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93858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一、名词解释1 工读教育思潮【答案】五四运动时期的工读教育思潮有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工学并进、工学兼营、工读互助、手脑并用等多种提法。它主张通过读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实现改造不合理社会的目的。工读教育思潮的提倡者有共产主义者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有无政府主义者李石曾、王光祈,还有一些寻求改良社会道路的青年。提倡工读的人还组织过一些工读团体进行实验。工读教育思潮特别是其中的勤工俭学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 焚书坑儒,【答案】焚书坑儒是秦代统制文化学术、镇压知识分子的事件

2、。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抨击秦不师古,而废分封之举。丞相李斯予以驳斥,认为古今异治,三代之事不是法。进而建议:史书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所有诗、书及诸子百家书,一律上交守尉焚毁,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除外。此议获准,于是民间所藏书籍多被付之一炬。次年,有侯生与卢生相与攻击秦始皇,后逃亡,始皇闻之大怒,使御史拿问诸生,将其中犯禁的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及儒士坑于咸阳,并告之天下。后世多认为这是秦代暴政的一条主要罪证。 3 文翁兴学【答案】文翁兴学是西汉最早兴办地方官学之举。文翁自景帝末为蜀郡(今四川)太守,及武帝设五经博士,因感蜀地偏僻,有蛮夷风,欲激励后进,乃从郡县小吏中,选拔

3、张叔等开明有材者十余人,派遣至京师,受业于博士,或学习律令。减省太守府私人用度,购置土产馈赠博士。数年后,蜀生学成还归,皆予重用,并向朝廷荐举,有官至郡守、刺史者。又兴建官学于成都市中,招收郡治以外四郊属县子弟。学生均免除摇役。其才学高者补为郡、县属吏,次等的亦可获孝梯力田的荣誉称号而享受种种优待。平时常选学生至官衙,就便座协理政务。每出行巡视各属县,多以诸生中明经学、有德行者为随从,使之出入于官府内外,传送教令。吏民见诸生荣耀显达,争欲为之,至有不惜出重金以求入学为弟子者。蜀地于是教化大行,形成好文雅的习俗风尚,集于京师的学者之多,亦小业于文化先进地区。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即为文翁兴学的

4、推广。蜀民为其立祠堂,岁时祭祀小绝。至唐代,其祠堂尚在成都城内。 4 “壬戌学制”【答案】“壬戌学制”是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提到的学制系统,是,亦称“新学制”年为旧历壬戌年,故称壬戌学制。为区别于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新学制以下列七条标准为依据: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地方伸缩余地。新学制在学校系统总说明中提出:学制分期大致以儿童身心发展为根据,采取纵横活动主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顾及学生个性及智能,高等、中等教育之编课采用选科制,初等教育之升级采用弹性制。壬戌学制采用美国学制的一种,即“六三三

5、四”制,规定初等教育6年(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 中等教育6年(初级和高级中学各3年,师范学校6年,其中后期师范3年); 高等教育36年(大学46年,专门学校3年以,入学年龄为6岁。学制附则还规定: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年限及教程,使优异之智能上)尽量发展; 对于精神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之特种教育。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需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前一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综合成果。但学制的主要缺点是在移植美国综合中学制上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因而在实行中困难很大,本欲加强的方面,如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反而被削弱。 5 五经课试法【答案】五经

6、课试法是魏文帝时期制定的考试办法,由东汉的“二年试经”发展而来。规定,不通者罢遣; 初入学者称为门人(即预备生); 学满两年并考试能通一经者称作弟子(即正式生)弟子学满两年考试通二经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未能通过考试者,可随下班补考,补考通二经者,亦得为文学掌故; 文学掌故满两年并能通二经者,耀其高第为太子舍人,不得第者,也听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满两年并试通四经者,耀其高第为郎中,未及格者,亦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郎中; 郎中满两年并能通五经者,摧其高第而随才叙用,不通者亦听再试,试通亦叙用。 6 陕北公学【答案】陕北公学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干部的

7、学校,1937年成立于延安。其任务是对于知识青年给予“对抗战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训练,主要是培养行政干部、民运干部和文化工作干部,学习期限为23个月,校长是成仿吾。陕北公学的课程是叮分军事七分政治,科目有社会科学概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民众工作、游击战与军事常识、时事讲演等。1941年与女大等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陕北公学从1937年到1941年四年之中培养了一万多名干部分赴华北、华南、华东各抗日前线。 二、简答题7 王夫之主张教师“必恒其教事”,他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答案】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他在对理学教育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

8、贵的教育主张。王夫之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即为师之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并对“教者之事”(1)“必恒其教事”。王夫之认为教师对待教育工作,应该像园丁精心培育花卉,农夫辛勤耕,就是要求教师应该热耘十地一样,要孜孜不倦,坚持不懈。他指出:“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爱教育工作,乐意精心培育人才。(2)“明人者先自明”。教师的责任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明道理,“欲明人者先自明”。只有教师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刻领会了道理,才能胜任教育工作。他写道:“夫欲使人能悉知之,能决信之,能率行之,必昭昭然知其当然,知其所以然,由来不昧而条理小迷。贤者于此,必先穷理格物以致其知,本末精

9、粗晓然具著于J 自日,然后垂之为教。”否则,若自己于道茫然未有所,是不配也不能充当人师的。 得,大义不知其纲,微言不知其隐,“实则昏昏也”(3)要“正言”、“正行”、“正教”。王夫之非常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曾将此称为“起化之原”。他强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即“正言”、“正行”、“正教”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以扶正世道人心。由上可知,王夫之要求教师热爱教育工作,具有广博的知识,能为人师表,这是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也确实是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8 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答案

10、】“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一次启蒙运动,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l )学校改用白话文教学。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提倡平民的、写实的、通俗的新文学,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起着深刻的变革。出现了大量采用白话文的优秀新文学作品,为学校提供了国语教材和课外读物。白话文教材的普遍使用,对普及教育、普及文化科学知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2)促进女子教育的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抨击男尊女卑,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开放女禁,男女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不但要求兴办女学,还主张男女同学。北京大学、南京高师相继

11、招收女生,一些进步的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甚至同班,1922年的新学制取消了男女中学之间的差别,从制度上肯定了男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权。(3)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民主”、“科学”精神的影响下,排除了封建性的内容,在中小学加强自然科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学增设一些自然科学系,大中小学的教材增加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个人奋斗以及研究现实问题的内容; 引进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如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以及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4)学校行政管理改革。取消了学监、舍监,设训育主任,实行导师制,中等以上学校设。(5)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发展。体育在此时期主要表现为:以兵操为主的军国民体育思想的衰退和以欧美运动的田径、球类、游戏类活动方式的“实用主义体育思想”的开始兴起,这表明中国体育己经由模仿德国,日本转向了模仿欧美。最典型的是篮球运动,最早的就是由西人通过基督教青年会带来和推广的,随后棒球、垒球、网球、乒乓球等也相继传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的学校体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9 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答案】学生也称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主体。“尊重学生”一个方面表现在要具有良一、名词解释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