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916883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简答题1 评价1930年代对“闲适小品”的论争。【答案】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论争围绕“闲适话语”展开。五册事件后,鲁迅与现代评论派自由知识分子徐志摩、陈西澄等在闲话展开笔战。提倡“闲适”话语的一方,是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论争的另一方则是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反对“幽默”、“闲适”小品文的太白派。1930年代对“闲适小品“的论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周作人等对闲适小品的推崇与实践在现代文学史中,第一个提倡“闲适”的是周作人。他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公开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明末公安派性灵文学的继承。从周

2、作人开始,人们所熟悉的对悠闲生活的渴望和对知识及文化的即兴化的表述为风格标记的“闲适”散文就在整个新文学话语中居于重要位置。而在30年代对周说提出最有力的支持的是林语堂。林语堂小品文理论中的核心命题就是“文学是自我表现”,“文学为人生的”。(2)鲁迅等人对“闲适”态度的批判以周、林为代表的论语派的文学主张,受到以鲁迅为主的左翼阵营的反对与批评,而批评的焦点就是周、林等人对生活、文学所提倡的一种“闲适”态度。他们以太白等刊物为主要阵地,展开了对闲适小品的批判。左翼作家们认为论语派的闲适文学脱离了社会的斗争,其实质是“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林语堂曾在多篇文章中强调“闲适”

3、的重要性,在论小品文的笔调中,他认为小品文的笔调就是“闲适笔调”。论语派作家首先为小品文正名,认为在正统文学观念中它无法占据一席之地是文学的功利心使然。(3)周作人等侧重融入生命体验以周作人为代表创作的闲适散文往往也在看似不经意的闲话中,包含有更深的内涵,他们的“闲适”散文多半是“闲”而不“适”。周作人等人那种“闲适”中略带“忧患”的现象几乎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惯性:他们崇尚向往“闲适”,但内心却仍无法真正超脱于社会现实之外,在闲适的美学追求背后,仍然蕴含着生命的感Ag 和人生的体验。(4)鲁迅等侧重参与社会政治鲁迅的匕首投枪派与闲适派尽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大散文流派,但两者的冲突更多在社会政治

4、作用方面,对艺术本身,他们却有很多共通的见识。他们对中国新文学的认识有很多一致的地方,而且都为创建中国新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各自都有不可代替的历史地位。总之,“闲适”话语从不是消费的产品,也不是优雅的文人消遣之品,而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知识分子的启蒙欲望和“代言”欲望的一种表征。“闲适”话语拓展了作家情感表现的新领域,更适合将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逸趣、对琐事的随想等尽情抒写,更好地将文人雅士的贵族化趣味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 2 简析新感觉派小说的整体特点。【答案】新感觉派是指19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一个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穆时英、施蛰存、刘呐鸥,他们大多在文

5、艺工场现代上发表作品。这是一个属于现代主义文艺范畴的新的小说流派,其小说的整体特点表现为:(1)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与病态,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明的产物,其成员对都市“文明病”和五光十色的人生世态有着深切的感受。如刘呐鸥短篇集都市风景线,多写大都市病态和糜烂; 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等写出了都市的战栗和肉的沉醉,展览了“十里洋场”的畸形“风景”(2)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如穆时英早期的短篇集南北极,写到阶级对立又宣泄破坏占有一切的情绪,具有流氓无产者气味。此后转向感觉主义、印象主义方法,创作出表现爱

6、情和死亡的公墓; 施蛰存写城镇中青年女性性苦闷的春阳雾,折射着性爱意识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文明的冲突。其后的小珍集用心理分析方法写社会现实生活的怪现状,则有回归现实主义的趋向。(3)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倾向于对二重人格的表现新感觉派受到弗洛伊德学说影响,对人的“精神内心”的表现有新的开掘,并且醉心于表现二重人格,有某种悲观绝望、颓废色情的倾向。施蛰存早年的短篇集上元灯中的小说,颇有诗的意味,但并小采用现代主义方法。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等短篇集,运用弗洛伊德学说,转向较为典型的心理分析,将军底头魔道等篇略带神怪、魔幻色彩。总之,新感觉派小说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

7、派,上承20年代叶灵凤的都市性爱小说,下联40年代张爱玲的市民传奇小说,它不但促进了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法。 3 简述“托尼学说”对鲁迅的影响。【答案】托尔斯泰对于鲁迅的影响主要是其人道主义观的形成。鲁迅作品中爱之深责之切的悲天悯人般的人文关怀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托尔斯泰的理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超人哲学”、“反道德”等思想也影响了鲁迅。尼采在其悲剧的诞生里,借用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和日神来象征两种基本的心理经验,这一创作手法在鲁迅的杂文中被用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其国民性批判的作品中。(1)托尔斯泰对鲁迅的影响托尔斯泰是一位道德哲学家,人类之爱是他宗教道德学说的核心内容,

8、它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类幸福,是一种无差别的爱。这种爱体现了“博爱人道主义”精神。他的学说是宣扬基督教的博爱主义,鼓励“勿以暴力抵抗邪恶”。鲁迅继承了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不同的是鲁迅关注人的思想的觉醒和社会、民族的解放,提倡思想的“立人”。鲁迅的文学是精神的“反叛”和生命的“挣扎”的文学,是为了争取做人的资格、生存、温饱和发展的“反叛”,对生命体验的“仿徨”和“绝望”的挣扎。它所显示的思想深刻性和丰富性,正是鲁迅思想和文学的魅力所在。他在文学中所表现的“绝望的抗战”体验也是20世纪中国最有价值深度的母题之一。(2)尼采对鲁迅的影响鲁迅的创作受尼采哲学的影响很大,在五四时期,他甚至“大谈尼采

9、”。在鲁迅心目中,尼采是一位否定旧传统的思想战士,这正契合了鲁迅渴望突破传统,反抗旧文化、旧道德的心愿。他前期小说的“狂人”、“疯子”形象就寄寓了对尼采那样的“轨道破坏者”的热切期盼。同时,尼采的“反道德”思想也影响了鲁迅从狂人日记开始的多篇小说,鲁迅通过塑造鲁四老爷、高老夫子等旧道德维护者的形象,以及闰土、祥林嫂、阿Q 等不幸的弱者形象来揭露旧道德旧礼教是如何摧残人性的,并对这种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集中猛烈的批判。但是尼采前期的虚无主义和反庸众的思想残余,也使得鲁迅在示众孤独者药等作品中产生了一些谴责群众麻木的悲观情绪。总的来说,五四新文化时期,大量外来思潮涌入,作家们根据自己的偏好接受不同

10、思想的影响。鲁迅深受托尔斯泰和尼采的影响,形成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超人哲学,爱之深责之切的悲天悯人般的人文关怀和国民性的批判也成为其文学作品的主题。 4 简述巴金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答案】巴金创作于四十年代的作品,要比二十年代更成熟。其作品憩园第四病室寒夜就艺术水平而言,都超过了家这样的作品。尤其是寒夜,在巴金后期创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思想主题的多重意蕴及艺术风格的巨大变异,显示了其小说的巨大美学价值。巴金四十年代小说创作艺术特色主要有:(1)由单一走向多重意蕴巴金在四十年代,风格上变得深沉,内涵复杂丰富。如果说旱期作品都是单调小说,后期基本上都是复调小说。在作品中,总有多种意蕴

11、和声音。他仍然承续着前期的抒情性,但是,不像早期那样浮躁、粗浅、激越,而是含蓄蕴籍,荡气回肠。例如憩园抒情性比较强一些,但是,很委婉深切。之所以如此,就是内涵上比较丰富。一方面仍然是对封建大家庭的文化批判,另一方面却是对人性自由、善良的渴望。还有作者个人化的对家族的情感因素。第四病室社会批判性很强,但也有人性透视和对善良、美好人性的渴望。尤其是意蕴丰富、技巧精湛的寒夜,可以说是巴金最圆满的艺术精品。(2)缜密冷静的写实风格巴金前期是激情写作,后期却是冷静叙述。寒夜最充分地体现了巴金后期小说的冷静填密的写实风格。巴金前期属于“青春写作”,其风格呈现出激情化的特点。家就是这样的小说。情绪、感情成为作品最突出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家就是依靠爱憎分明的激情反抗的力量而获得了众多的青年读者。但是后期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体现在: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