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0637913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孔子拜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孔子拜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孔子拜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孔子拜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孔子拜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孔子拜师》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课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教学难点: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

2、等词语。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教学过程一、名言引入出示句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必定有我的老师。今天我们这么多同学和老师在这里,一定有许多你的老师,也一定有许多我的老师,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好吗?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那么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孔子拜师。二、读课文,感受“谦虚好学”1、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想一想孔子为什么要拜师?。2、个别学生反馈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3.齐读师:“渊博”

3、怎么理解?(形容知识深而广)孔子知识不够渊博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从这句话中你觉得孔子是个怎么样的的人?4.带着我们的感受再读这段话.三、品读课文,感悟“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师:孔子已经远近闻名了却还要拜老子为师,是多么好学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学生读文后反馈:预设: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师:这里有两个词最让老师感动,你们知道是哪两个吗?师:风餐露宿怎么理解?日夜兼程又是什么意思?师:是啊,在风雨中吃饭,在野外睡觉这就是(风餐露宿),不管白天还是夜晚都在赶路,这就是(日夜兼程)。读到这两个词你有什么感

4、受?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道路漫长,如果做飞机不需1小时,如果坐火车需要5个多小时,如果坐汽车要 6-7 个小时, 在遥远的古代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孔子只能依靠两条腿走到洛阳,这一走就是上千里。如果是一般的行走速度需要一年多,可孔子只用了几个月,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样的拜师之路真是太艰辛了。走到洛阳真是太不容易了?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让我们一起读出孔子拜师的艰辛。师:在这上千里的遥远路途中,在这几十上百个日日夜夜长途跋涉中孔子可能会经历些什么?遇到哪些困难呢?生:听配乐范读,想象。说困难师:面对艰辛的求学之路上的重重困难孔子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孔子

5、,同学们,听,风呼呼地刮,雨,哗哗地下,孔子,停一停你赶路的脚步,找户人家遮遮风,挡挡雨,好吗?师:走了一整天,孔子,饿了吧,找家客栈,吃吃饭,好吗?师:天已经黑了,孔子,你的脚已经磨起了水泡,停下你的步伐,找家客栈歇歇脚,好吗?师:天还没亮呢,孔子,你怎么就起来了呢,再多休息一会儿吧!师: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生想象他的衣服鞋子脚脸上用文中的一个成语来概括哦就是(风尘仆仆)。师:孔子日夜赶路,一路历经艰辛,风尘仆仆,是什么信念支持着他师:正是为了早点感到洛阳拜老子为师,孔子面对求学之路上的重重困难毫不畏惧,让我们读出孔

6、子的急切。(设计理念:通过感受文登、威海与曲阜、洛阳的路程差距,懂得千里迢迢;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懂得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这恰好与孔子平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思想巧妙结合,彰显孔子不怕吃苦、志在求学的品行。)四、角色朗读,体验“彬彬有礼”师: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风尘仆仆地走到了洛阳,孔子与老子见面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画出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同桌间分角色读一读,师生对读。师:“你是”为什么要拖长音读?会读书的孩子能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师: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孔子和老子?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学生抓住重

7、点词语说人物品质.师:这两个人一个是七十多岁的大思想家,一个虽年纪轻轻,却也远近闻名,但他们都表现得如此谦逊有礼,值得敬重。让我们带着敬意再读。(设计理念:终于见到了老子,通过孔子的“您、请、多谢、大概、老人家等等”言语和一行礼再行礼都生动的诠释了他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观点,那么孔子“彬彬有礼”的品行,学生就不难接受和理解了。)师:面对谦虚的老子,孔子是如何回答的?生:孔子说学习是无止境的。(出示这句话)师: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意思?怎么理解这句话?“学无止境” :是呀,“学无止境”是孔子的学习态度。他向老子学习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管制。

8、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再读这句话,告诉同学们。大声读这句话,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设计理念:整个故事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孔子自己对此也做出了学无止境的解释,同学们也联系实际生活中自己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的事例,再结合着孔子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很好的体会并积累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警句。)师:从此以后,孔子就跟着老子学习,他是怎么学的?生: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师:从“每天”和随时你体会到什么?师:老子是怎么教的?生:老子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师 板书:毫无保留师: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

9、个诲人不倦,一个不耻下问,一个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读:(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再读。对两位圣人的赞美,我想用一副对联上联是“孔子拜师谦虚好学”下联是“老子授徒毫无保留”横批是“学无止境”五、观看图片,升华主题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孔子学院。许多外国人纷纷学说汉语,学写汉字,学习中国的舞狮、武术等传统艺术,使中华文化传向世界。这样的孔子怎能不让我们佩服?让我,我们再读最后一句话。六、作业布置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七、板书设计:学无止境孔子拜师谦虚好学老子授徒诲人不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