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849834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目的及意义: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中生厌学现象日趋严重。厌学的学生除了影响自身发展外,还极有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学生,从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厌学往往是一种不自觉的心理行为。厌学的学生即使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与前途和命运的关系,也能够认识到学习与家长、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但他们总是不自觉地对学习感到厌倦。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对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缺乏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还对老师和家长有厌烦情绪,有的学生则表现为消沉、不安,甚至有的学生经常逃学,厌烦学校等等。如果要求厌学的学生学习,

2、往往会使他们感到痛苦、紧张、急躁,甚至引起语言行为上的对抗和无所谓的态度。如何帮助已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是涉及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从这一点出发,试图研究厌学的一些原因,并积极的探求对策,以有利于新课改条件下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二、课题核心概念厌学心理: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习持有回避甚至厌恶的内在反应倾向。有厌学心理的学生,看不到学习知识对其本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认为读书太苦,太难,学习枯燥乏味,单调沉闷,作业、考试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学习产生厌倦、反感,表现为心烦意乱,情绪起伏大,时而冷漠对一切无动于衷;时而激怒,一触即发,易与老师家长顶牛。三、课题要解

3、决的问题:面对当前高中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高中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如何使高中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1. 探寻高中生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效果。2.有助于班主任开展更加细致、合理、有效的工作,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并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3.促进家长使用更合适的教育方法,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本

4、课题以研究本校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生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育人之道为辅2.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法:确定开展本研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以图书馆、互联网为主要搜集、查阅范围,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及适用范围,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之。2.调查法:确定调整目的和调查对象的范围,制订调查提纲和计划,通过口头访问、开调查会、填写调查表、问卷调查、测验评定等手段展开实际调查,搜集并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3.统计归纳法:在上述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即通过查阅、调查、原因分析、观察、反思

5、等手段对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归纳。4.个案分析法:重视对学生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资料,通过理论分析,以点及面,及时总结经验。在进行本课题研究之前,先深入到广大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厌学的普遍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学校原因及社会原因等。再选取部分“厌学”学生典型,比较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调查研究,在确定好他们“厌学”的共性原因之后,再调查他们针对此种现象,应该或者希望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调整,再逐一进行整理。六、课题的理论依据心理学观点心理学认为:在“需要、诱因和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需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的周围环

6、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说明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高是可行的。掌握学习理论芝加哥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学习动机等方面没有大的差别,只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并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加上教材合适,教法设计得当,教师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时间上为学困生提供平等的机会,教师就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达到他们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最新发展区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学生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7、与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的差异称为“最新发展区”,根据最新发展区理论,教育和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教师在这一活动中扮演“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在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时,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应该找其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理念。义务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学生的终生发展。“有教无类”,学校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七、课题研究过程安排:一、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为课题论证,资料查询,研究并制定计划,课题申报, 立项阶段。二、实施阶段:(2

8、008年11月2009年9月)1.读人的教育(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09.22009-5 有效教学方法(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版2009.62009.10突破困难成功学习高中生学习心理辅导杨佐廷 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按已订计划进行研究,实时作好材料收集,加工,分析,整理工作;3.调整阶段实施细则,及时总结修改;4.研究的中期评估。三、成果形成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1月)1.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整理,完成各类资料的汇总及相关性论文的撰写;2.撰写结题总结报告,最后修改研究结果。八、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9、:计划2008.92009.2完成人的教育(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读书笔记;2009.32009.6完成有效教学方法(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读书笔记;并完成一篇课例分析;2009.72009.10完成突破困难成功学习高中生学习心理辅导杨佐廷 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读书笔记. 并完成一篇课例分析。九、课题研究成果一年多的研究,扩展了我的知识面,提升了我的研究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让我对高中生厌学问题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愈是研究愈发觉值得探究的问题和东西太多,而哪怕是解决了一小部分问题,都会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有益的帮助,一年来我通过翻阅各

10、种相关资料,走访部分厌学学生家长,反思班级中一些厌学同学的实例,亲自做厌学学生工作的体会,以及与学校高德育工作的专家、政教处主任黄海滨老师合作获得的许多的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和意见等方面去探究高中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如果能算上成果的话,下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在总结:(一)、造成高中生厌学现象的主要因素与原因高中是初中的继续,除了具有一般高中生厌学的普遍共通因素外,还有其自身特有的原因,就我看来,厌学本身也是一种心理问题或者说厌学与心理问题息息相关。所以我认为厌学的成因不妨从心理方面入手,课题的基点也应从这里入手,那么究竟与厌学相关的高中生心理问题又有哪些?造成高中生厌学的因素究竟有哪些?主次如何?

11、1、与高中生厌学有关的心理问题 学习自身带来的心理问题(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进而产生厌学感;(2).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

12、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

13、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3).教育管理或教学方面因素不当的教育管理方法如惩罚性管理,过严格管理,极易造成现代心理承受能力本就比较弱的学生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发展到厌学,又比如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可能是高中生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间接因素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

14、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高中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

15、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高中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高中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青春期心理问题更易带来厌学情绪

16、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高中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高中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