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健康教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938789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栓塞健康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肺栓塞健康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肺栓塞健康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肺栓塞健康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肺栓塞健康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栓塞健康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栓塞健康教育.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栓塞健康教育什么是肺栓塞?肺栓塞(PE)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当栓子为血栓时,称为肺血栓栓塞症。正常肺动脉造影 肺栓塞动脉造影肺栓塞有哪些症状? (1)呼吸困难及气短(80%-90%) (2)胸痛 (40%-70%) (3)咯血(11%-30%) (4)晕厥(11%-20%)咳嗽 (5)咳嗽 (6)心悸及烦躁不安等肺栓塞常见诱因病因1.血液淤滞。瘫痪、长期卧床、肢体固定不动等可使血流滞缓,下肢肌肉泵功能作用消失,诱发血栓形成。2.血管损伤。如静脉穿刺、手术损伤血管等和化学性损伤如输注各种刺激性强的或高渗的溶液。3.

2、血液的高凝状态。手术、外伤、心肌梗死、房颤等激活凝血机制导致血液高凝。4.肥胖、怀孕、口服避孕药、高龄病人、糖尿病、血小板增多症、结缔组织病等干扰凝血和溶血平衡,导致静脉血栓的发生。 怀疑肺栓塞主要做哪些检查?1、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胸片、心电图、血液气体分析、血液生化试验,必要时可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痰细菌培养等。2、肺灌注显象。3、肺动脉造影 诊断肺栓塞最特异的方法,被认为是目前诊断PE的金标准4、核磁共振成象法。肺栓塞健康教育 1饮食:给与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少食速溶性易发酵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2. 适宜的治疗、休息环境 患者的房间应该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3绝对卧床休息

3、 防止活动促使静脉血栓脱落,发生再次肺栓塞。一般卧床时间应在充分抗凝的前提下卧床23周;无明显症状且生活能自理者也应卧床,床上活动时避免突然坐起,并注意不要过度屈曲下肢,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 3注意保暖。4止痛 胸痛轻,能够耐受,可不处理;但对胸痛较重、影响呼吸的患者,应给予止痛处理,以免剧烈胸痛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5吸氧。 6监测重要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及体温等。 7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及心电图。8观察用药反应。防止血液淤滞:、对存在发生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人,告知其避免长时间保持坐位,特别是架腿而坐、穿束膝长筒袜、长时间站立不活动等。、鼓励卧床患者进行

4、床上肢体活动,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需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病情允许时需协助早期下地活动和走路。不能活动的患者,将腿抬高至心脏以上水平,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利用机械作用如穿加压弹力抗栓袜、应用下肢间歇序贯加压充气泵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血液凝固度:、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防止血液浓缩,有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导致高血液凝固性病史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血栓形成危险性明显的患者,应指导患者按医嘱使用抗凝剂,防止血栓形成。认识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PE)的表现:介绍深静脉血栓和PE的表现,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疼痛,肿胀,应注意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在存在相关发病因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胸痛、呼

5、吸困难、咳血痰等表现时应注意PE的可能性,需及时告诉医护人员或及时就诊。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腹腔压力突然增高使深静脉血栓脱落,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应用华法林应注意哪些?使用时机:肝素应用后第13天内开始口服初始剂量:35mg/d治疗目标:INR达2.0-3.0监测方法:达治疗水平前,每日测INR;后2周每周测23次,以后每周测1次;长期治疗者,每4周测1次INR。抗凝时间:36个月副作用:出血肺栓塞高危人群:1、40岁以上,肥胖或者有血脂异常患者。2、 长时间操作电脑者或者预期要长时间坐火车、飞机、汽车者(时间超过6小时)。3、 长时间卧床或需要制动人群。4、 急性胸部或者腹部大型手术后及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有髋部骨折,严重创伤或急性脊柱损伤患者。5、 孕产妇、肿瘤、急性心梗及心功能不全患者。6、 口服避孕药妇女。7、 患有肾病综合症的儿童。 溶栓后护理 1心理护理 2有效制动 3合理营养 4做好皮肤护理 5保持大便通畅 中部石漠化综合防治水土保持区,要加强林草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遏制石漠化蔓延,增强区域水土保持能力;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区,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流域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特有自然景观,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