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095137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1 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与水中的污染物迁移、分解及转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微型水生动物和水生/湿生植物,特别是应用于水处理工程实践的生物种类。细菌等原核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2 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 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2、 3 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 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 种类多。 (2) 分布广。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 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经过 10h 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 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1 细菌的大小一般是用什么单位测量的? 细菌的大小一般只有几个 m,故一般用 m 测量。 2 以形

3、状来分,细菌可分为哪几类? 细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弧菌及螺菌)3 种,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是细菌的基本形态。自然界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4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其原理和关键是什么?它有何意义? 1884 年丹麦病理学家 Hans Christian Gram 提出了一个经验染色法,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其操作过程是: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然后酒精脱色,最后用蕃红或沙黄复染。这就是最常采用的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一般解释为:通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细胞的细胞壁及膜上结合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

4、分子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在酒精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发生明显收缩。再加上它不含脂类,酒精处理也不能在胞壁上溶出大的空洞或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仍阻留在细胞壁内,使其呈现出蓝紫色。与此相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肽聚糖位于内层且含量低和交联松散,与酒精反应后其肽聚糖不易收缩,加上它的脂类含量高且位于外层,所以酒精作用时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空洞或缝隙,这样,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就很易被溶出细胞壁,脱去了原来初染的颜色。当蕃红或沙黄复染时,细胞就会带上复染染料的红色。 酒精脱色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环节。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

5、色过度,阳性菌可误染为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5 简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或内膜,是一层紧贴着细胞壁而包围着细胞质的薄膜,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 整体细胞膜的结构,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是镶嵌模型,其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以多种方式不断运动,因而膜具有流动性。膜蛋白以不同方式分布于膜的两侧或磷脂层中。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为: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和交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合成细胞壁组分和荚膜的场所。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

6、磷酸化的产能基地。许多代谢酶和运输酶以及电子呼吸链组成的所在地。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 7 什么是菌落? 将单个或少量同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层)时,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如温度、光照等),该细胞会迅速生长繁殖,形成许多细胞聚集在一起且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合体,称之为菌落。准确地讲,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特征的子细胞团。 8 什么叫菌胶团?菌胶团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有何特殊意义? 当荚膜物质融合成一团块,内含许多细菌时,称为菌胶团。菌胶团是活性污泥中细菌的主要存在形式,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具有重要

7、的作用。一般说,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其性能的好坏,主要根据所含菌胶团多少、大小及结构的紧密程度来定。 9 简述放线菌的特点与菌落特征。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它的细胞结构与细菌十分相近,是细菌中进化较高级的类群,绝大多数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放线菌都是单细胞的个体。细胞体内既没有叶绿素,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放线菌的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大多数放线菌为异养型,靠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营腐生生活。大多数放线菌是好氧的,只有某些种是微量好氧菌和厌氧菌。当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时,气生菌丝顶端长出孢子丝,形成孢子。孢子散落出去,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新

8、的菌丝体。 放线菌菌落的总体特征介于霉菌与细菌之间,因种类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菌种所形成的菌落。形成的菌落质地致密、表面呈较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菌落较小而不蔓延。 另一类菌落由不产生大量菌丝体的种类形成,粘着力差,结构呈粉质状,用针挑起则粉碎。 若将放线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内静置培养,能在瓶壁液面处形成斑状或膜状菌落,或沉降于瓶底而不使培养基混浊;如以振荡培养,常形成由短的菌丝体所构成的球状颗粒。 10 简述丝状细菌的主要类型,它们的代谢特点及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作用。 丝状细菌主要有铁细菌、硫细菌和球衣细菌三种。 铁细菌一般都是自养型丝状细菌,它们一般能生

9、活在含氧少但溶有较多铁质和二氧化碳的水中。它们能将其细胞内所吸收的亚铁氧化为高铁,从而获得能量。为了满足对能量的需要,必须氧化大量的亚铁,使之生成氢氧化铁。这种不溶性的铁化合物排出菌体后就沉淀下来。当水管中有大量的氢氧化铁沉淀时,就会降低水管的输水能力。此外,铁细菌吸收水中的亚铁盐后,促使组成水管的铁质更多地溶入水中,加速钢管和铸铁管的腐蚀。 硫磺细菌一般也都是自养的丝状细菌。它们能氧化硫化氢、硫磺和其他硫化物为硫酸,从而得到能量。硫磺细菌在水管中大量繁殖时,因有强酸产生,对于管道有腐蚀作用。球衣细菌是好氧菌。它在营养方面对碳素的要求较高,反应灵敏,所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能加速球衣细菌的繁殖。此

10、外球衣细菌对某些杀虫剂,如液氯、漂白粉等的抵抗力不及菌胶团。球衣细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很强。在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转中有一定数量的球衣细菌,对有机物的去除是有利的。 13 什么是蓝细菌?其细胞特点如何?其与水质的关系如何? 蓝细菌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蓝细菌的细胞是较典型的原核细胞。蓝细菌的构造与 G-细菌相似,细胞壁双层,含肽聚糖。细胞除含叶绿素 a 外,还含有类胡萝卜素及藻胆蛋白等光合色素。大多数蓝细菌的光合色素位于类囊体的片层中。菌体多呈蓝绿色,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体所含色素比例改变,可

11、呈现黄、褐、红等颜色。细胞中还有能固定 CO2 的羧酶体,在水生的细胞种类中常常有气泡。 蓝细菌与水体环境质量关系密切,在水体中生长茂盛时,能使水色变蓝或其他颜色,并且有的蓝细菌能发出草腥气味或霉味。某些种属的蓝细菌大量繁殖会引起水华或赤潮,导致水质恶化,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14 简述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的特点与异同。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的最小的细胞生命形式,属原核微生物,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其特点如下: 1) 支原体是最小的营独立生活的繁殖单位,大小 0.120.25m 之间,因而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2) 因缺乏坚韧的细胞壁,胞浆外面被三层单位膜所包围,

12、具有高度多样性。 3) 对青霉素不敏感,能被四环素或红霉素所抑制。 4) 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在琼脂培养平板上形成油煎蛋状的菌落。5) 其生长受到特异抗体的抑制。 6) 支原体非起源于细菌也不能回复成细菌。 7) 支原体与细胞膜有特殊的亲和力。 衣原体是仅在脊椎动物细胞内专营能量寄生的小型 G-原核微生物。曾一度把衣原体归入病毒。个体微小,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球形或椭圆形。衣原体与病毒相比有以下不同特征: 1) 衣原体相似于细菌,兼有 RNA 和 DNA 两种核酸。 2)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3) 具有细菌型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4) 有核糖体。 5) 具有一些代谢酶类。 6)

13、抗菌药物可抑制其生长。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 G-原核微生物。它与支原体的区别是有细胞壁但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的区别在于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和存在产能代谢系统。第四章 真核(微)生物 6 什么是霉菌?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有什么特点,其功能分别是什么?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意为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菌丝较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霉菌的营养菌丝伸入营养物质内摄取营养,气生菌丝伸入空气中形成孢子和释放孢子。8 比较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菌落的特征。 11 藻类对水环境与给水工程有哪些影响? 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

14、藻类具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功能,在氧化塘等生物处理工艺中利用菌藻共生系统,其中藻类产生氧气可被好氧微生物有效利用,去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一样一方面可收获大量有营养价值的藻类,另一方面也净化了污水。天然水体自净过程中,藻类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藻类对给水工程有一定的危害性。当它们在水库、湖泊中大量繁殖时,会使水带有臭味,有些种类还会产生颜色。水源水中含大量藻类时会影响水厂的正常水处理过程,如造成滤池阻塞。水中即使含有数量很少的黄群藻,也能产生强烈的气味而使水不适于饮用。 12 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哪几类?它们在污水处理中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三类:肉足类、鞭毛

15、类和纤毛类。 原生动物在水体净化与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 净化水质作用 动物性营养型的原生动物吞食细菌、有机物颗粒,因此促进了水质净化作用。 2) 促进生物絮凝作用 草履虫等纤毛虫具有生物絮凝作用,促进水体澄清作用。 3) 作为水质处理的指示生物 由于鞭毛虫、肉足虫、游泳型纤毛虫与固着型纤毛虫对生存的水质有一定要求。其数量的增多、减少,可反映水体的水质好坏。同时原生动物个体较大,易于观察与分辨。因此常作为水体无机化和废水处理运转管理的指示生物。 4) 废水处理及水质净化过程原生动物的变动 运行初期出现肉足类、植物性、动物性鞭毛虫;水质处理高峰期出现较多游泳型纤毛虫;水质净化较好时出现钟虫等。

16、13 水处理中常见的微型后生动物有哪几类?它们在污水处理中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在水处理工作中常见的微型后生动物主要是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轮虫、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及其幼虫等。 轮虫以细菌、小的原生动物和有机颗粒等为食物,所以在污水的生物处理中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轮虫也可作为指示生物。当活性污泥中出现轮虫时,往往表明处理效果良好,但如数量太多,则有可能破坏污泥的结构,使污泥松散而上浮。轮虫在水源水中大量繁殖时,有可能阻塞水厂的砂滤池。 在给水排水工程中常见的甲壳类动物有水蚤和剑水蚤。它们以细菌和藻类为食料。若大量繁殖,可能影响水厂滤池的正常运行。杨花堂出水中往往含有较多藻类,可以利用甲壳类动物去净化这种出水。 昆虫及其幼虫可用作研究河川污染的指示生物。 14 简述底栖动物的定义,主要类型,其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