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评课自评记录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886728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评课自评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评课自评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评课自评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评课自评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评课自评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评课自评记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春第一次教研课议课发言稿冉建川刘俊祥老师的这一堂圆明园的毁灭,虽然我没有亲耳听他上过,这里只是有他上传的课件,只是听他给我们讲过如何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上这篇课文。但我仍觉得刘老师的这堂课是我听过看过的所有上这一课的课例中最让我折服的。所以我今天选择了上这堂课来作为向大家传递“主题阅读”思想的课例。当然,我不是大师,不是专家,与刘老师上课的效果肯定不可比。但我相信,就是我这节向大师舀来的半瓢水,也仍然可以给各位老师带来一点新鲜的东西。首先,“主题阅读”的教学理念就是在同样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读到更多的同主题、同作者或同写法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课型就是“以文带文”课和“读写联动”课。当然

2、,带文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主题阅读课中,教师要改变的观念是,我们不需像以前那样想着走流程,只需记住几个版块,把每个版块上完就行。而且刘老师提倡备课是备一整篇课文,而不是分课时的教案。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随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时间,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具体来说,“以文带文”课可分为以下几个版块:1.速读速记。读记的内容可以是一首同主题小诗或单元导读的小诗,也可以是同主题的名人名言,还可以是一些本节课需要积累的词语。而且有一点很重要,课前让学生积累的这些内容我们不是读过背过就算完事,最好能让孩子们当堂用到它。我们在后面的读写联动环节就查以让孩子们用上积累的东西进行写的练习。这里值得一提的

3、是,读写联动不一定非得写,现在提得很响的词是“表达”,口头表达也是表达的一种。2.以文带文,读、悟、思、议。针对这一堂课来说,它由这样几大部分组成:读、思、议,梳理课文脉络;读、品、背,学习“辉煌”部分;读、批、回读,学习“毁灭”部分;读、写,升华情感。看,整个环节我们说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我们以前的教师要走的流程,这也是我们今后备课的方向。而且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每一个环节学生的活动中最多的是什么?读!这也就是“主题阅读”大力倡导的教和学的模式:以读代讲,以读带讲。也就是以学生读来代替老师讲,以学生读来带出老师的讲。刚才我们的教学中,老师基本没讲,老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穿针引线,串起了学生

4、读、思、写。学生在这样反复地读中感悟到的东西,不比我们老师在上边声嘶力竭地讲有用、省力得多吗?那么这个环节的带文怎么处理?“以文带文”并不仅仅是我们以前认为的先把一篇课文教完了,留几分钟来让学生自己读读另一篇选文。现在,我们有了更高级、更有效的处理方式,将带文无痕地融入到我们新课的教学中,利用带文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要学习的文本,进行无缝链接。它可以植入你原本教学的任意一个环节中,只要它有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或者能力的形成。当然,这对我们备课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我现在平时的做法是除开经典篇目外,几篇文章一起读,也就是借用了群文阅读的方法。其实,这也是我们主题阅读里的另一种课型自主阅读课型。这个在我们

5、这学期后面的教研活动中会做专门的探讨。3.读写联动。读写联动可以是专门的一种课型,也就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对那些与法很有特色的文章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比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如果要设计一堂读写联动课,可以从排比的手法,或者刚才课上提出的一个思辩问题对比、反衬的写法着手。当然,读写联动也可以像这堂课一样嵌入“以文带文”课中,从人文性或者某一细节处进行练笔或训练口这头表达。这几天,我一直在用心学习任老师分享的“散文怎样教”的理论和案例。由此,引发出自己一些思考:像这堂课上最后的小练笔,从人文性、思想性入手,真真切切是在脱离了“这一篇散文”之外的教学。但这样的练笔或者说练习表达,是我们所有老师都经常做

6、的,包括许多公开课上。可这确实也不能怪我们老师啊,很多课后题就是这样出的啊,也就是说编教材的人,从他们那儿起,就把语文的人文性凌驾于它的语文性之上了。比如我上学期备的那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后面的写的点到底选什么很是纠结了一番。因为课后题就是要学生“写一写,假如台湾青年见到小钱,他会对小钱说些什么?”这不明摆着只会说“感谢”吗?这样的练笔写出来不就会是千篇一律吗?但好在刘老师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把课前速读速记积累的语言用在这个环节,完成积累到运用的跨越,将本来单纯指向人文性的练写环节赋予了语文味,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大亮点。 最后,我要说一下刘俊祥老师极力想让我们接受的观点,同时也是我们任老师很早就强调的观点一课一得。课堂始终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它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我们不可能一节课面面俱到。但只要我们把握住其中一点,尽力把它做细、做足、做深,那么就不怕别人说我们没把这篇课文的这个那个做全。其实我们经常拿到一篇课文,总感觉要讲的东西太多太多,有时甚至感觉三四课时都还这没讲到、那没分析完,自己很纠结。其实我们大可以放开手脚,一节课只选 一点来做,有舍才有得嘛。好了,今天我就自己刚才这一堂课和自己半年来接触主题阅读思想的一引动感悟和心得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交流,许多理解得不够的地方或见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