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087817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高二理科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岳麓版)编辑:龚敬。 。 。 。 。 。 。 。 。 。 。 。 。 。 。高中历史必修一。 。 。 。 。 。 。 。 。 。 。 。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一、商周的政治制度二、1、商朝(约前 1600 年)建立: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是有限的。2、西周(前 1046 年建立):(1 )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

2、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镇守疆土、随军作战、交纳赋税。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 诸侯卿大夫 士”,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 )宗法制: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的关系是相对的。 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3 )宗法制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的统一:前 221 年2、皇帝制度:嬴政称皇帝,皇权至高无上,皇位继承制3、三公九卿制(中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公相互

3、牵制,从而集权于皇帝,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4、地方实行郡县制5、维护中央集权制的工具:秦的法律6、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三、从汉到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一)汉:1、汉初刘邦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 2、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强干弱枝;设刺史,监察地方;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选拔官员。(二)隋唐:1、三省六部制( 1)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 ;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 ,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

4、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牵制和监督,加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2、科举制度:隋始设,唐日臻完善。(三)宋:1、设“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其长官为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增设枢密院 、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分别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收精兵,统兵权归 “三衙”,调兵权归枢密院;杯酒释兵权。 削实权,削弱和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官的权力,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制钱谷,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3、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4、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

5、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冗官”“ 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四) 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长官是宰相,相权加强,六部也归入中书省。(五) 明朝: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并规定此后1/29不得再立丞相。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2、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3、 明成祖时在文渊阁设内阁。阁臣地位权力上升,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票拟”,最后再由皇帝批示,称“批红” 。(六)清朝:1、清初,重要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 雍正帝时,设军机处

6、。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它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雅典的民主政治1、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2、从君主制到民主制:君主制-贵族制(前 8C 至前 7C 时,实行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梭伦改革(前 594 年,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奠定民主制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前 509 年,确立民主制)3、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4、主要措施(民主政体的充分体现): 设立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议事会(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在两次公民大会休会期间,它是大会最高权力代表)民众法庭(是

7、日常司法机关)此外,还创造出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5、意义: 性质:奴隶社会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存在着明显缺陷,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奴隶、外邦人及下层公民都没有真正的民主。二、罗马法1、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 5 世纪中期颁布 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它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意义:它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因为贵族不能向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古罗马的基本法。2、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6 世

8、纪 包括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查士丁尼新敕 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3、阿奎里亚法:前 286 年,这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4、 作用: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统治。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1、 13 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以后逐渐形成议会制度。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 年权利法案1688 年“光荣革命 ”,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 ,它以明确的条文

9、,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标志着人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3、责任内阁制:国王“ 统而不治”,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领袖首相实际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1721 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以代议制为基础,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国王是“统而不治” 的国家元首,内阁首相是实际最高行政长官,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 (总统制共和制)2/291、 1775 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 年宣布独立,美利坚

10、合众国诞生,1783 年独立战争胜利。 2、1787 年宪法制定 背景:松散的邦联政府软弱无力,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地点:费城;华盛顿、麦迪逊(核心人物, “美国宪法之父”)等人。 主要内容:A 、规定美国实行联邦政体,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加强了中央集权B 、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院。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3、意义 :1787 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国,促进了美国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宪法的局限性:承认了黑人奴隶制度,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印。4、美国内战后,国会通过宪法第 13、14 条修正案

11、,进一步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5、两党制: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三、法国共和制确立-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议会制共和制)1、曲折历程:17 、18 世纪波旁王朝(封建君主专制)-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92 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此后政权频繁更替-1870 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 1875 年宪法:内容-行政权力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总统和内阁对议会负责。3、影响:最终确立了法国的共和制度,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四、德意志帝国的体制1、德国统一:1864 年-1870 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

12、,完成了统一2、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 年。 (1)主要内容 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皇帝拥有巨大的权力,为国家元首,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有权任命宰相和官员。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帝国设立两院制的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 (2)特点:议会权力很小,体现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史实1、鸦片战争:1840-1842 年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 年,虎门硝烟)结果: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13、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关税由中英协定;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建立租界等特权。 危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 原因:根本原因- 英法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结果: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战败求和。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签订- 增开天津等 11 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赔偿英法军费 800 万两白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3

1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原因: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 2 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为新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影响:列强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日本的“胜利 ”,刺激了列强,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危机,清王朝开始军事改革,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运动。4、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年 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3/29北京陷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白银 4.5 亿两;划定北京

15、东郊民巷为“ 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自然灾害严重; 理论来源:西方基督教思想组织基础:拜上帝教(2 )金田起义:1851 年 -1853 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 -1856 年天京变乱,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864 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3 ) 天朝田亩制度:1856 年。(4 ) 资政新篇:洪仁玕。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2、 义和团运动:

16、(1)原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 )口号“扶清灭洋”;性质:反帝爱国运动。(3 )结果:清政府和列强联合绞杀义和团(4 )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3、 辛亥革命(1)原因: 义和团运动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内外交困;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推动: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 ;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于 1905 年,东京;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以民报为机关刊物) 民主革命思潮的传播 一系列武装起义的鼓舞(1911年 4 月黄花岗起义) 。 (2)过程:1911 年武昌起义:熊秉坤、金兆龙 中华民国成立:南京,1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