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作文教学设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0654947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作文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作文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作文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作文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作文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作文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作文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教学设计唐山市路北区韩城镇宋禾麻庄小学 宋爱珍一、习作目标1.学生在课前上网搜集、分析整理资料、课上汇报交流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提高语文写作兴趣。2、学会把口语交际中搜集到的,或看到的、听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中华传统文化写下来。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种传统文化。4、在收集、整理资料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二、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三、重难点抓住一种传统文化来写,语句条理清楚。四、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写作指导一、回顾课文,引出习作内容。这一单元的学习之后,我

2、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师板书: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设计意图:联系课文,提供心理帮扶,降低学生习作的心理畏惧)二、审清题意,明确习作要求。1、默读习作内容,想想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2、审题:这次作文写什么?(写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一项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审清题意,打开写作学生的思路三、引导思维,拓展学生思路。1、说说我们可以写什么,你想写什么?2、师出示课件,拓展学生思路。民间工艺:剪纸、吹糖人等;语言艺术:歇后语、

3、字谜等;风俗习惯:元宵节闹花灯等;民间艺术:如评剧、皮影等;传说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3、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你准备写什么。(设计意图:给出素材,降低难度,拓展思路)四、回顾课文,明白如何习作。1、请大家默读19课赵州桥,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怎样写的。2、师生交流这篇课文开头简单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价值,中间抓住雄伟、坚固、美观具体说明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结尾总结了作者对赵州桥的感受。设计意图:课文的回顾可以使孩子们很快进入文章结构的构思。五、整理思路,交流习作草稿。1、那我们可以效仿这样的结构来写自己的传统文化。写作之前,先列个提纲。师出示课件: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提纲)开头:简单

4、地介绍某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中间:(任选一种形式写)可以是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叙事)可以是一种文化的形成过程;(说明)可以是文化与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故事) 结尾:自己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感受。3、生列提纲,确定自己要写什么,怎样写。4、练习口述作文,小组交流。5、指名口述,大家评议他是否写清楚了自己对这种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何建议?五、出示范文,点评借鉴之处。1、 出示过大年一文,生自读。2、 分析点评本文值得学习的地方:(1) 结构合理:开头点题定位,中间详写了过年的来历,结尾照应主题。(2) 抓住了过年的神话传说,把作者对过年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六、出示精彩句段,引导运用。老师这

5、里有一些精彩句段,大家可以借鉴模仿,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课件出示好,现在,大家可以进行第一次习作了。第二三课时:习作修改和整理成册一、出示评改要求,明确修改目标评改要求: 1、是否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组织内容的。 2、表达是否清楚、有条理。二、引出评改范例,学习修改方法。1、出示一名中等习作,生自读,说说这篇习作写的成功的地方。2、再读习作,评价开头、结尾是否对应。3、三读习作,你认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一下?出示课件:修改方法:1、一读,整体感知,勾画好词好句。2、二读,评改开头、结尾。3、三读,评改字、词、句、标点是否用得正确。三、同桌互读互评,学生自改习作。1、同桌互换作文,勾画写得好的词句。2、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3、生根据同桌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不会改的互相帮助。4、轻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自己文中一般性的错误及时改正。四、交流习作,装订成册。1、你对哪个小组的作文感兴趣?那就走进他们,去了解一下吧。2、每组评选出最有特色的习作,准备装订成一本习作集。教 学 反 思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就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写作难度,本节课我觉得多媒体的使用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写作比我想象中的顺畅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