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刘文利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850619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刘文利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刘文利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刘文利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刘文利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刘文利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刘文利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刘文利桂林山水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桂林山水甲天下执教者刘文利课时第二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自然景色的美,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和发现的能力,所以应让学生运用“读画看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另外,学生对课文结构以及写作方法还不是很熟悉,这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目

2、标1.理解重点词句。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那种独特的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课始,作者首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

3、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最后学以致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闭上眼睛做一次遐想旅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二、品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一)复习旧知: 1.漓江的水有何特点?2总结上节课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教师用课件出示学习方法。2集体交流特点之一“奇”(1)教师依次出示课件泰山、香山的图片。(2)指导读“啊”(3)指导感情朗读。(4)出示图片:老人山、巨象山、骆驼山。(5)有的山还像什

4、么?特点之二“秀”(1)指导读“啊”(2)感情朗读。(3)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4)出示图片:作者为什么把有的山比作屏障,有的山比作竹笋?(5)教师提问:“秀”是什么意思(6)讨论交流:作者为何用“秀”而不用”“美”?特点之三“险”(1)教师出示图片:你站在山脚下,会有什么感受?(2)“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句话突出了桂林山的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3)指导读“啊”(4)指导感情朗读。(5)教师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你发现了什么?(6)引读句子,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三)学习第四自然

5、段教师: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的联系?(1)集体交流。(2)教师出示图片: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受?(3)教师:“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及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连绵不断、画卷”的意思。(5)感情朗读(四)总结写作方法.。(五)看板书回顾全篇。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全文的总起句,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漓江水和桂林山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汇报总结学习方法。学生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观察画

6、面,叙述看到的景色,了解泰山、香山的特点,从而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的意思。学生尝试朗读学生观察画面,然后描述画面内容。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尝试朗读学生汇报学生观察画面,然后汇报。根据语境、图片,理解词语“屏障”。学生汇报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汇报。学生看画面谈感受学生汇报学生根据语境、图片,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词语的意思。学生尝试朗读学生观察句子,然后汇报。学生读后半句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汇报自学成果。学生汇报学生观察画面,然后谈感受。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学生尝试朗读学生汇报学生观看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学生思维以导向,是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

7、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语境、图片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词语的意思。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准确运用语言文字,把景物写得生动、具体、形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文字。从而感受到桂林山势的险峻。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图文对照谈感受,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结

8、构,提纲挈领地突出讲述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布置作业一、给带颜色的字选择字义 1.甲:居于首位的第一。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古代军人打仗的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制成。 a 桂林山水甲天下。( ) b 一场恶战后,曹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 2.危: 不安全 损害 高的,陡的。 危峰兀立( ) 危险( )危害( )二、仿写句子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1.今天的夜晚真黑啊,黑得 。2.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3.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三、读片段,完成问题。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到像

9、是走进了()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1.根据课文填空。2.“这样的山”指,“这样的水”指。其中、两个词把山和水联系起来。这是“画卷”的主体。再加上、的点缀,使人觉得像是走进了的画卷。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说明了。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的家乡大厂,虽然是一马平川,但是那里有五彩缤纷的玫瑰庄园,游鱼可数的水上公园,果香诱人的万果采摘园我们不仅要热爱它,还要保护它,让我们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板书设计 1.甲天下 总起桂林山水 2.漓江水:静、清、绿 (首尾呼应) 3.桂林山:奇

10、、秀、险 分述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总结教学反思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二、启发想象,进入意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呢?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桂林山美景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

11、,说一说山的样子。有的说“像展翅飞翔的雄鹰”,有的说“像奔驰的骏马”有的说“像含苞未放的花朵”。在学生充分练说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很热烈,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为他们感到高兴。然后再练读,感受山水的特点。三、入情入境,感情朗读。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和点拨,使学生逐渐入情入境。反思自己整堂课的教学,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不足的失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论在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做到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全面的找准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学时尽量使学生达到“内容比解,方法必学,道理必懂”的教学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