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845732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doc(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概述复习目标1.能够读懂散文:整体感知、概括要点、理清思路、归纳主旨。2.明确考纲要求,了解命题特点、考查形式、考查重点。3.把握常考题型,学会规范组织答案,不遗漏要点。4.加强训练,练中参悟、巩固、提高。文本解读(一)读懂,才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散文,用细读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便自然不在话下了。(

2、二)整体把握文意、思路层次的方法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涵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的记住回家的路。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

3、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 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总起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

4、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思路脉络。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基本思路一、叙述性散文:(如2015江苏卷比邻而居)1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2典型的阅读思路: 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二、抒情性散文:(如2015北京卷说起梅花)1特点: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

5、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2典型阅读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 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三、议论性散文:(如2015湖北卷头脑中的旅行)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2典型阅读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 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考势观察命题特点1.选材方向:重要作家、温情题材、抒情议论散文。其一,

6、关注重要作家。重要作家如老舍、林斤澜、王安忆、迟子建、贾平凹、陆文夫、毕淑敏、张承志、洛夫、冯骥才、梁衡、韩少功、熊召政等,其散文、小说更值得重点关注。其二,关注温情题材。一般而言,对生活敏锐思考的散文最值得关注。选材上,各地试卷基本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方向,关注这一点尤为重要。其三,关注抒情议论散文。毋庸置疑,散文的阅读考查仍是体裁选择上的重点。但是,散文有写人,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有议论,更多的还是议论、抒情。2012山东卷考查的就是此类散文。2.重结构、重描写、重句子。从近年来各地文学作品阅读试题,尤其是2012年试题可以看出,对文章组织和结构的考查、对艺术手法中描写的考查以及对主要词句

7、的考查(理解含意,赏析意蕴)成了文学作品阅读考查的“三重”。文章组织结构主要指标题的含意,开头部分的作用(第一小节、第二小节,或者其中的一两句话),结尾的作用(最后一段,或者其中的一两句话、某个重要词语),过渡句,情节、波澜的设置等。艺术手法中的描写,在散文中往往表现为景物,小说中则多表现为人物、场景、细节等。主要词句主要指那些文章主旨句或者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词语、句子,理解其含意,筛选其包含的信息、赏析其蕴藏的意蕴是常见考查点。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从词语出发,体会文意。3.体验答题的方向性、规范性、准确性。阅读理解水平高的学生做题不一定得高分,这几乎和写作水平高的学生高考作文不一

8、定得高分一样,因为高考的考查和阅卷有着它的特殊要求。在阅读理解上,这要求就是“三性”:方向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方向性主要指审题,这一点通用于所有学科所有试题。但是,这常常成为高考拉分的重点。要审好题、把握好答题方向,可以在读题时问问自己:它要考我什么?规范性主要指具体答题的规范,这个规范主要是“有问必答,依次作答;先总后分,分点表述”。这从一些做得好的参考答案上也看得出来。准确性是答题的最后追求,理解力争到位,不多写不着边际的答案。为了增加“准确性”,可以利用“多点短句,紧扣主题”的原则。考纲解读考纲要求与阐释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

9、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如下规定: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重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作品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线索、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文章的结构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这里的思路是指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写作思路的体现。“作品的主题”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要

10、告诉人们的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对主题的概括必须立足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文情并茂。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所谓的“形”主要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写人作品中的材料和结构方式。“形”和“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思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表现手法是散文的表现形式。这里所谓的“主要表现手法”,指的是对各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

11、手法的掌握;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等情感表达方式技巧的掌握,以及对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等情景描述方式的掌握等等。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语言比较含蓄且利于发挥的语句,对于表现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起关键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生动形象的语句,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容易理解错误的修辞性语句等。所谓“精彩语句”是指文中极有文采、极有思想内涵的语句。“重要语句”的考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考查词语或短语,有的是分句或整个句子。品味精彩

12、的语言表达艺术,就是要善于分析这一类语句在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使用方面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有时也对作品语言风格等做单独赏析。(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通常是指具体的人,有时也指文章中所描写的具体的物。欣赏散文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关于人物形象,要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去把握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关于具体的物,可以是作者所描写的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指作者通过一组景物的描写所创造的一种意境

13、。在鉴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作者描写的角度的变化、作者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所写之物的特点以及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情感。“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而作品的内涵,则恰恰是一篇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 “作品的艺术魅力”主要指作品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使用表达技巧等方面展现出来的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价值判断”是指作品本身反映出来的作者对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人文情怀、道德情操等方面的评价尺度。“审美取向”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对正义光明的歌颂赞美,对黑暗邪恶的鞭挞批驳;对弱小者的悲悯

14、,对恃强者的憎恶等等。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善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趋向进行客观分析、辩证分析,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存在的不当之处。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意义。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作品中的意蕴,乃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一般来说,一篇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的情感,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它往往是一种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折射。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

15、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本身就是对学生阅读的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提升。(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是彼此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作者的创作背景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方面是指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微观方面是指作者当时的心境(情绪)、影响心境的主客观因素和创作意图等。创作背景往往是作为解答试题的参照因素体现的,有的题在解答时如果不顾及这一因素,思路就可能走偏。作者的创作意图指的是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篇作品,或者说创作作品的用意是什么。本考点并不是要求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而是要考生结合背景、经历以及作品在当时的影响来解读文学作品。这就要求考生细心地发现在原文中暗示的背景材料或作者的一些经历,并仔细推测。要注意选文之后有一些链接,比如作者的生平介绍、当时社会情况的介绍、作品发表之后人们的反响、文章的写作时间等。(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在阅读鉴赏作品时,能否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