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文艺与传媒625文艺与传媒理论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79452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文艺与传媒625文艺与传媒理论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文艺与传媒625文艺与传媒理论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文艺与传媒625文艺与传媒理论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文艺与传媒625文艺与传媒理论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文艺与传媒625文艺与传媒理论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文艺与传媒625文艺与传媒理论综合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班级_ 座号_ 姓名_ 分数_ 一、名词解释 1 第三人效果(第三者效应) 【答案】“第三人效应”(TheThirdPersonEffect )是由戴维森提出的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理论。他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这一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提出,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成果; 另一个部分与效果部分有关,假设提出,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结果一一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2 容器人 【答案

2、】“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提出的概念,他用这一形象说法描述现代人的行为特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 “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

3、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而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 3 大众 【答案】大众(mass )是指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大众不同于初级群体或小群体,也不同于群集和公众。大众的卞要特点有:规模的巨大性; 分散性和异质性:匿名性; 流动性; 无组织性; 同质性。 4 媒介事件 【答案】媒介事件就是指经过某“组织”(政府、政党团体、企业、社团等)有计划、有目的的策划并执行,以大众媒体为媒介和渠道,向受众进行有目的传播的事件及其过程。媒介事件这个概念包含两种理解: 丹尼尔布尔斯廷提出“假事

4、件,即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具有人为策划、适合传媒报道的事件; 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中定义的“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媒介事件具有二个特点:突破空间界限,使观众直接参与到事件的进程当中;打破时间的限制,让受众以改变日常的生活规律为代价,投入到“表演”的收看当中;由于媒介经过了提前的策划和电视参与,使得媒介事件在转播之前就产生相当的“知名度”。5 媒介生态【答案】媒介生态是指某一特定时代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最早是由加拿大媒介理论家和哲学家马歇尔凌克卢汉

5、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媒介生态包含诸多因素,主要是一定时代的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形态和媒介本身的属性、话语立场、人文精神以及受众方面的教育水平、文化境界、身份背景等。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两方面的因素,即媒介因素(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出版、音乐制作等)和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自然资源、技术等)。6 操作化(operaionalization)【答案】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的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操作化

6、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力法必经的一个阶段。操作化的作用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 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7 施拉姆【答案】威尔伯施拉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传播学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称“传播鼻祖”、“传播学之父”。他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它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与修正,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并创立传播学,这是其最大的功绩。1949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

7、版,是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授予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他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了众多知名学者,形成了“施拉姆学派”。8 斯塔尔报告【答案】斯塔尔报告是指美国国会经过研讨对外公布的克林顿白宫性丑闻事件的一份报告。报告中详细地描述了美国总统和白宫实习生之间的性丑闻。特检官随后介入事件调查,使本案获得了迅速的进展。1月12日,实习生莱温斯基的好友特里普所交出17卷录有关于莱温斯基谈与克林顿关系及总统要其撒谎的录音带。在联邦调查局的安排下,身上戴有声音设备的特里普与莱温斯基在弗

8、吉尼亚州一间酒店中进行了有意义的会面。这次会面的照片、录音带已成为游说莱温斯基与警方合作、提供克林顿要其撒谎的证词的有力武器。报告发布之后,克林顿向国会提交了辞职报告。9 传播隔阂【答案】传播隔阂是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但其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从信息

9、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传播隔阂。10知识沟【答案】“知沟”理论是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于1970年提出。这一理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知沟”理论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二、简答题11请简述你对大众传播文化效果的认识。【答案】(1)文化是某种集体的、和他人共享的东西(没有全然的个人文化)。文化必然具有某些以图形及非意图性符号的表达形式,还具有某些模式、次序或规

10、律,因此也具有某些评估的面向(只要和文化所规定的模式具有某种程度的共同性)。随着时间的演变,文化具各(或己经具备)动态的连续性,所以,传播也许是文化最普遍和最根本的属性。因为,没有传播,文化便无法发展、生存、延续并广泛地传承。对于大众传播研究来说,文化的这些特征具有某些明显的含义,因为大众传播无论在生产或应用的各个层面,都具有文化的面向。如果从三个观点出发来观察文化:人、物(文本、文化制品)与人类实践(社会性的行为模式),不管在媒介经验之前、之后和媒介经验中,媒介受众的组成和行为(围绕在媒介选择与使用周围的实践)都是符合文化模式的。(3)文化产品(以形象、观念和符号为表达形式)在媒介市场上以商

11、品的形式来进行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可以使消费者获得心理满足、娱乐,以及对世界及自己所处位置的想象,结果经常掩盖了社会的真实结构以及我们从属于这种结构(虚假意识)的事实。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过程,主要通过我们对商业性大众媒介的依赖而进行的。(4)就像新闻娱乐化的普遍倾向,早在新闻大多仍属于资讯性质时就有许多的讨论,人们认为这些会造成对政治参与的忽视与疏离。自然也有人提出相反的论点(Brands1998),认为通俗文化有其正面的效果,而且也并无证据证明“媒介是造成这种文化倾向的原因”。当然,新兴的文本类型和形式可能不符合旧媒介的资讯价值标准,不过和较传统的媒介形式一样,它们可能可以满足重要的需求,而

12、这些较传统的媒介形式事实上并未消失。但对于许多通俗媒介而言,并未具有告知或启蒙的效果。(5)涵化理论认为,电视可能对社会产生重要然而却不受注意的效果。例如,大量看电视会让人感到世界是一个不安全的地方,电视可能正在引导大量看电视者感到一个“罪恶的世界”。而充满恐惧的人也许会欢迎采用镇压的手段,以减少焦虑。格伯纳及其同事认为,这可能是电视所造成的最主要且影响最广的涵化效果之一。(6)从媒介内容描述的暴力和色情的情况中所凸现出来的媒介效果议题,已经成为相当多学者的研究对象。研究者主要担忧的是,媒介经常呈现的犯罪和攻击性内容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电视媒介。(7)有关性别的议题几乎触及了媒介与文化关系

13、的每一个层面。女性主义者的观点开启了不同的大众传播分析路线,其中一种分析方式所关注的是:许多媒介文本在编码的方式上通常会受到受众期望的影响,且媒介文本的编码也存在深刻而持久的性别化。(8)文化变迁是指社会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发生转变特别是结构性转变的过程。大众媒介对于长期的文化变迁的影响,一直都是无法测量的,因为实际的运作过程具有高度互动性,而且经常是开放性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媒介己经是“现代”社会文化整合的一部分。媒介影响力经由制度化的过程进行散布,例如国际政治、国际发展、紧急援助、环境控制、商业与市场运作等过程,这使得探索的工作不班级_ 座号_ 姓名_ 分数_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