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蜜蜂引路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27165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蜜蜂引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蜜蜂引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蜜蜂引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蜜蜂引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蜜蜂引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蜜蜂引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教学课题26蜜蜂引路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2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动脑思考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描写列宁的动词,体会列宁的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特点。能复述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3、认读生字:莫、斯、附、派、谈、讶;理解:附近、向导;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常常、往常、果然。并能用“果然”说一句话。”教学重点与难点1.能抓住描写列宁的动词,复述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体会人物的特点。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教学准备与手段生词卡片、投影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20 蜜蜂引路一边走一边看 发现 认真思考仔细观察

2、 只见 仔细观察敲了敲门 果然 做出判断集体备课共性意见(一)识字写字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生字,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学完课文,再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二)朗读感悟朗读本篇课文重在把它读通顺,读得合乎人物的语气和思想,同时要把朗读作为感悟课文词句与内容的主要手段。1初读课文时,在读准生字、词语的基础上要引领学生把一些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2细读课文时,建议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文中的词语。3深读课文时,建议以第三自然段为重点,进行探究性教学。读完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

3、,由学生或老师提出问题: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仔细研读第三自然段。把同学们的各种思考巧妙地利用下面归纳性的板书予以展示。4扩展想象,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续编故事后,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三)积累运用1词语积累。附近、常常、谈天、往常、亲自、果然、惊讶、向导2课后“读读想想”两个句子中加点的“常常”与“往常”两个词,要引导学生区分词义,学会运用,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可设计一个游戏情境: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学生把词语卡片摘下来放在下面句中,再读一

4、读(注意答案的灵活性)。(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上一些花丛、园子、小房子等。画完后可展示交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图意有条理地说一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二、自学生字新词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四、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平时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该怎么办?2.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么会引路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二、自学生字新词1

5、.出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想一想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引路莫斯科派人谈天向导惊讶敲门附近指名读词语。正音。特别要注意:前鼻音引谈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及你是怎么知道词语意思的。向导:带路的人谈天:聊天,闲谈。莫斯科:前苏联的首都。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哪个字?字形难点:派敲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用扩句法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蜜蜂为谁引路?出示:蜜蜂为( )引路。蜜蜂把列宁引到哪里呢?出示:蜜蜂把( )引到( )。四、

6、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在语境中辨析词义: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地去找。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加点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3.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那个养蜂的人呢?请你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五、作业:组词。谈()敲()讶() 话()鼓()牙()填一填,读一读。 列宁()派人请一个养蜂的人来谈天。有一回,()派去找的人到莫斯科去了,所以列宁只好()。出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想一想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引路莫斯科派人谈天向

7、导惊讶敲门附近指名读词语。正音。特别要注意:前鼻音引谈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及你是怎么知道词语意思的。向导:带路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复习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三、学习第四自然段。四、总结全文,揭示文意。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2.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那个养蜂的人。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这节课我们要重点研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蜜蜂是怎样给列宁引路的。1.这节课我们要认真地研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把写列宁怎样找的词、句划出来。 学生

8、自学。2.列宁是怎么找的呢?我们来交流一下:(1)(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边走一边看 发现 花丛 蜜蜂仔细观察 只见 园子 房子敲了敲门 果然(2)师生共同完成一幅简笔画(花丛 蜜蜂 园子 房子)3.理清句序,领会作者连句成段的方法。(1)齐读第(3)节。(2)想一想这几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这几句话按照先后顺序,不能调换。)(3)指名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那个养蜂人的。(自己练说、指名说)过渡:列宁有没有找到那个养蜂人呢?4.出示“果然”(1)解释“果然”;(事实跟原先设想的一样。)(2)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课文中并没有写明白。你能把它写出来吗?(3)列宁想: 。于是,他走

9、到那所房子前敲了敲门。加上列宁“想”的句子,完整地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那个养蜂人的。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列宁是怎样回答的?2.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四、总结全文,揭示文意。(1)读了课文,你认为真的是蜜蜂给列宁引路吗?为什么?。(不是真的蜜蜂给列宁引路,而是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分析、思考,从中发现线索,才找到养蜂人。)(2)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

10、、作业设计:.用上“果然”说一句话,并写下来。.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3.指导写字 导:上部是“巳”不是“己”。引:左右两部分要摆匀称。笔顺是:引。敲: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注意右边容易写错。(教师讲解笔顺)听写生字、词。这节课我们要认真地研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把写列宁怎样找的词、句划出来。 学生自学。列宁是怎么找的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边走一边看 发现 花丛 蜜蜂仔细观察 只见 园子 房子敲了敲门 果然师生共同完成一幅简笔画(花丛 蜜蜂 园子 房子)理清句序,领会作者连句成段的方法。齐读第(3)节。想一想这几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这几句话按照先后顺序,不能调换。)指名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那个养蜂人的。(自己练说、指名说)过渡:列宁有没有找到那个养蜂人呢?出示“果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