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寄生性致病性和病害防治方法(杀菌剂)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0631193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寄生性致病性和病害防治方法(杀菌剂)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四节-寄生性致病性和病害防治方法(杀菌剂)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四节-寄生性致病性和病害防治方法(杀菌剂)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四节-寄生性致病性和病害防治方法(杀菌剂)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四节-寄生性致病性和病害防治方法(杀菌剂)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寄生性致病性和病害防治方法(杀菌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寄生性致病性和病害防治方法(杀菌剂)(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第一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一 病原物的寄生性 寄生性:寄生物自活有机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 活养生物(biotroph):在自然界它们只从活组织中吸取养分,并在活组织上完成生活史。当组织死亡后,寄生物即随之死亡或停止生长。如病毒、类菌原体、锈菌、白粉菌等。 半活养生物(hemibiotroph):象活养生物一样,侵入活组织并在其中吸取营养。但在组织死后并不随之死亡,可以继续生长发育,营腐生生活。如外子囊菌。 死养生物(necrotroph):寄生物在进入活组织之前先杀死细胞,然后进入并吸取营养,营腐生生活。如丝核菌。,病原物的致病性,致病性(pat

2、hogenicity):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 病原物的致病因素: 1. 掠夺寄主的营养物质, 如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危害 2. 酶 如角质酶、细胞壁降解酶、蛋白酶、淀粉 酶、酯酶等。 . 毒素 4. 生长调节物质 在具体病例中,常常是几种致病因素都在起作用。,酶的致病作用,角质酶:例如,利用化学抑制剂钝化胶孢炭疽菌产生的角质酶,则病菌不能侵入番木瓜。 细胞壁降解酶:包括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降解酶和蛋白酶等。 降解细胞内物质的酶,例如蛋白酶、淀粉酶、酯酶等。,毒素的致病作用,毒素(toxin):植物病原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的

3、非酶类化合物。 用毒素处理植物能产生与病菌侵染相同的症状。 毒素的致病作用在于改变寄主组织细胞的渗透性,使细胞内的物质容易渗出,并丧失积累盐类和其他物质的能力,最后导致细胞死亡。,生长调节物质,许多病原菌能合成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严重扰乱寄主植物正常的生理过程,诱导产生徒长、矮化、畸形、落叶、顶芽抑制等多种形态病变。主要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 各种生长调节物质是植物体细胞分裂、生长、分化、休眠和衰老所必需的。病原菌侵染改变了植物体内生长调节剂的含量和相对比例,从而使植物发生异常。例如,植物菌原体侵入泡桐,使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升高,使植物解除顶端优势

4、,形成丛枝。水稻恶苗病菌产生的赤霉酸是使水稻茎叶徒长的主要原因。根癌病细菌诱导寄主产生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引起寄主组织增生的主要物质。,三 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变异,病原菌的有性和无性杂交(异核现象、准性生长)、突变,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都可能导致病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改变。其中,由于交配后基因重组所导致的变异最为频繁和显著。这种基因重组造成一个病原物种群内个体间的差异。这些个体尽管在形态上是一致的,但在生理上、对寄主种或品种适应上,以及致病性 都可能存在差异。 专化型(forma specialis ):同一种病原菌中能够侵染不同种或不同属(科)植物的群体。 生理小种(physiologic

5、race):同一种(或同一专化型)病原菌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上表现出致病性差异的群体。 病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改变,是某些树木品种丧失抗病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节 林木的抗病性,一 抗病性的概念 寄主植物抵御(或感受)病原物侵染活动的特性或能力称为抗病性(或感病性)。 通常用高度抗病、抗病、感病、高度感病等几个等级来表示寄主植物不同的抗病能力。 一个树种或品种抗病或感病都是对某一病原物的种或小种而言,并不是泛指的。,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垂直抗病性:作物品种与病原物小种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即有的品种对某些小种具有高度的抗性,但对另一些小种则表现为高度感病。 水平抗病性:作物品种与病原

6、物小种之间无明显的特异性。,Administrator:,作物品种与病原物致病品系的垂直关系,作物品种与病原物致病品系的水平关系,二 林木的 抗病机制,固有的抗病性: 植物中固有的形态结构抗病性:角质层、木栓层、树皮皮层等。 植物中固有的化学抗病性:如酚类物质、生物碱、甲壳质酶、-1,3 葡聚糖酶等。 诱发的抗病性: 诱发的结构抗病性:乳突、木质化、离层、木栓化等。 诱发的化学抗病性:过敏性坏死反应、植保素(phytoalexin)的形成和植物对毒素的降解作用等。 耐病和避病。 阅读文献: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 , 223-235页,如果已没有相爱的可能的话,守住自己

7、的承诺就足够了,也许不是常人理解的爱,人生得一知己,是件不易的事,好好珍惜,就是永久的情。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爱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朋友,请不要放弃,再找寻另一个自己的天地。 小小失恋,就让你痛不欲生。一个男人,就令你又哭又笑。没出息!姑娘,你应追求什么?如果你重外表,就买衣服打扮化妆,让自己美若天仙。我们每个人是可以被打倒的,但任何人也阻止不了我们从地上爬起来,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把心态调整好,积极面对内心与外界,重获新生吧!东西虽然丢了,就算它再珍贵又有何防,毕竟

8、咱人是好好的,懂吗?这叫“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希望这件事情不会再影响到你的心情。 或许美好的事物,都是带着一点虚幻的性质,人生好多事情,都是无奈的很,美丽的东西千千万万,属于自己的却不多,自己可选择,可拥有的更少。赶快让心情好起来吧,你看就连今天的阳光都如此明媚灿烂,都在努力为你驱逐烦恼焦躁,希望你灰暗的心情在此刻明亮起来,去迎接美好的明天!昨天已,Formation of abscission layer around a diseased spot of prunus leaf,Development of tyloses in xylem vesseles. Longitudina

9、l (A)and cross section (B) views of healthy vessels (left), and of vessels with tyloses. Vessels on right are completely clogged with tyloses. PP= perforation plate. V= xylem vessels; XP= xylem parenchyma cell. T= tylosis,影响植物抗病性的因素,林木对病害的抗病性存在明显的阶段性。 植物生活力与抗病性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削弱植物生活力的因素都将增加植物的感病性。 环境因素中的温

10、、湿度、营养状况等都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一切不利于抗病因素发展的条件都将削弱植物的抗病性。,第五章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第一节 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病原物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侵染植物,使植物发病后,病原物经历传播、越冬,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次进行新的侵染的过程。 侵染循环包含三个基本环节:侵染程序、病原物的传播和越冬。,一 侵染的过程,1 接触期:从病原物 与寄主植物接触起到侵入以前的时间。 2 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组织到建立起寄生关系的时间。 侵入途径:各种自然孔口,包括气孔、皮孔、水孔、蜜腺等;植物体表的各种伤口;直接侵入。 病原物接触寄主以后至侵入组织以前(接触期),是病害防治上的

11、一个关键时期。 3 潜育期: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起至寄主出现病害症状时止的时间。潜育期是病原物与寄主进行剧烈斗争和相互适应的时期。 影响潜育期的因素:外界环境,特别是温度的影响很大。寄主本身的生理状况。 4 发病期:症状出现,并进一步发展的时期。,潜伏侵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但仍然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也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就叫潜伏侵染。待有利于病菌活动的条件出现,潜伏的病菌就开始生长和扩展,并使植物发病。处在潜伏侵染中的病菌与寄主没有建立寄生关系。 潜伏侵染的实例:杉木炭疽病 潜伏侵染不同于潜育期。,二 病

12、原物的传播,依传播的动力分为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 在被动传播中,依传播媒介分,可分为风、雨水和流水、昆虫和鸟类、人类生产活动。 病原体传播的距离与病害传播的距离不同。,三 病原物的越冬,病原物的越冬场所主要有: 1. 生病的植株 2. 病株残体 3. 种实、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接穗、 插条、种根等)。 4. 土壤、肥料 土壤寄居菌与土壤习居菌,四 初侵染与再侵染,初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后,病原物从其越冬(少数情况下是越夏)的场所散发出来,引起的第一轮侵染。 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再侵染:初侵染完成后病原物在同一生长季节进行的其他各次侵染。 再侵染的来源是当年已发病的植株。 再

13、侵染的有无,因病原物的种类而异;发生的次数与潜育期的长短有关。,林木病害的流行,某种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一段时间内普遍而严重地发生称为病害流行。 病害流行的条件:1. 病原因素:必须有大量的毒性强的病原物的存在,并能很快地传播到寄主体上。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力。 2 . 植物因素: 易于感病的寄主植物大量而集中地存在是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 栽培管理不善, 环境条件恶化, 使植物抗病性下降, 也可以引起病害的流行. 3 . 环境因素: 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强烈削弱寄主植物抗病力, 或非常有利于病原物积累和侵染活动的环境条件, 都是诱使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 具体病害流行

14、的主导因素.,第六章 林木病害防治,第一节 病害防治的原则 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是拟订防治措施的理论依据。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有计划地应用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经济,并为社会所接受的各种预防性的、抑制性的或调节性的战术和战略,使各种破坏森林经营的生物因素维持在可以忍受的水平。病害防治是综合治理的一部分。对有害生物采取容忍、协调共存、持续控制的策略。“可以忍受的水平”是因时因地而异的。,第二节 病害检疫,植物病害检疫的任务:1. 禁止危险性病害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2. 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害封锁在一定

15、范围内不使蔓延,并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消灭;3. 当危险性病害传入新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 加入WTO后,植物的 检疫的具体实施,要按成员国之间通过谈判达成的协议条款执行。既有利于贸易的方便,又不对病害的传播造成有利条件。因此,需要对出口国病害发生状况和进口国发生某种病害的状况进行风险评估,以便确定检疫对象。 列为检疫对象的病害只是那些现在有一定地区分布、可通过人为传播,且一旦进入新区就有可能流行的严重病害。,检疫对象名单(1996),对外检疫对象: 榆荷兰病(Ceratocystis ulmi); 栎枯萎病(C. fagacearum); 杨细菌性溃疡病(Xanthomonas popu

16、li);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lus). 对内检疫对象: 落叶松枯梢病(Physalospora laricina); 板栗疫病(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毛竹枯稍病(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松疱锈病(Cronartium ribicola); 杨树花叶病毒病(PMV); 松材线虫病 ;国外松褐斑病(Lecanosticta acicola); 松针红斑病(Dothistroma pini); 根癌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检疫的材料和方法,苗木、接穗、插条是重点检疫材料。 木包装对于一些 重要病害来说也是检疫材料,例如松材线虫病。 隔离试种。 检疫的方法:洗涤检验、分离培养检验、血清学检验、酶联免疫检测、PCR检测等。 负责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期刊:植物检疫,第三节 林业技术防治,1. 育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 选择适当的苗圃地。实行轮作。保持苗圃卫生,减少侵染源。 造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 适地适树。如北京杨炭疽病在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