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793376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学习导航,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一、种群数量的变化 阅读教材第65页第2自然段到66页第2自然段内容,分析下列问题: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形成的条件:环境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如食物充裕、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下。 (2)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取决因素:_、死亡率和_。,出生率,起始种群的个体数量,(3)含义:在理想条件下的种群,以_为横坐标,以_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型。(如图) (4)模型假设: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 (5)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其中N0

2、表示种群起始数量,t表示时间。,时间,种群数量,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条件:受到环境条件和生物自身因素的限制。 (2)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的增长曲线。(如图) (3)环境容纳量(用K值表示):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趋于稳定,气候,天敌,人类活动,三、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 阅读教材第67页课题探究及68页内容,分析下列问题: 1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问题与假设、_和结论与反思。 2器材与工具:显微镜、天平、锥形瓶、试管、滴管、_、活性干酵母、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_、盖玻片、台盼蓝染液或亚甲基蓝溶液。 3总

3、结交流: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在营养条件不受限制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J”型。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减少、代谢产物的增加,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由“J”型逐渐转变为“S”型。,设计与实验,血球计数板,载玻片,1判断下列各小题说法是否正确 (1)自然界中不存在“J”型增长的种群。( ) (2)某种群的种群密度达到K值后,就稳定不变了。( ) (3)“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就是“J”型曲线。( ) (4)种群数量变化就是指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 ) (5)对于草原上的某一个斑马种群来说,旱季和雨季,它们的K值不同。( ),2

4、连线NtN0t中各参数的意义,主题一 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资料2 生态学家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如图曲线。 1资料1分析 (1)从图乙看出,该种群增长的曲线呈“_”型。 (2)若1,则数学方程式NtN0t中种群数量Nt随t的变化曲线图如图所示。,J,2资料2分析 (1)该模型曲线为“_”型。 (2)该曲线中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 0K/2时,出生率_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 K/2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_,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K/2K时,出生率_死亡率,但差值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缓慢。 K值时,出生率_死亡

5、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S,最大,大于,(3)K/2值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请分析: 若要持续从池塘中获得鱼类资源,则应该使捕捞后鱼类的数量维持在B点,原因是B点(K/2)时种群_最大,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其达到_值处(若达该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4)K值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请分析: 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食物减少,活动范围缩小,K值变_。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改善其栖息环境,从而提高其_。 若要控制鼠害,我们可采取养殖或释放天敌、打扫卫生、硬化地面、将食物储存在安全处等措施

6、来降低环境容纳量。,增长速率,K/2,小,环境容纳量,小组讨论 1.分析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的原因。 提示: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天敌数量增加,这些原因使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时,种群的数量不再增加。 2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数量能维持恒定不变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由于环境是时刻发生变化的,故其容纳量也会发生变化,其数量会发生波动。,“J”型增长曲线与“S”型增长曲线的比较,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

7、正确的是( ) A若图示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鱼的数量应维持在d点 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A,解析:e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速率为0,A对;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鱼的数量应维持在K/2处,即c点,B错;防治虫害应在c点之前,C错;环境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错。,2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曲线_符合

8、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_的特性。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 (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过度繁殖,55亿,(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点后,增长速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点后进行,原因是_。 (6)若图中曲线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

9、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增加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环境的容纳量降低。,f,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探规寻律 物种进入到新环境可能的数量变化 (1)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注意 “在一段时间内”是可行的,时间足够长,也会变成“S”型增长。 (2)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南美食人鱼就是个例子。 (3)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淘汰,上图中的阴影部分就表示被自然选择淘汰的个体。,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

10、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主题二 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2探究步骤 (1)将10 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中。 (3)将试管放在25 条件下培养。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估算10

11、 mL酵母菌的初始种群数N0,然后连续观察七天,记录每天的数值。记录结果可设计成下面的记录表:,(5)分析数据,画出曲线。进行数形转换,以_为横坐标,_为纵坐标,画出坐标曲线图,分析曲线走向,揭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时间,酵母菌数量,小组讨论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分析其原因。 提示:轻轻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便于取样计数更加准确。 2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思考应采取何种措施? 提示:如酵母菌过多,应对培养液进行适当稀释后再计数。,实验注意点 1从静置的试管中取培养液计数时,需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12、,减小误差。 2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取1 mL 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几倍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得数值乘以稀释倍数。 3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时间上先后可以相互对照,但需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数值。 4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6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个试管内的种

13、群达到K值的时间 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B,解析:当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时,若环境适宜生存,由于起初种群数量不多,环境条件(食物、空间)优越,天敌少,环境阻力小,种群表现出增长速率加快。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增多,环境阻力使种群增长速率减缓,种群表现为“S”型增长,在K/2时4个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K值指的是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所用的时间与环境阻力的大小呈负相关,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此最先达到K值并积累有毒物质,导致种群数量最先开始下降,所以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所用的时间。,4下列是关于探究“培养液

14、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观察酵母菌种群的生长情况时,得出下表中的数据(在有氧情况下培养测得的酵母菌数)(106 个/mL)。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实验研究的三种条件如下: 条件一:无菌水10 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 28 。 条件二:培养液10 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 28 。 条件三:培养液10 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5 。 (1)三种条件对应的组别编号依次是_。 (2)请写出主要呼吸作用的反应式_。,C、A、B,(3)上述三种条件的设置,可分别用来探究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

15、影响。如条件一与条件二组合可以探究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而条件二与条件三组合则可以用来探究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其中条件二的设置在该实验中属于_。 (4)本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培养液、温度(及时间),培养液,温度,对照实验,取样调查法(显微计数法),解析:实验遵循的原则是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本题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一组是设置温度对照,一组是设置有无培养液。酵母菌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要配齐全,培养基中除了要有水外,还要有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只有无菌水的情况下,酵母菌无法生长。,核心知识小结 网络构建,数学,S,Nt=NOt,关键语句 1建立数学模型主要包括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