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18531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草 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2、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难点: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自由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草原的辽阔和美丽,草原景色如此美丽,那草原上的人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草原,去了解草原的风俗民情吧 2、板书课题1草 原二、创设阅读情境,学习课文25自然段1、草原的美

2、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2、请欣赏一段画面,播放草原教学视频,使同学整体了解草原蒙古包们民俗风情。 3、多么动人的场面,老舍是怎样描绘这一幅幅热情好客动人的场面呢?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填表自然段地点主要内容感人场面2骑马远迎3相见4蒙古包内5联欢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1)自由选择汇报方式。可以谈体会表达对热闹、热情场面的感受;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体验;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与同学交流感受。(2)指导朗读。(3)那多么感动的场面,试着用词语概括出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这些激动人心的热闹场面?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热情、激情、盛情、尽情

3、”等词语。三、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1、夕阳西下,黄昏的草原别有一番风光,同学们怎么忍心离开这美丽的草原,怎么忍心马上与热情的人民分别?几十年前,老舍先生也有同样的感受,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他的心情?2、课件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3、重点理解话别(学生谈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真深啊!人们与朋友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依依惜别之情?那个词能概括这一感人场面?(深情)5、用深情的语调读这一句。6、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师总结:是啊,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4、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四、总结再现草原美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板书: 1 草原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 好客的民族 盛情款待 蒙汉情深尽情联欢深情话别1课草原教学反思本课是苏教版十一册第16课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展现了一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画卷,使我们感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体会兄

5、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课堂中我把大量时间给学生,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了解作者所描绘的情境,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并读读,谈谈体会,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适时地点拨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概括归纳能力,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人情美”,在设计的时候,我先用一段草原教学录相播放使同学整体了解草原蒙古包们民俗风情。接着组织学生自读课文25 自然段填表。可是,课堂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这些词语有些费力,这是课前没有预计到的,在这一环节显得仓促,没有给学生充足的交流、讨论的时间,从而使知识落实不到位。其次引到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句意境时,同学们能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从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充分的发挥,使朗读也就顺利成章了。 整堂课课堂气氛不过活跃,知识落实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前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没作预计,从而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