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对话的有效性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0696299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对话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对话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对话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堂对话的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堂对话的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对话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对话的有效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数学课堂有效对话的研究对话教学理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曾说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意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已为人们所提倡和推崇,于是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本研究就是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着眼于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有效对话”。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它需要借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构建起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

2、历有意义的对话交流过程,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分析当前的课堂对话,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自主探索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教师在课堂上导演了一场一场“热烈”的对话,好像只要有对话学生就能学习,只要有对话教师就算上了一堂好课。其实低效、无效的对话已成为目前课堂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课堂上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引导对话,能达到最有效的学习效果呢?课题组提出了数学课堂有效对话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研究基本思想

3、1、课题界定(1)“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伴有进步或发展的快感。这就是教学有效的重要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2)“对话”: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巴赫金认为,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地不断沟通为基础, “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无处不在,广泛而深入,“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都有对话的回响(微型对话)”,而且,“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

4、”。其次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它是限定在一堂课特定的范围内,围绕教学目标,完成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这一过程而进行的对话,这种对话受到时间的约束,特别强调对话的有效性,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作为检验对话质量的标准。第三,对话教学的课堂对话,对话教学的课堂对话是生本、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的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以对话为原则、以对话为精神主导的教学形态。这种师生间的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是对话双方彼此之间的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这种对话是互动的、交往的,它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情感在互

5、动、交往中螺旋式的渐进与提升。本课题中仅指第二、第三层涵义上的对话,经过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的理解、沟通、互动、交流,更为有效。(3)“策略”:策略顾名思义就是计策方略,是人们经与事物的多次交道所获得的“知己知彼”(行为)体验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行动计策或谋略意识。本课题中的策略指在数学课堂内,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体的对话方式。它描述了在怎样的特定情境下展开有效对话的策略。(4)“数学课堂有效对话策略”研究:是运用有效教学理论和对话教学理论,在调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无效或低效对话的现状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促进课内有效对话的生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6、、研究目的和价值本研究通过从探讨教师与学生“有效对话”的基本要求出发,寻找到“有效对话”的基本途径与方法,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绩效。新课程改革遇到最大的难题是教师如何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而本研究的关注点则在于通过“有效对话”,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教师掌握实施“有效对话”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生在有效对话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其最终结果是要形成一种师生权利和责任明确的对话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通过对“有效对话”策略的研究,能够在区域层面内将对话理论演变为对话教学的实践活动,使更多教师懂得实现“有效对话”的途径与方法。(2)通过研究能

7、在课堂内营造师生间基于一定责任下的充分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有效对话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成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载体。同时围绕学习目标达成,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和方式用以保证更高效率的对话。(3)从数学学科的“有效对话”策略研究出发,能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得以推广和应用。三、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研究的实践1、课堂有效对话中教师的基本原则(1)准确:是指问题的清晰度,要科学合理,能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教师在发问过程中要选择正确、朴实、简洁、明了的语词。(2)启发:发问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教材内容的实际,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能充满自信的

8、参与学习活动。(3)系统:是指每个问题不是孤立的,要设计好一堂课的难易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同时要关注发问与后续教学行为的衔接,更要观察学生的应答状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使整堂课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4)适度:课堂对话难易程度的选择应适度,有利于更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对话策略的选择要适当,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用相应的对话方式,把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思考和思考什么这两个问题上。2、 明确课堂有效对话中学生的基本要求(1)准确:学生能围绕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展开对话,防止讨论过程中的“跑题”,要鼓励学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允许别人质疑,使学生感到对话的依据应该是充分的、可靠的,更

9、应该与本堂课的学习内容高度相关的。(2)倾听:在课堂对话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会互相倾听,在轮到自己发言之前不仅保持安静,而且能仔细的倾听对方的发言,以便结合对方的观点,建构自己的观点。(3)严密:数学课堂的对话要坚持严密思维的标准,主张陈述清晰经得起推敲,对话应建立在使人信服的基础上,并能运用证据,合理地推理,来支持自己的主张。3、提炼数学课堂实施“有效对话”的策略我们要深入课堂了解师生对话的现状,用“微格研究”的方式剖析对话的实效性,通过校本教研,引导教师反思实践过程。在“实践反思再实践”行动研究进程中形成了以下有效的对话策略。 (1)针对知识间的链接点展开对话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

10、对准它们的衔接处设问,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解答问题自然而然的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知识链接的对话策略:对话的目的:要求学习者迅速回忆起相关的旧知识,积极的寻找衔接点,构建起新知识。问题的性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利用已有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学习者的回答: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阐述解题的理由,清晰的陈述自己的想法。 (2)针对学习过程中疑难之处展开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认知经验的局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疑难问题常常会产生障碍, 此时教师若能抓住机遇,运用对话技术,引领学生展开科学的研究,会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断上升。疑难之处的对话策略:对话的目的:

11、引导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便于疑难问题的化解问题的性质: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培养学习者的回答: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对疑难问题能有根据的讲出自己的理由。(3)针对易混淆的问题或概念展开对话学生受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制约,对差异性愈小的相关概念容易混淆,所以需要运用对话技术在相似易混处设问,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混淆之处的对话策略:对话的目的:引导学生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问题的性质:提出对比性的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学习者的回答:在对比的过程中,抓住概念的本质阐述自己的观点(4)针对开放性的内容展开对话 开放的对话涵义比较宽泛,这里主要指为防止

12、学生思维的定势所设计的引导学生新的思维方向的对话,对于这种开放性的对话特别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的对话策略: 对话的目的:引发新的探究点,将学生的思维带向新的高度问题的性质:提出悖论问题,引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学习者的回答:学生在教师引导的教学对话中,分享各自的认识,反思不同思维的目的与结构。五、主要结论(一)实施“有效对话”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对话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关键性元素,教师合理、恰当的与学生进行对话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尤其是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强调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已经从原先的单向性的话语灌输转变为师生双方的对话互动,这就更需要切实提升对话的“

13、有效性”。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一句关键性的提问,或者一句恰如其分的引导与点拨,往往对学生在某个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学生的印象也较为深刻。可见,师生间的对话仍然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二)“有效对话”的前提在于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无论何种对话,都包含着对话双方能自由、充分地交换相互的意见;而“有效对话”则更为强调的是对话一方能充分了解另一方所要表达的意图,并充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以及这样认为的理由,对方双方在这种意见的不断交换中共同向最终的“真知”靠近,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而这种对话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民主、和谐的气围,民主保证了对话双方的意见得

14、以充分发表,和谐则保证了双方是基于一种对“真知”的探求过程,而避免因个人态度、情感因素导致对话指向的偏离。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有效对话”同样如此,学生在课堂中不可避免的会因为身份的原因,较轻易的相信权威而非坚持自己的观点,这里的权威可以是教师,也可以常常受教师表扬的“好同学”。因此,“有效对话”的实施,必然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就营造起一种师生间民主、和谐的气氛,而在课堂中树立这样的气氛就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以一种基于自身逻辑判断的方式来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教师则要善于在学生的表达中以恰当的“对话策略”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通向“真知”的道路。(三)“有效对话”的关

15、键在于师生的权责明确民主、和谐是基于一定规范约束下的,泛化的民主与和谐必然导致效率的低下,也就背离了有效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这种规范和约束就是师生权责的明确。师生在课堂教学的对话过程中,在充分享有“表达自身观点”话语权的同时,必须坚持做到自身所要承担的责任。具体来说,对于教师,要求对话具有准确性、启发性、系统性和适度性;对于学生而言,则要求对话具有准确、倾听、严密的特征。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对话中的责,须由教师自身通过充与分、完善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临机应变来自我实施、自我监督,并在教学过程之后及时的做好自我反思;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学生的对话有时容易偏离课堂教

16、学的主题,且由于其年龄、思维的特点,往往不能具备完全的准确、倾听、严密的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加以引导,从而使对话的有效性得以保证。(四)必须针对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开展“有效对话”课堂教学中必然包含许多对话的过程,但我们强调对话的有效性,并不是说要使课堂中的师生的每一句都具有同等的“有效”程度,而且事实上,如果所有的对话都具有同等的 “有效性”,那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有效对话”,这样的课堂也就成了一种“真理的陈述”,而非我们所想要达到的在对话中师生共同构建起对知识的正确认知的过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课堂教中实施“有效对话”是有章可循的,即针对知识间的链接点、针对学习过程中疑难之处、针对易混淆的问题或概念、针对开放性的内容展开对话,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正是学生在对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