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实录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872943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实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渔歌子教学实录邢台市郭守敬小学 郭慧娟教材分析:渔歌子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整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全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张志和作为信奉道教的唐代诗人,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渔歌子正是他的代表作,词境隽永,写法突出,非常适合古诗到作文的写作教学。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古诗学习经验,并通过课内外学习积累了很多诗词,掌握了一些古诗词学习的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对于一些较为深

2、奥的诗词理解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课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悟情,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一步一步学习,并感受词人“词画合一”的表现特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教学目标:A类:诵读渔歌子,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掌握词的节奏、韵味、画面、情感基调,最终实现孰能成诵。B类:通过“审题目、解词意、悟词情”三步完成对本词的学习,理解题目,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感受作者“不须归”的思想情感。C类: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写诗填词,热爱传统文化。教学重难点:通过“审题目、解词意、悟词情”三步完成对本词的学习,理解题目,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感受作者“不须归”的思想情感。培养学习古

3、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写诗填词,热爱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一、看图猜诗,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生:喜欢。师:那太好了,老师这里有几幅不错的古诗画,今天请各位给瞧瞧。师:这是描写哪首古诗的画呢?(出示图独坐敬亭山)生:独坐敬亭山。师:这幅呢?(出示图望洞庭)生:望洞庭。师:这个呢?(出示图渔歌子)生:渔歌子。师:非常好,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准确,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幅画,共读一首词,了解一个人。 师:齐读课题渔歌子。【设计意图:以画带诗,引出课题,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还与后面训练学生形成画面做铺垫。】二、了解作者,明确文体。师:大家对于张志和有了解吗?他姓甚名谁,出生哪里,又有何过人

4、之处?生:没有。生:唐人。(生摇头)师:没关系,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出示资料)师:张志和原名张龟龄,婺州人,有一哥哥张松龄,因其母怀孕期间曾梦到有仙人献灵龟吞服,故取名龟龄。张龟龄从小就天资聪颖,三岁能读书,六岁就能做文章,并且东西看一遍就可以背出来。16岁时一举明经擢第,又因向唐玄宗献策,而深受赏识,赐名志和。他是唐代著名的词人,因受其父亲影响,同时还是一个道士,他热衷于山水垂钓,于是自命“烟波钓徒”,而这首渔歌子正是其代表作品。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我们知道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是?生:审题目。师:是的,来看题目渔歌子。怎么理解?生为难。师提示:渔是指?生:渔翁。师:歌呢?生

5、:歌曲。生:唱歌。师:嗯,这个子啊,也是曲子的意思。那么渔歌子是谁干什么的时候(唱的曲子)?生:渔翁捕鱼时唱的歌曲。师:是的,渔歌子就是渔夫捕鱼时唱的曲子。师:咦?大家来看,渔歌子和独坐敬亭山有什么不同?生:渔歌子是词。师:嗯,渔歌子是词牌名。说到词,我们之前也学过忆江南了,你对词有哪些了解呢?生:词有词牌。师:那诗呢?生:诗没有,诗是题目。师:诗的题目很多,可以任意起,词呢?生:词牌是固定的,不能乱起。师:嗯,词牌规定了格律,不能乱起。词还有什么特点?生:诗每句一样长,词每一句不一样。师:嗯,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生:长短句。【设计意图:从解题目入手,让孩子理解渔歌子的含义,并通过作者

6、的介绍,让学生对张志和有所了解,为后面体会他的“不须归”心境做铺垫。】三、初读古词,读出音韵。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这首词?读之前,要先扫清汉字障碍。我来检测一下大家昨天的预习情况,开火车读一读。(出示: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生读。(2列)师:把他们带入词中再读,渔歌子齐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大家读的字正腔圆,可见预习效果非常好。那么古诗词除了要读准字音,还有特殊的节奏,这首词你认为该怎么停顿呢?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你是个很有节奏感的孩子

7、,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建议,西塞山前不宜断开,所以这首词应该这样读: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范读,出示分节奏)生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我们来玩个游戏,体会一下它的节奏,拍手。(生跟师拍,生跟生拍)师:古诗词除了节奏鲜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字?(出示词,将飞、肥、归标红)你发现了什么?生:押韵。师:嗯,飞、肥、归它们都压ei韵,这种押韵唱起来就更明显了。不信,你听。(播放音乐,体会韵律之美)【设计意图:掌握古诗词这种特殊文体的独特性节奏感,在韵律声中方便

8、背诵。】四、再读古词,理解词意。师:这首词不仅音韵美,正如颜真卿所说,张志和的词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不妨一起来走进这幅画。师:首先请你圈出渔歌子中描写景物的词?生圈,师巡视。师:很多同学都圈完了,那么从远处看,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生:西塞山、白鹭。师:近处又有什么呢?生:桃花、流水、鳜鱼。师:张志和是怎么走进这幅画面的呢?他穿的什么,戴的什么?生:箬笠、蓑衣。师:他周围是什么样的天气?生:下雨。师:用诗文里的话是?生:斜风细雨。师:是的,这优雅的白鹭(出示图片),这肥美的鳜鱼(出示图片),这箬笠蓑衣的渔翁(出示图片)都是景物。那志和是如何将这些景物排列的呢?他先写什么?生:西塞山、白

9、鹭。(老师在黑板上画山、鸟)师:次写?生:桃花、流水、鳜鱼。(老师在黑板上画桃花、水、鱼)师:再写?生:渔翁。(老师在黑板上画渔翁在小船上垂钓)师:最后写?生:斜风细雨。(老师画雨)画成后,学生赞叹。师:看啊同学们,按照顺序就能绘出一幅佳画,如果你肯动笔,按照顺序也必将写出一篇美文。(板书:按照顺序)师:这幅画里,其实还有很多的颜色,你找到了吗?生:白鹭,白。生:青。生:绿。生:粉师:这些表示颜色的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五彩缤纷。生:五颜六色。师:看着这样的美景,心情呢?生:高兴。生:开心。师:是的,在这样的美景里多么悠闲啊。师:你知道吗?这些景物除了有色彩,还有的动,有的静,你来找找看,哪

10、些是静的?哪些是动的?生找。师:动的有?生:白鹭飞来飞去是动的。生:流水是动的。生:鳜鱼游来游去是动的。生:雨和风也是动的。师:那静的呢?生:西塞山是不动的。生:桃花也不动。师:它们真的是静的吗?生沉思。生:老师我觉得西塞山是动的,地球一直在运动,西塞山也在动。师:哇,你将来肯定是一位地理学家,都能联系到地球的运动。地球在动所以地球上的一切也在动。嗯,有道理。师:还有吗?我也同意西塞山是动的,但是我的理由不同?大家想,此时刮风下雨生:老师,西塞山是动的,你想啊,山上有很多树,风一吹树就动了。师:嗯。远远看去,树在动,就像是山也动。师:那桃花呢?生:是动的,风吹来,桃花飘下来。师:好美的画面呀,

11、风吹过,桃花飘落,桃花又动起来了。师:是的,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就叫?生:动静结合。(板书:动静结合) 师:这幅画啊,能看,更能听,你能从词中听到哪些声音?生:白鹭叫。生:流水哗哗声。生:斜风。师:风是什么声音?生:呼呼。师:还有什么声音?生:小雨沙沙。师:你用词真准确,因为是细雨是沙沙而不是哗哗。师:这首词真是精妙,请同学们再来读,这次要读出画面,看到色彩,听到声音。渔歌子齐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设计意图:通过不从层次的读,实现古诗节奏、音韵、画面的不同层次学习,通过圈画景物、色彩、声音来实现古诗的立体化学习,达到解诗意的教学目标。】五、解读

12、词眼,品悟诗情。师:这首词写得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生:春天。师:你怎么知道?生:因为它说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春天百花盛开,为什么志和不写杏花、梨花偏偏要写桃花呢?生:漂亮。师:除了漂亮,还有别的原因吗?生沉默。师:其实桃花作为诗词意象有它独特的含义。来看,李白曾在山中问答说“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桃花盛开的地方,在李白看来不是人间而是?生:天堂。师:是天堂,是世外桃源。所以,张志和才写桃花。也正因为西塞山这里是人间天堂,所以志和才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那么这么有才的志和,当官当的好好的,怎么会想不须归呢?(出示资料)这要说起志和从仕后的事,他早先因为才华卓

13、著而被器重,可是时局总是变化的,所谓伴君如伴虎,再安史之乱中,因为与唐肃宗政见不合而被降职贬官,这种打击让张志和就不愿意做官了,于是借着给父亲奔丧,就离开了朝堂,从此寄情山水。他为什么能这么洒脱,刚才我们说了,他自小受了父亲的影响,不仅是词人还是一个?生:道士。师:是的,我们知道道家讲究逍遥自在,像老子、庄子就是逍遥游嘛,所以他就长期隐居浙江。既不回家,也不做官。为了劝弟弟,他的哥哥松龄还特写下答弟志和渔父歌说“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而这个弟弟偏是不听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咱们不妨来来对话一下,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咱们来对对

14、这两首词。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我劝你回来,心情急切,所以,我的且须还很急促,你在美景之中悠然自得,不想回家,不想做官,你的不须归就要慢一点“不须归”再来。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且须还。生:不须归 不须归师:罢了罢了,我是劝不动你了,且等你累了倦了,别忘了家都是你最温暖的的港湾。师:时间过的真快,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重温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生齐说:知作者、审题目、解词意、悟词情。师:我们也学习了写景物的方法生齐说:按照顺序、动静结合。师:另外我们认识了一座山生齐说:西塞山。师:如果你到山下,必会

15、想起一个人生齐说:张志和。师:提起他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词生:渔歌子。师:就让我们在温暖的诵读声中去体会节奏、画面和不须归的情感吧,渔歌子齐生齐诵: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设计意图:抓住桃花意象,利用李白的诗来李洁意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张志和的“不须归”情感,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加深这种出世境界的渲染,尤其是用哥哥与弟弟的词中对话,让这份“不须归”的感情浓郁起来。这个环节帮助学生悟出诗情。最后进行总结,在学诗词时,掌握方法:审题目解词意悟词情;在写作上,引导学生:按照顺序、动静结合。】作业:1、默写该词,进行配画展示。2、有兴趣的同学依照渔歌子扩写小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