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017646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优秀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优秀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优秀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全文,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并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的形象以及精神内涵。、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人历时37年,以一人之力翻译出完整的莎士比亚全集,成为中国迄今为止,独自一人翻译莎翁全集的第一人。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学创作,创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奔的最高纪录。他就是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

2、比亚的权威,被后人誉为一代宗师的梁实秋。(多媒体课件展示) 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余杭人。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这位为世人所景仰的巨匠,却深深折服于一个人梁启超(多媒体课件展示梁启超头像和以下内容)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年追随康有为发送“公车上书”,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年策动

3、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同学们,上个世纪初,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时,就是梁启超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他穷尽一生积极投身于爱国救国行动,虽屡次失败,甚至不被理解,但始终抱着热心肠,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梁启超究竟为何能令梁实秋如此称赞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答案就在文中。三、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学生梳理教师总结)理清思路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

4、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

5、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他的开场白,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6、,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精彩的部分,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梁启超先生是如何开场的?四.品读课文,逐步把握人物特点1. 关于学问:我们先看看梁启超是怎样进行自我介绍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所引用的梁启超演讲时的开场白)(1) 你认为梁启超有实力自负地说 “可是也有一点喽”吗?请你通读全文后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观点?明确:A.十六个字的箜篌引,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以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演绎能力

7、,讲解生动,演绎精妙。B.随时引证许多作品C.书法秀丽(2)教师小结:如果你是这样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师,你也可以自负。怪不得“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或许这不能说是自负,而是自信,是因为实力而底气十足。(多媒体课件展示)有才才自负:演绎精妙学识渊博讲解生动具有无比的魅力(3) 在这篇文章里,除了梁启超先生的开场白中“启超没什么学问”这一句近似调侃的谦虚外,你从文中的其他地方还能感受到梁启超先生谦虚的品质吗?请结合课文分析。明确:他的演讲是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为必自己学识浅薄的学生演讲,能事先写好讲稿已经难能可贵了,梁启超先生竟然还整

8、整齐齐的写在宣纸上,可见他是既打了草稿,又认真誊抄了的。从小小的讲稿中我们不难发现梁启超先生一个大大的美德以谦逊的态度,严谨认真做事。作者笔下饱含着对梁启超先生严谨治学的无声称颂。(多媒体课件展示)谦逊才有才:预先写好讲稿整整齐齐誊抄勤勉治学2.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那么我们学过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描写方法有哪些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对梁启超及其这次演讲做了哪些描述,画出描写的句子,比如说外貌、语言、表情、内容等,学仿照课后习题一,做旁注。(3分钟)(学生读课文,勾画写人物的语句,然后回答,老师引导整理。)明确:外貌:身材短小精悍眼神光明四射步履稳健气质潇洒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声音:

9、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追问:这是形神兼备的塑造出了梁启超先生的形象,那么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明确: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外貌等方面的独特之处。用语准确,在读者面前展现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3、理解疑难语句(1)关于箜篌引(10分钟)探究:如何理解“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有情节,

10、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这段话?全体学生齐读箜篌引,并且试着把这首词翻译成现代文。(幻灯片补充背景故事)这里说的悲剧是古诗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解析:一年夏天,下了一夜的暴雨。早晨,霍里子高来到渡口,看到河水暴涨,河面上笼罩着一层蒙蒙水气。他想,今天不会有人渡河了。他刚要转身回家,忽听远处传来一阵叫喊声 霍里子高抬眼望去,看见一个老人,披散着满头白发,手舞足蹈,疯疯癫癫,提着一把大酒壶,向着急湍的河流一路狂奔而来。老人一边狂跑,一边提壶

11、喝酒,有几次差点摔倒,也不知是有疯癫病还是喝醉了?霍里子高想阻拦已经来不及了,眼看那老人就要冲进急流之中,他的妻子在后面抱着箜篌,跌跌撞撞地追赶着,高声呼叫着:不要下河!不要下河!然而,一切都晚了,疯癫的老人终于冲进河里,顷刻就被咆哮的河水吞没了。那位妻子赶到河边,怔怔地望着河水,欲哭无泪。她抱起箜篌,边弹边唱: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劝你不要渡河,可是你最终还是不听我的劝告渡河,结果你渡河而死,你让我把你怎么办呢?)声音悲哀凄怆,一曲唱罢,也跳进水里,投河而死。霍里子高回到家里,向妻子丽玉述说了这段故事,丽玉早已是泪流满面。她弹拔箜篌把曲子和歌声记录下来。从此以后,人们经常

12、看到一对夫妇,在老人落水的地方弹拨箜篌而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过往的人们听到这悲伤的旋律和歌声,无不吞声落泪。这首歌曲名字就叫箜篌引。 失去心智的男人,极力阻止的女人,悲挽呜咽的箜篌曲。不加任何修饰,通过妇人之口,用十六字描述出来。使人看过以后有一种无名的伤感,久久不能散去。泯泯中能感受到那人生的无奈。明确:箜篌引主题:你明明知道是送死,还要去渡河,为什么要这样义无返顾的奔赴死亡呢?首先,这是一出悲剧,而这出悲剧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在讲求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如此明确地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象的,就格外使人颤栗。 死亡。命运的陷阱,死亡的冲动。波涛在前,命运已定,前进就是死亡,却依然蹈死而

13、不顾。这种执著,缘自于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命定要作无望之极的抗争。公无渡河:劝诫。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不能渡,不该渡。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甚至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公竟渡河:质疑。为什么渡河?既然一切的理由皆告知渡河的荒诞,为什么竟然还是去了?到底是什么超越了死之恐惧的力量,令他毅然而行? 堕河而死:结局。渡河导致的死亡。这个悲剧,甚至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他服从任何一个不渡河的理由。但是一千个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战胜一个渡河的冲动,悲剧又是注定要发生的。 其奈公何:追思。悲剧发生了,后来者哭泣呼喊,也无力遮挽,无法改变。结果又回到原来困惑上:为什么渡河?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

14、死亡? 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对执念的无法放弃,亦或是对人生不尽如人意之处的无法妥协? 我们已经习惯于庸常和合理的人生,即使常常遭遇莫名的伤害和挫折,也希望这个世界始终井井有条。具有强大人格力量者,却往往拒绝接受这种庸常,时刻想游行于秩序之外。 于是,我们把他们和疯子等量齐观。渡河,正是一个凝固了抗争的极致和死亡的瞬间的意象。 不是每个人都会试图去探求和解读它,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能直截感受到它的冲撞。谈一谈:你对“强行渡河”行为的看法。明确:这是一种执着,直面死亡的勇敢行为。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梁启超先生 在朗诵这首短短十六个字的公无渡河时,为何会如此涕泪横流,也许我们只看到了一个疯狂到堕河而死的男子

15、,而任公讲这首诗的时候想到的是自己和如自己一样奋不顾身的人,所以才能演绎得如此精彩。他可能是联想到个人命运的无常,也可能是想到国家前途的多舛,也可能是对箜篌引中死去的那个人的执着和疯狂有所感悟,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颇有“飞蛾扑火”亦绝不后悔的气概。任公先生所以选择这首诗作为例子,其实正是在执着地反映自己内心的坚持与理想,这也是他的讲解为何能够如此精彩感人,教人20年后仍记忆犹新的原因了。通过这段的人物描写,表现出了梁启超至情至性。(2)关于桃花扇(课件出示桃花扇简介)(3分钟)探究:此段表达的是左良玉面对崇祯皇帝驾崩末世来临时无可挽回的叹息。崇祯1644年死去距任公先生当时已是近几年来300年,先生读此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是什么触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主角侯方域,李香君。“借离合之情,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