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在迷惑点 “突”在方法处文津王子玉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102747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在迷惑点  “突”在方法处文津王子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破”在迷惑点  “突”在方法处文津王子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破”在迷惑点  “突”在方法处文津王子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破”在迷惑点  “突”在方法处文津王子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破”在迷惑点  “突”在方法处文津王子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破”在迷惑点 “突”在方法处文津王子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在迷惑点 “突”在方法处文津王子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破”在迷惑点 “突”在方法处基于“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突破设计扬州市文津中学 王子玉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犹如一出戏的戏眼,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知道教材哪里是重点内容,哪里可能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但通常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依赖课堂上多花些时间来讲,而缺少重难点突破的方法,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事倍功半的效果。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呢?本文试图从“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的突破设计来与同行分享如何“破”在迷惑点, “突”在方法处的重难点突破。“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任务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材从意外发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经历从“整体”到

2、“局部”的实验观察,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并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参建议两课时,第一课时用于观察有关现象及收集数据,第二课时用于分析论证、交流合作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会初步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显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能进行有效的实验、并能获取有关的实验数据;而第二课时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采用何种方法能较方便的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笔者就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中学习重点与难点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第一课时采用“遵循规律,小步子递进”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去感悟、去收获“遵循规律”是指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完成这个实验探究任务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3、与方法。 “小步子递进”就是说把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通过一个一个的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在实验中去感悟并获取这个实验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在每个小目标循序达成的过程中,尝试成功,增强信心,不断向学习目标前进。根据教材安排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设定为:1. 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准确找出烛焰像的位置。2通过观察随着物距的变化凸透镜成像情况的总体变化情况,寻找其规律。3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学习的重点:知道寻找清晰像的方法;能获取成不同像的数据。学习的难点:随着物距的变化准确找到像的位置并描述像的变化;凸透镜成一类像的数据。为此,本节课突

4、破重难点突破设计如下: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 简要意图实验器材的装配与使用活动 1:观察光具座外形,熟悉其附件的作用;活动 2: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把三个器材放在光具座上;并在光屏中间成一个烛焰的像。交流 1:相邻的两个组互相评估器材摆放顺序的正确性及像是否成在光屏中间。交流 2:请一组同学上讲台演示成像在光屏中间的过程;介绍让像成在光屏中间的方法。小结:同学们自己小结像成在光屏中间的方法。经历自己组装实验器材、在光屏中间获取像的过程,得到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同轴等高 ”是让像成在光屏中间的实验要领。这是学生初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至于这个像是否清晰在这一步并不重要,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能将像成在

5、光屏的中间,并能总结出怎样可以让像成在光屏中间的方法就可。为了让学生主动获得让像成在光屏中间的方法,这里安排了学生个人实验小组评估纠错全班交流的方式。清晰像的判断方法活动:在光屏的中间成一清晰的像。交流 1:相邻的两个组互相评估,光屏上是否得到了一个在中间的清晰的像。交流 2:请一组同学上讲台演示成清晰像的过程;介绍成清晰像的方法; 其他同学给予纠正或补充;小结:同学们自己总结获得清晰像的方法。这里实际上是寻找清晰像的位置,这需要学生左右调节光屏的位置,通过对比来确定哪个位置是清晰像的位置,为下面实验中能较准确地得到像距服务的。仍然采用学生个人实验小组评估纠错全班交流的方,为的是让学生自己获得

6、清晰像的判断方法。探究物距连续变化对凸透镜成像的影响讲解:物距、像距的概念。思考: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在以上的实验中学生已经发现了物距的改变,像距及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这里借助学生已有的发现,激发活动:连续的减小物距,观察像、像距的变化;连续的增大物距,观察像、像距的变化。注意:以上实验一定要在屏上成清晰的像。交流: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透过现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提出“注意要在屏上成清晰的像”,一是巩固前面两个 实验中学习的实验技能,另一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随着物距的改变,像距及像的大小也将发生改变。描述现象、初步总结规律是一个难点,这可能要经过多个同学的发言,

7、不断完善才能得到。但要留出这个时间给学生去交流与总结。经历数据和信息的获取过程活动 1: 使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获取两组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中; 使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获取两组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中;思考: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得到倒立、等大的像?交流: 学生的猜想交流。活动 2:学生验证猜想,并将数据 记录到课本的表格中。(教师提醒学生分别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去做)活动 3:何种情况下,光屏上成不了像?(教师提醒学生取下光屏,让眼睛在光屏的位置去观察凸透镜有何发现?)根据成某种像来获取数据,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即从知道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像、倒立放大的像,到去研究凸透镜何时成倒立缩小的像、何

8、时成倒立放大的像,这是一个探究目标递进的过程,从学理上来说学生学习更加顺势。教材让学生做出猜想的安排,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探究不都是事实归纳,还要在探究中不断思考、分析、预测和验证。光屏上没有像的情况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的,这里是让学生尝试着找规律。本节课通过五个板块的活动,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一步一步的通过实验活动去达成学习目标。观察实验过程从“整体”到“局部” ,先观察随着物距变化凸透镜成像情况的总体变化情况,然后再分不同情况进行探究,这符合学生从现象的直接感知再到理性思考的认知特点。本实验中的一个难点是像距的测量,除蜡烛发光体自身沿透镜主轴方向有一定的厚度,使物距不是唯一的值,这会给确定像的

9、位置带来困难,从而使所得数据有一定误差外。另外,只有在判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清晰的像后,才能读取像距的数据,而如何判断是否是清晰像就成为实验的关键点了,这也是学生的疑惑点。在突破这个难点时采用了实验感悟、交流评估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二、第二课时采用“搭建平台,主动获取”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与评估中获得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一节课学生已经收集到了凸透镜成不同像的各种数据,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或者用何种方法来分析这些数据获得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根据教材安排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设定为:学习目标:1经历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10、的过程,学习对一类数据的处理方法。2 会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这里的“搭建平台”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能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使学生能更顺利总结出规律,而“主动获取”是指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平台上,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获取信息,并能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能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下面就本节的难点化解几种教学设计呈现如下:方法 活动内容 点评单个小组数据分析法交流: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什么?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什么?成等大实像的条件是什么?成虚像的条件是什么?用学生在课本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成一类像的规律概括,这种方法是

11、可以的,但前提是这些数据都是有效的,如果学生判断像的位置不准,取得了无效数据,对这组同学来说,很难寻找到成一类像的规律。另外,用两组数据来小结规律,应该说不具有普遍性。多组数据汇总、分析法1汇总数据(1)成倒立缩小像的数据汇总(选取 10 组同学的数据,教师快速的在已建好的 电子表格中填写,并呈现出来)。(2)成倒立放大像的数据汇总(选取 10 组同学的数据,教师快速的在已建好的 电子表格中填写,并呈现出来)。2通过数据分别分析归纳规律(学生看到这么多的数据面露难色。教师提示:把物距、像距分别与焦距比 较,看能找到什么规律。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从多个数据中更容易找到规律,同时,也让学生知道

12、寻找规律并不是通常的三组实验数据就行的。但是,在这么多数据面前,很多学生还是感到茫然的,尽管教师已给予了提醒,让同学们将物距、像距与焦距比较去寻找规律,但有一部分学生仍不知如何去比较分析,教师引导费力,学生寻找规律也很费力。数据图形转换分析法(一)1教师事先准备好纸板做的各色、大小不一的箭头(同色的箭头有大小不同的、也有初二的学生,形象思维还是占主导地位,将数据相同大小的,上面钉有钉书针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主光轴及凸透 镜, 标出一倍焦距处、二倍焦距处。3选择几个小组将根据他们自己 获取的数据,选择相应的箭头代表物与像分 别放在主光轴相应的位置上。4交流:凸透镜成一类像的规 律。转换成图形

13、,一方面是更直观、更形象,方便学生找规律;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习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当然,也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的粉笔直接在黑板上的图上画也行,这样会省去教师做许多不同颜色箭头的麻烦。数据图形转换分析法(二)1教师指导学生把获得的数据填在胶片的图上(如图 1),学生根据要求用不同的色笔作好图(缩小的像、放大的像分 别用不同的色笔)(如图 2)。2教师将学生的多张胶片叠加,放在展台上。(胶片上不同颜色的物与像都在同一区域,没有任何交差。 )3教师让学生在图上标注一倍焦距 处、二倍焦距处,再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这种方法与“数据图形转换分析法(一)”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有一比之更优势的地方,就是每小

14、组的同学都经历了数据图形的转换。学生在面临众多数据时,如何进行数据分析需要教师引导性的帮助学生搭建平台。在以上的突破难点的教学设计中,显然“数据转换”的方法更符合初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能更方便的帮助学生获得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到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新方法。对不同内容的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为教师要能更明白的是: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要获取的重点知识,而如何帮助学生获取重点知识又凸现在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上,教师不能仅仅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知识图1图 2就行,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获取这些知识。在攻克难点的教学中,教师要能清楚学生在学习重点知识的过程遇到的思维障碍在哪里,这样教师才能搭桥、铺路或搭架子,帮助学生获得某种研究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参考资料: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