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艾晓辉《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88647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艾晓辉《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艾晓辉《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艾晓辉《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艾晓辉《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艾晓辉《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艾晓辉《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艾晓辉《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唐山市开平东关小学 艾晓辉教材分析:黄果树听瀑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文章,本文之所以放在本册作为选读课文是因为本册几乎没有写景的文章,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作者对大瀑布及大自然的热爱。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教学目标:1、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的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

2、语。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书活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学生通过朗读、探究、交流,感悟总结出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联系自己感受描写景物声音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写其他景物中的声音。4、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活动领悟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5、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教学重点:1、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的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书活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学生通过朗读、探究、交流,感悟总结出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联系

3、自己感受描写景物声音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写其他景物中的声音。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朗读、探究、交流,感悟总结出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联系自己感受描写景物声音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写其他景物中的声音。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学生具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通过读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但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缺乏了解,对文中引用的文言文朗读起来有困难。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材料,并整理出最重要的三条信息。教学过程一、听鸟鸣,激兴趣,创境导课1、上课前,

4、播放鸟鸣叫的声音。2、学生交流,在大自然中还听见过哪些声音?引导学生捕捉大自然中的声音。二、揭课题,学语言,丰富信息1、聚集课题,学习语言(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后,齐读课题。(2)教师引导:课题中哪一个字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跟声音有关?(3)教师引导:如果文章主要写瀑布的形态,这个课题需要改成什么? 预设:可以换成“黄果树看瀑”“黄果树望瀑”或“黄果树观瀑”等。2、了解瀑布,丰富信息(1)学生交流:请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学生跟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信息(不超过三句话)。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学生的“学”为本,教学开始改课题就是在学语言,从“听”改为“看”“观”,培养学生的语感。在交流中引导学

5、生有不超过三句话交流最重要的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三、读课文,破难点,直击“听瀑”1、先破难点,读通课文(1)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导课:同学们知道吗?黄果对瀑布有多高吗?77.8米高,相当于我们教学楼20层的高度;它有多宽呢?有101米宽,相当于我们15个教室的宽度。难怪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这样描绘它(2)教师出示课件上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3)指名读,依学情纠正读音,读出节奏。(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意思,指导朗读,读出气势。(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设计意图:关注“童需”,以学生的学习起点为起点,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要点,

6、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着眼点。这篇文章比较难读,尤其是引用部分,学生读起来不仅字音有困难,节奏停顿也有困难,所以在设计中,直击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读通句子,理解意思,为读通课文扫除障碍,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2、快速浏览,直击“听瀑”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听瀑?”把这几个自然段找出来。学生汇报总结出1、2、4、6、7都是直接描写瀑声的。3、谈感受,写词语,交流展示(1)学生默读直接描写瀑声的自然段,边读边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瀑声,这个词语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积累的。先和小组同学交流。(2)读文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写能表达自己感受的四字词语。学生齐读这些四字词语,并有

7、重点的进行理解。如果学生书写有错误,学生先进行自我修改。(3)重点指导书写“訇”字。设计意图:用四字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并由学生进行板书,既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检查了预习。这个字小学阶段不常用“訇”字,但这个字是用来形容声音很大的,激励孩子去积累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避难就易。而且五年级上册的字很少有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学生写的时候往往把里面的部分缩在里面,所以大胆利用教材,重点指导这个字。四、找词句,感悟读,体会瀑声1、默读课文,聚焦词句(1)教师引导:从词语中我们初步感受到了瀑声的响亮,课文中还有很多处这样的词句,默读课文,直接找让你感到瀑声响亮的句子或者词语,然

8、后在小组内交流。(2)学生默读课文,聚焦词句。(3)小组合作交流。2、读中交流,体会瀑声预设:学生会从以下重点词句进行交流A、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若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B、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C、“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D、瀑布如雷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浮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E、我们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声,只觉得自己的胸臆在扩展,似张

9、开的山谷,那瀑布便直跃而进,挟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回荡着大自然纯正清脆的音响。在生生、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谈自己的感受。3、播放课件,指导朗读在交流完感受后,再次激起学生想走近瀑布的欲望,教师播放课件,聆听瀑声,感受瀑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非要靠学生亲历亲为的语言实践不可。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在,真读、真思、真议,感受瀑声的特点,要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五、巧归类,合作读,迁移运用1、巧妙归类,师生对读,体

10、会比喻(1)通过课件聆听瀑声,感受瀑形后,教师出示一组句子。A、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若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B、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C、“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2)师生合作读(学生读划线部分)(3)学生思考:这三个句子在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4)小组交流合作三个句子的相同之处。通过师生交流总结出:后面的部分,通过想象,想到另外的声音,运用比喻的就将瀑声写得那么形象生动,我们就好像听到了这样的声音。2、生生对读,体会想

11、象,感受写法(1) 生生对读句子D、瀑布如雷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浮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E、我们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声,只觉得自己的胸臆在扩展,似张开的山谷,那瀑布便直跃而进,挟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回荡着大自然纯正清脆的音响。(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前面部分是在描写真实的瀑声,下面划线的部分是通过想象,写自己的感受,让瀑声显得那么有活力,就好像进入了我们的身体。(3)教师小结:原来写声音可以这样写,通过想到另外的声音,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让声音显得更形象;通过想象,写自己的感受,让声音显得更有活力

12、。这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到重的。听瀑的地点不同,听到的瀑布声音也不同,这种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法”。3、迁移运用,练习写话(1)教师播放课前预热时听过的鸟鸣声,学生听声音写句子,教师个别指导。(2)学生先在小组内朗读展示自己写的句子,然后选出代表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不二途径是语言实践。语言形式、表达方法的体会与习得,不能过于抽象和概括,更不能止于理性的提炼和总结。此环节的设计重视感悟、涵泳,提供素材,首尾呼应,重视积累和情境中的迁移,使理解与运用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六、抒情读,悟主旨,回归自然教师引读,师生共同深情地赞叹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七、板书设计:学生板书的描写瀑布声音的四字词语 黄果树听瀑 大自然的杰作 声音大 形态宽 感受舒服 活力 生机 刚进入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登上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