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 蜜蜂引路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27090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 蜜蜂引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 蜜蜂引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 蜜蜂引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 蜜蜂引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题蜜蜂引路教学设计年级科目二年级语文下册授课教师李艳青章节第七单元第26课所需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讲读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故事性强,情节吸引导读者,且内容短小。学情分析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

2、脑筋,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六个生字,初步掌握归类识字的方法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教学要点,难点重点: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范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简单概括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简介列宁(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读。(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

3、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列宁常常请养蜂人来谈天,这说明什么?2学习第二自然段。(1)齐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找养蜂人谈什么?让学生找到相关句子画出来:“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2) 学生理解“往常”和过去一样。(3) “常常”时常,经常。(4)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5)老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3学习第三自然段。同学自由读。(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

4、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回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4)老师小结。出示板书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4学习第四自然段。(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4)老师小结。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5老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理解能力有限,一上课,教师便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蜜蜂能给人引路吗?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课中倡导自主、合作的气氛。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