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比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999672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比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比较自从我国在1992年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现在已经经过了22年的洗礼了,算是步入了较为完善的地步了。因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不知温饱到温饱再到小康社会,当中市场经济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现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选择使用了市场经济体制,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但计划经济也有它的优劣,我们不能全盘否认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计划经济的起源是从对市场经济的批判开始的。一般来说,最早出现计划经济构想的是李斯特对于亚当

2、.史密斯的国富论的批判,当时是作为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第一次理论阐述,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更是系统的阐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和对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受其影响德国诞生了经济学的历史学派,大力宣扬政府控制经济行为,同时以这种思想主导德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德国的发展飞跃,也形成了马克思口中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靠政府干预执行计划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计划经济。之后由于一战德国战败,政府失去了对国际经济关系有效的控制能力,历史学派走向消亡,但是之后德国经济依旧保留很强的政府干预特色,纳粹上台以后,重拾了历史学派的做法,恢复了德国经济。所以德国的混合经济实际上是脱胎于计划经济。苏联

3、出现以后,计划经济的理论发展得到了提高,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布拉津斯基写了新经济,系统完善的树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之后苏联为了自己的霸权,以经互会为媒介通过计划经济方式控制他国经济,与美国推行市场经济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控制他国经济类似。伊里奇先生在1906年写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中说道:“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这话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表达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第二层意思表达了

4、一个辉煌的梦想。计划经济是一种比市场经济更科学、更合理的经济模式,有利于国民经济平稳、协调、健康、快速发展。计划经济由于其计划性,有利于国家根据经济实力,资源状况等各方面情况,有计划、按比例地安排农、轻、重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从而就能有效地避免各地方各自为政,盲目无序而造成有些方面重复建设,而有些方面又建设不足甚至根本就没有建设等情况发生,从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这个计划就相当于人们常说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的道理。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和兼顾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需要,尽管这种需要不可能得到满足。计划经济也有其优点。优点:第一、计划经济有利于举全国之

5、力,搞科研,办大事,协作攻关。由于计划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一种经济,或者说,是有利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种经济,是属于劳动群众自己的一种经济制度。因而,它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劳动热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计划经济有利于避免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是计划经济,这两种情况永远都不可能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幅度后退,人们的生活变得十分艰辛,也间接导致了第二世界大战的发生。在这么大程度的经济危机下,只有俄国幸于避免。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正当俄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的

6、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这一惊人的激增不仅是因为苏联生产率的提高,也是因为大萧条造成的西方各国生产率的下降。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从当时标志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指标钢铁产量来看,苏联的生铁产量从1928年的330万吨增加到1932年的620万吨,钢产量从430万吨增加到590万吨,轧钢生产从340万吨增加到440万吨。机器制造业的水平也达到世界第二位。在西方经济崩溃的同时,苏联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第三、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在宏观上优化资

7、源配置,对国民经济重大结构进行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发展比例关系,合理地分布生产力,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搞好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第四、能够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保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虽然计划经济尚未摸索出形成价格的最佳机制,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计划经济很可能得以成功运行,迄今人类在这方面的实践不仅不足以否定其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相反为其更好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虽然计划经济的优点很多,但是计划经济的缺点也是不能忽视的。计划经济是

8、一个理想的体制,在我们社会没有发展为共产主义,没有具备实行计划经济的所有条件之下,计划经济是无法正常运行的。缺点:第一、对微观经济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这实际上是微观经济活动内部信息管理的问题,也就是说微观经济活动本身无力掌控自身的信息,当然也无力准确、及时的将信息传递到宏观经济活动。第2、 不能合理地调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现象。在计划经济中,人们因为平均分配,所以认为做也是获得这么多,不做还是获得这么多,导致人们的动力不足、效率低下,这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第3、 计划容易脱离

9、实际,造成不必要地巨大浪费等等缺陷。我国的“大跃进”正是一个好好的例子。“大跃进”时期由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在农业上,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指标,各地地方政府谎报产量,产量被说的无比高,可是事实却是产量连人民温饱的需要都无法满足,很多人因为饥饿而死。在工业上,全国为满足毛泽东的意愿,把钢产量比57年番一番,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全民炼钢。但由于技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第4、 计划经济体制与由众多平等个体组成国家的现实世界相冲突。在一国内,宏观上人为地制造出计划制订者,计划执行者,计划执行利益受损者,微观上的企业主体

10、被分成企业管理者和劳动人员等等,形成特权阶层和被奴役阶层不可避免,消极怠工成为劳动者的必然选择。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运行的具体制度安排或运行方式。而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方式。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对,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优点:第一,分配资源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在宏观方面显示的优势,就是推动资源在各部门间实现比较合理的配置。如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11、,社会资源表现为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也就是经济学概括的社会总劳动。只有将它们合理地配置,即“分配”给各个社会生产部门,整个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按比例正确运转,社会生产力才能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市场机制通过物价波动,向人们提供一种经营信息,推动人们将人、财、物资向预期利润较高的部门转移,从而逐步使社会资源自动地得到合理的配置。第二,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功能。这是市场经济在微观方面显示的优势。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商品是按照社会必须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也就是日常说的等价交换。这就是各种商品的劳动消耗规定了一个社会标准,个别劳动消耗低于社会标准者就能获得较大

12、利益,从而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从内部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技术,加强管理,节省社会资源,降低生产消耗。市场经济既有着巨大的优势,也有其不能忽视的缺陷。受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一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影响,市场经济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性。第一、市场经济难以完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这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利益与社会利益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别性。在单纯市场机制调解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可能采取牺牲社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办法增进自身利益,而且必然偏好投资于盈利大、见效快的行业,一些非营利性而又为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公用事业就难以得到相应发展。例如有些企业从自身利益

13、出发,排放污染物、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非法出版色书刊等。市场本身是难以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二,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有盲目性和波动性。商品中包含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的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商品与货币、价值与价格、供给与需求等一系列矛盾。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的变化所导致的商品生产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生产的调整,必然造成供求波动,而供求波动又会造成新的价格波动。这种波动既能够推动商品经济向前发展,但又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会带来破坏和浪费。第3、 市场经济导致人们收入差别扩大,甚至会引起阶级分化。市场经济作为一个大竞技场,优胜者发财致富,失利者亏本破产。这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经济

14、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市场经济能较好地解决经济效率问题,却不能自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有它的优缺点。计划经济的实现需要很多条件,我们不能无视现实而硬要使用计划经济,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需要一步一步发展,以前不管是苏联还是中国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市场经济的尽头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的尽头是社会主义,我们都得顺应历史的发展。 中部石漠化综合防治水土保持区,要加强林草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遏制石漠化蔓延,增强区域水土保持能力;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区,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流域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特有自然景观,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