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因为孤独 所以思念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658069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因为孤独 所以思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因为孤独 所以思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因为孤独 所以思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因为孤独 所以思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因为孤独 所以思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因为孤独 所以思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因为孤独 所以思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因为孤独 所以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了解乡思(2分钟)1.看图片,说节日师: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是哪些节日。(依次出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图片,生猜。)2.聊重阳,谈习俗师:(出示重阳节的图片。)这一张图片是哪一个节日?对,这就是重阳节。重阳节的时候,古人都有那些习俗呢?3.揭诗题,解题意师:那么,重阳节是哪一天呢?(板书:

2、九月九日)农历的九月节日是重阳节。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就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忆山东兄弟)谁来读读诗题。师: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没有和亲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亲人,“忆”在这里是“想念”的意思。“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不一样,它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你从诗题中感受到什么?再读诗题,注意停顿。(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设计意图:本课导入采用“图片导入法”,让学生依次猜一猜有关节日的图片,进而聊一聊重阳节,指导重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再揭示诗题,在理解“忆”和“山东”的含义的基础上读好诗题的停顿。“图片导入法”能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3、二、初读古诗,读正确,感受古诗的节奏(8分钟)1:同学们读的太有感情了,那作者王维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写下这样一首千古绝唱?生汇报课前预习时收集的关于王维的简介及写作背景。师:重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可年少的王维却早早地品尝到身在他乡,孤独一人的滋味,心中怎能不思念亲人呢?下面就让我们怀着思念之情来初步的感受一下这首诗。2师范读,生听准字音,感受节奏,划节奏。师:请同学们根据划出的节奏自由读诗,并圈出生字。生读诗,圈出生字。3出示生字。师:生字宝宝也来了,快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有些字可难了,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4师重点指导插的写法与播比较。5指名读全诗.【设计意图:初读古诗时要读得正

4、确、流利,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在此基础上,按照以平长仄短来吟诗,使学生初步从诵读中感受该诗的孤独感和思乡情。】三、解读古诗,理解乡思(15分钟)师:多么优美的诗歌,多么动听的声音,从你的朗读中我们已经看到王维正在窗台前遥望着自己的家乡,此时此刻,你觉得王维怎么样?生:非常孤独。师:从哪里知道?生:第一句。(一)、学习第一句指名读,你从这两个“异”中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师:重阳节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可诗人却说(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说了两个相同的字“异”。“异乡”的意思是他乡;“为异客”的意思是做他乡的客人。如果我们此时在杭州,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杭州是异乡,我们是异客。师

5、:身处他乡的诗人是和很多在一起的吗?不是,而是独自一人。我们从“独”能够看出来。“独”除了表示诗人只是一个人,我们还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是孤独的。(板书:孤独)想象一下,诗人会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受到孤独?师:这种在他乡的孤独的感受被诗人写了下来,叫做独在异乡为异客。(2)每逢佳节倍思亲师:因为孤独,所以容易思念,尤其是在重阳佳节的时候。难熬啊,诗人又说(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板书: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吗?而是比平常更加思念、非常思念,我们是从“倍”字感受到的。师:每一个漂泊的人都有着对家乡的回忆,都有着对亲人的思念。角色扮演:如果你是诗人,此刻你在想着谁?如果过节时他现

6、在就在你身边,你会想和他一起做什么?师:但诗人确是如此的孤独,怎么不叫他思念?可是仅仅是在重阳节“倍思亲”吗?师:当春节来临,一家团圆的时候,远在他乡工作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中秋月圆,阖家同庆的时候,远在他乡求学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总结:这句诗成了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 王维用诗,这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悲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师生同读前两句。2.后两句师: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朗读。你发现了什么?师:对呀,他们在登高山、在插茱萸。登高是古时

7、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师:茱萸是一种香草,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这两句是在说?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师:你从脑中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生:家乡的亲人正在登高,插茱萸。师:如果你就是王维的兄弟,在登高时,你会说些什么?生:我的兄弟王维,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师:如果你就是王维。你会对你兄弟们说些什么?生:我多么想早点回到你们的身边,和你们一起过重阳节呀!师:这一切的一切只能在想像中。重阳节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只茱萸又在哪里呢?让我们闭上眼睛,边读边想像。生边读边想像。4.吟诗师: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人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

8、用诗句来表达吧!(读全诗)1. 又是一个离家的重阳节. 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亲人的方向.深情念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 又是一个离亲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高山回想和弟兄们插茱萸的场景,不仅大声的念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 配乐诵让我们把这份思念长留心中,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来背一背。四、拓展艺术,升华乡思(7分钟)1.思乡诗师:思乡是中国古诗的永恒的主题。我们一起来看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句呢。(课件出示诗句)2.思乡歌师:除了诗歌,人们也把乡思之情谱进了歌曲中,就像这首明月千里寄相思中唱的那样(出示歌

9、词,播放音乐)3.思乡情师:说乡思,道乡思,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浓浓的乡思之情呢?师:是啊,因为远离家乡,因为远离亲人,因为漂泊,因为孤独,所以才会深深地思念啊!而这种思念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设计意图:以“乡思”为主题,从思乡诗和思乡歌入手,将本诗进行升华,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让学生了解思乡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主题。】五、回归生活,回味乡思(3分钟)师: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总有一天,我们也可能远离家乡,那时候我们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当佳节来临,我们也会用这样一句诗来表达我们的思乡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会想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一位诗人王维。会想到他的那首关于重阳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会这样轻轻地

10、吟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师:就让我们怀揣着这样的思念,去消遣独在异乡的孤独吧!【设计意图:把古诗带进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诗情的意识,完成了古诗从生活到艺术再到生活的学习思路。】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孤独思念教学反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千古传诵的名句。教学这首诗,我主要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在理解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从教学效果上看,虽然在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上花了大量的时间,通过反复的诵读和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但对这两句诗的真挚情感,学生体会的还不够。这个问题告诉我,在今后教学诗歌时,一是强调课前查阅资料的重要性,考虑到学生没有查阅资料的书籍,教师课前给学生讲一些背景资料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外出会想家的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大有好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