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7895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4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同期控制【答案】同期控制又称现场控制,是一种同步的、适时的控制,即通过对计划执行过程的直接检查和监督,随时检查和纠正实际与计划的偏差。其优点是: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生偏差,就马上予以纠正,保证本次活动尽可能的少发生偏差,改进本次而非下一次活动的质量。其缺点是:同期控制的效率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等的制约,不可能都采取同期控制; 同期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对生产工作容易进行同期控制,而对那些问题难以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如科研、管理工作等,几乎无法进行现场控制;同期控制容易在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形

2、成心理卜的对立,容易损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 激励(Motivation )【答案】激励(Motivation )是指通过使组织成员的需要、愿望、欲望等得到满足,来引导他们以组织或领导所期望的方式行事。早期的激励理论有需求层次理论、X 理论和Y 理论、激励一保健理论; 当代的激励理论有: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等。在管理实践中,最有效地激励员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认清个体差异,使人与职务相匹配; 运用目标; 确保个体认为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个别化奖励; 奖励与绩效挂钩; 检查公平性系统及重视金钱的激励作用。3 非正式组织【答案】非正式组织是指存

3、在于正式组织之中,由人们在共同工作中所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规则联结的群体。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正式组织中的某些小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或者在性格、业余爱好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被其他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成为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标准,有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带头人无正式权力,是自然领袖,在团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接受与欢迎、孤立与排斥等感情上的因素。4 领导者【答案】领导者是指担负领导职责,

4、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主管人员,他们担负着管理者和领导者双重角色。现代领导者在组织中担负起引导和服务两个方面的职责:引导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协调; 服务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和帮助。可见,引导职责和服务职责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服务职责发挥得越好,引导职责就越能有效地实现。对于作为组织主管人员的领导者来说,权力和权威是实施领导的有效工具,领导者需要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权威进行控制和指挥,发挥其在组织中的影响力。5 正强化和负强化【答案】强化理论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1)正强化。指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

5、实现。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包含奖金等物质奖励,还包含表扬、提升、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奖励。为了使强化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必须注意实施不同的强化方式。有的正强化是连续的、固定的,譬如对每一次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都给予强化,或每隔一固定的时间给予一定数量的强化。尽管这种强化有及时刺激、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这种正强化有越来越高的期望,或者认为这种正强化是理所当然的。管理者需要不断加强这种正强化,否则其作用会减弱甚至不再起到刺激行为的作用。另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是间断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管理者根据组织的需要和个人行为在工作中的反映,不定期、不定量实施强化,使每次强化都能起到较大的效果。实践

6、证明,后一种正强化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2)负强化。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实际上,不进行正强化也是一种负强化。譬如,过去对某种行为进行正强化,现在组织不再需要这种行为,但基于这种行为并不妨碍组织日标的实现,这时就可以取消正强化,使行为减少或者不再重复出现。负强化还包括减少奖金或罚款、批评、降级等。实施负强化的方式与正强化有所差异,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即对每一次不符合组织的行为都应及时予以负强化,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减少直至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二、简答题6 机械组织与有机组织的主要区别有哪此?【答案】组织结构是一个

7、组织内各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确立的关系。环境不同,形成的组织结构也不同。机械式组织也称官僚行政组织结构,是综合使用传统组织设计原则的自然产物。机械组织相对稳定,只适合于稳定的环境,不适合不断变化的环境。有机型组织结构也称适应性组织结构,是指一种分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组织形式。有机组织相对灵活,能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机械组织与有机组织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点:(1)灵活性不同。机械组织带有官僚行政色彩,坚持统一指挥,有一条正式的职权层级链,每个人受上级的严格控制和监督。而有机组织是低复杂性、低正规化和分权化的,是一种松散的结构,能根据需要迅速做出调整。(2)工作方式不同。在机械组织中,任务

8、被划分为独立的专业化部分; 而在有机组织中,员工围绕共同的任务开展工作。(3)职责范围不同。在机械组织中,职责范围受严格精确限定; 而在有机组织中,职责范围在相互作用中不断修正。(4)职权等级和程序不同。在机械组织中,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和许多程序规则; 而在有机组织中,职权等级和程序规则很少。(5)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不同。在机械组织中,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集中在组织上层; 而在有机组织中,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分散在组织之中。(6)沟通方式不同。在机械组织中,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纵向沟通; 而在有机组织中,强调上下级双向的沟通及横向和斜向的沟通。(7)协调和控制不同。在机械组

9、织中,协调和控制倾向于采用严密结构的层级组织(如职能型组织); 而在有机组织中,协调和控制经常依靠相互调整和具有较大灵活性的组织系统(如矩阵型组织)。7 有效沟通、注重团队建设、加强时间管理是否会有助于改进领导效果? 为什么?【答案】有效沟通、团队建设和加强时间管理都有助于改进领导效果。(1)有效沟通。有效沟通需要克服由个人因素、人际因素(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和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结构因素(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和技术因素(语言、非语言暗不、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造成的障碍,可以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十沟通的环境,有利十组织内信息的自由流通,

10、使得信息的上传下达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同时有效的沟通环境,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成员间信息的交流,集思广益使得决策更加有效。因此,有效沟通对于改进领导效果起到积极作用。(2)团队建设。有效的领导者注重团队建设,激励团队跟随自己共渡难关,帮助团队指明前进的目标,向成员解释通过克服惰性可以实施变革,鼓舞员工自信,帮助员工了解潜力所在。越来越多的领导者扮演着高效团队的教练和后盾角色,他们为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但并不控制团队,给予团队一定的自由。团队建设改变了传统的领导方式,增强了双向沟通,改进了领导效果。(3)加强时间管理。讲求处理事情的优先顺序观念,即依据事件的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设

11、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 管理者要分清重要的和紧急的事情,把时间主要集中于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上,从而领导者可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事务上,这在改进领导效果方面成果卓著。8 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案】(1)经济功能。检查企业产品或服务对公众的价值,分析企业对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企业组织结构是否能有效地达成企业经营目标。(3)收入合理性。根据盈利的数量和质量(指盈利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来判断企业盈利状况。(4)研究与开发。评价企业研究与发展部门的工作是否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必要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储备; 管理当局对这项工作的态度如何。(5)财务政策。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否健全合理,企业是否有效地运用财务政策和控制来达到短期和长期目标。(6)生产效率。保证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必要数量的产品,这对于维持企业的竞争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要对企业生产制造系统在数量和质量的保证程度以及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估。(7)销售能力。销售能力影响企业产品能否在市场上顺利实现。这方面的评估包括企业商业一、名词解释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