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案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843029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渔歌子教学设计 达川区木子乡中心学校 聂秀良 教材分析及设计说明: 渔歌子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

2、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因此,我在这节课有意识地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营造古典文化氛围 古诗词的学习应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古诗词中,诗意地栖于课堂,别具一番情趣。所以整堂课教师应通过富有古典文化魅力的语言,营造一种学习诗词的美好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我对课上的导语、过渡语上都做了精

3、心推敲,并且课中也自然无痕地渗透了许多已学的古诗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也使得整堂课语文味很足,上出了古诗词的味道。 二、注重学生学法指导 作为一节晒课,我活用教材,将渔歌子作为第一课时来上,在字词的教学上,我也是煞费苦心。第一次读,读准字音;第二次读,读出词语的含义;第三遍读,记住难点的笔画,正确书写生字。三次的教学,三点要求,层次分明,解决了音、形、义的问题。在教学字词的同时,渗透了读词的方法:读词要读出语气的变换,读出词语的含义,让词语“站起来,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联系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反复吟诵等等,都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 三、展开想象,体会词

4、韵 虽然只有27个字,但这首词语言朴素生动,意境优美,就是一幅画。虽然大家常说“意境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如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教师也是可以让这种诗情画意变成学生生动的语言流淌出来的。我这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首先如何上出这首词的意境美,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山野田园的如诗如画又是这课的重中之重。于是让学生充分想象、充分利用课件,将学生带入画中,尽情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于是学生思绪翩飞。继于引导学生同桌互说,全班交流,让学生具体描述心中的美景,让他们心中的画面有色彩,有声音,有味道。在这过程中,

5、教师适时地渗透已学的有关春天的古诗词,以词解词,把诗词的教学推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也是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景色的美,诗词意境的美。 四、拓展延伸,走进诗人内心 走进诗人的内心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抓住了“白鹭飞、鳜鱼肥、不须归”三个关键词教学,通过朗读,通过想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和那种悠闲自得、淡泊不争的生活情趣。同时,适时引入诗一堂课光教学一首诗词,容量是很小的,也是非常单薄的。对于“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泊名利的张志和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对张志和的生平,让学生对词中的难点“不须归”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五、注重多种形式朗读,引导读中感悟 朗读在诗词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同

6、时也是目的。我在这课设计了多次不同的读。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力求做到读得有层次有提升。从自读时的读通读顺,到再读时的字正腔圆,再到教师范读后的有板有眼。从“白鹭飞”中的带着自己的理解的读,到“桃花流水鳜鱼肥”中美美地读,再到“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想象读,从教师引读,到男女生读,再到全体师生的深情配乐朗读,多种朗读的形式把学生的读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情感高潮。教学目标: 1、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

7、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学法渗透: 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可唱。结合课文拼音、注释,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课前谈话: 复习学生学过的词忆江南。了解学生对词的掌握情况,因学定教。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二、初读古词,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先把整首词读通读顺,划出不理解或难理解的词句。2、检查六个词的读音。第一步读准字音(西塞山、白鹭飞、鳜鱼肥、青箬笠、

8、绿蓑衣、不须归)3、让学生对词语进行质疑,理解词义“箬笠、蓑衣、不须归”等。再读词语,第二步读出词语的含义来。1、教学本课生字,着重指导“塞”字书写。2、学生字正腔圆地读读整首词。师范读,学生试着再把词读得有板有眼。3、让学生畅所欲言,读了这首词有什么感觉。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1、想象画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2、同桌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画面。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画。适时引入有关春天的其他诗词,丰富画面,感受意境;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让学生把整个画面连起来具体生动地说一说。2、配乐感情朗读全词。四、揣摩语言,指导背诵。1、第一次背诵,看着板画,试着

9、背诵整首词。2、第二次背诵,闭眼,边想象边背诵。3、第三次背诵,边背边想:这首词美在哪?4、交流这首词的美:色彩丰富、动静结合。五、对比拓展,升华情感。1、学生交流为什么张志和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A、这里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女生读前两句词。B、作者怡然自得,怎不流连忘返,男生读后两句词。2、引入张志和的生平,进一步理解他的“不须归”的原因。3、拓展延伸:出示另一首渔歌子,学生自学感悟。4、交流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5、全班身临其境地朗读渔歌子。六、吟唱歌曲,布置作业。1、教师哼唱歌曲渔歌子。2、学生伴着乐曲,轻声吟唱。3、布置作业:继续去了解张志和,找找其他几首渔歌子读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