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917316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东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东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东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东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东北理工大学教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简答题1 社会规范学习有何意义?【答案】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社会规范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社会意义是通过个体的规范学习来实现的。社会规范学习对个体的品德形成,以及诸多方面的发展,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1)社会规范学习应是个化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社会化过程是不断进行的,只要个体还在参与社会生活,还在进行着社会适应,社会化过程就在继续进行。个体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体生命

2、的全过程。社会化所实现的能力发展和品德发展,反映了个体的两种适应,前者更多的指自然适应,而后者则指的是社会适应。个体在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其社会适应是核心内容。因此,社会规范学习应是个化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2)社会规范学习对德育的影响德育即品德的培养教育,也称为“育德”。品德的培养与教育应以社会规范学习作为品德培养与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社会规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学习,确立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遵从态度,并在执行规范的行为结果的反馈中不断积累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和发展品德结构。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社会规范遵从经验的累积过程,应遵循个体社会规范学习与内化的规律来实施德育,

3、建立以社会规范学的学校德育体系。(3)社会规范学习和接受的水平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指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完整的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心理健康。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性的高低。品德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个体的社会适应。由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完成的,那么个体心理健康工作就应充分重视社会规范的学习与接受,把社会规范学习作为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将社会规范学习和接受的水平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总之,社会的进步不仅依赖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同样依赖于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的

4、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多种多样,内容极为广泛,但其作用最终必须通过社会规范的学习及品德的形成发展才能实现。由此,社会规范的传递是造就人才的教育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案】对象: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义学科。教育心理学旨在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内容: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1)五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涉及敬业精神、

5、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 影响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

6、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 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 教学之后的检测和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3 知识掌握需经历哪几个阶段? 影响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知识掌握的阶段西方知识掌握的阶段著名认知教学心理学家诺曼和鲁墨哈特根据图式理论,提出知识的掌握需经过生长、重构和协调三个阶段。a. 在生长阶段,学生通过接触各种形式的知识,包括术语、事件、理论解释等,并力图把这些“外来的”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此时,信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被原有图式同化,以

7、个别事实或命题的形式被表征。教学首先应考虑所教的内容应适合于学生原有知识准备,即找准生长点。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评价学习成效的主要指标是简单的再认和有提示的回忆。b. 重构阶段是建立观念间的联系,形成观念间的关系模式。此阶段较适宜的教学方法有苏格拉底“产婆术”、质疑法、发现法等。学生则需要运用组织和精细加工等学习策略,以便发现概念之间的部分与整体、上位与下位、论点与论据等的关系。重构阶段的教学效果评价宜采用论文式测验,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的材料加以比较,发现异同之点并在有限的范围内加以应用,着重考察学生联想和比较的能力。c. 协调阶段的知识由大量的模式构成,根据深层次结构加以组织达到系统化和结构

8、化的水平; 最终达到某一概念在新的情境中与其他概念一起被灵活自如地应用。这个阶段的教学指导应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下进行变通性练习,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纠正性反馈,使学习者对概念理解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以促进迁移。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联系和应用相结合。我国关十知识掌握的阶段领会、巩固、应用是知识掌握中的二个基本环节。研究表明,知识的领会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来实现的,知识的巩固是通过对教材的识记与保持来实现的,而知识的应用则是通过具体化过程来完成的。直观、概括、具体化等认知动作和识记、保持等记忆动作是知识掌握的五个基本心智动作,它们不是五个彼此分隔开的相互独立的阶段,而是既有联系、交叉、渗透的一面,

9、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一面,从而形成了一种“套环式”的结构。(2)影响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知识的学习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知识学习的不同阶段,起关键作用的条件也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些基本因素影响到知识掌握过程中各环节的学习。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实际经验表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学习的主动积极性高,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掌握效果; 否则,难以有好的掌握成效。有关知识的准备:知识的掌握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背景上进行的,是在有关知识经验的参与下完成的。研究表明,己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识学习的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掌握; 又有消极作用阻碍知识的掌握。其影响的方向主要取决于已有知

10、识经验本身的正确性、它与当前事物的一致性和教学上有无必要的分析与比较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心智技能的掌握: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直观、概括、具体化、识记和保持,均是属于心智活动的范畴,其发展必然受到心智技能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制约。教材结构: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是借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手段。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通过对教材结构的重建而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教材的重建过程。因此,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构建的教材必须符合学生知识学习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构建的教材,除要符合学习规律外,还必须一体化、网络化、程序化、最佳化并具有可接受性。 4 如何理解学习的实质?【答案】学习是个体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

11、化的过程,是经验的获得和积累的过程或经验结构的构建过程。其实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学习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个体在头脑中产生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这种主观反映即经验。随着经验的不断获得与积累,心理结构也就逐步地形成与发展起来。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经验结构或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变化的过程是内在的,难以直接观察到。但由于心理结构是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所以其形成、发展状况可以依据个体的行为变化来加以推断,并最终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产生的,如生理成熟、疲劳、药物等因素亦可引起行为的变化。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个体要生存,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与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适应有生理适应与心理适应两种。生理适应是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行为的变化。心理适应是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引起个体心理结构与功能及其行为的变化。学习属于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