外界条件的艰苦。“足肤皲裂”、“四肢僵劲”直书了身体承受的苦难,反衬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 c、生活之苦,“主人日再食”,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

13、的则是“缊袍敝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俸不若人也。 “被、戴、腰、佩、备”一系列动词,直接描写了富家子弟衣着的华美,显示其物质条件的优越。“烨然若神人”,比喻生动,光彩艳丽。”略无以中有足乐者”,完成了由生活贫苦到精神愉悦的升华,突出乐以忘忧的精神境界。 此层从衣、食、住、行几方面将自己的贫苦与富家子弟的奢华比较,对比强烈,形象鲜明,充分表现作者勤奋刻苦,热衷于读书的形象。 4.原文/译文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爱好;家境;读书难,借书学,抄书难,还书难;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