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二课时课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23724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48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二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二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二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二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二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二课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二课时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之,的,子,儿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0.杨氏之子,一、初读感知,自读要求: 字字正确、句句通顺。,hu,y,wi,yu,yng,qn,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0. 杨氏之子,再试着读出节奏、语气和语势。,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

2、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0.杨氏之子,方法小提示: 1.看注释;2.联系上下文;3.查找工具书或资料书;4.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二、研读讨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聪惠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甚:很。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孔君平诣 其父,父不在,乃 呼儿出。,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就把孩子叫了出来。,诣:拜见。乃:就,于是。,为设果,果有杨梅。,( )给( )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孩子,孔君平,孔指以示 儿曰 :“此是君家果。”,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示:给看。

3、曰:说。,儿应声答曰:“未 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孩子马上回答:“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未:没有。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0.杨氏之子,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

4、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0、杨氏之子,三、美读感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聪惠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甚:很。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儿应声答曰:“孔雀是夫子家禽。”,再读课文,说说九岁孩子的回答 妙在什么地方?,此是君家果。 未闻( )是夫子家( )。 黄先生 石先生 柳先生,孔君平听了杨氏 子的回答后,他会想 什么?神情、动作又 是怎样的?还会说些 什么呢?请同学们联 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

5、。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尝试着用文言文。,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世说新语中小故事,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尝:曾经。 瞳子:瞳孔。 语:对说。 然:这样。 戏:玩耍,嬉戏。,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龄仅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底下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是这样的。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世说新语中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