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广州市白云区江夏小学郭丽军教学设计《乞巧》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0632188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广州市白云区江夏小学郭丽军教学设计《乞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广州市白云区江夏小学郭丽军教学设计《乞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广州市白云区江夏小学郭丽军教学设计《乞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广州市白云区江夏小学郭丽军教学设计《乞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广州市白云区江夏小学郭丽军教学设计《乞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广州市白云区江夏小学郭丽军教学设计《乞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广州市白云区江夏小学郭丽军教学设计《乞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年级乞巧教学设计 白云区江夏小学 郭丽军教学目标: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同音字、形近字”的方法。2理解乞巧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渗透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3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教学重点:朗诵背诵本诗,理解诗意,体悟诗情。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背诗,老师考考你们。谁会背清明?(

2、学生背诵)这首诗是写什么节日的?(写清明节)谁来背元日?(学生背诵)这首诗是写什么节日的?(清明节、初夕)师:这两首诗都是写我国传统节日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乞巧。师板书课题并讲解字的写法。齐读课题。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一遍。(强调坐姿,字体安排。)师:同学们写得不错,可见平时下功夫。二、板题、解题:师:乞巧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师:你是通过看注释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很好。这首诗的作者是林杰,对作者你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师: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就可以学习古诗内容。(师板书:查找资料)师:你们平常学习古诗还有哪些方法?学生回答。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诗也是这样,反复诵读就是一个好办法。(师

3、板书:反复诵读)三、初读课文:师:打开课本,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畅。学生自由读。(出示古诗)指生读古诗。师:古诗在古代是可以吟唱的,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指一生读诗。师范读古诗前两句。再指一生读前两句。师生合作读。师读前两句,学生读后两句。师读一、三句,学生读二、四句。交换再来一遍。老师读题目,学生读整首诗。四、品读课文:1、学习前两句(课件出示第一句)师:在这首诗中,有个字读音相同,字形也差不多,是哪个字?(宵、霄)有什么相似?从字义上有什么区别?(宵:是晚上的意思。用“宵”组词。“霄”云的意思。)(出示课件:元宵、宵夜 九霄云外、云霄。)自由读。师:部

4、首不同,字义也就不同。(再出示古诗的第一句)指生读古诗。师: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指生回答。师:“碧霄”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师:这么美丽的夜晚,齐读第一句在这样的夜晚,想起一个故事,齐读第二句师:人们仰望天空,不禁想起那个美丽的故事?师配乐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再看碧霄,再读这句诗,你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指学生再读。读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什么?他们多长时间相聚一次?(一年)谁能读出她们的幸福。(指生读)让他们幸福地相会,谁来读?(一生读)齐读。师:牛郎和织女的情感牵动人们的心灵,所以人们每每仰望天空,就会想起这个美丽的故事。(师板书:故事)因此在人间人们会有这样的活

5、动。2、学习后两句(课件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师:通过这两句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回答。师:想象画面再读这句诗。生读。师:所以想象画面也是学习的好方法。(师板书:想象画面)生读资料袋,看人们是怎样望秋月、穿红线?交流。(师板书:习俗)师:谁不想拥有织女这样的巧手呢?所以大家都来乞巧。大家出来了,他们在月下穿下红丝,夜深了他们还在穿着红丝,学生接读:穿尽红丝几万条。师:他们穿尽了多少红丝?几万条说明了什么?(生回答)他们仅仅是在乞巧么?出示乞巧歌: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乞巧歌学生齐读。师:这仅仅是在乞巧么?让我们走进乞巧,你想乞巧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带上你的愿望,一起读后两句诗。这么多的红丝,每一根红线都代表这么多的愿望,穿也穿不尽五、延伸巩固:1.(出示全诗)学生齐读,试着背诵,背出节奏,背出韵味。师:林杰用简短的字展现了唐朝人们乞巧的节日,现在也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2.师出示各地乞巧节日的图画。六、指导书写:乞、巧七、小结: 1、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乞巧,知道了一个故事,了解了一种习俗,感受了一种文化。(师板书:文化)八、布置作业:1、背诵古诗。 2、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乞巧故事 查找资料习俗 反复诵读文化 想象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