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规模化耦合机制和政策支持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545414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规模化耦合机制和政策支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规模化耦合机制和政策支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规模化耦合机制和政策支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规模化耦合机制和政策支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规模化耦合机制和政策支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规模化耦合机制和政策支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规模化耦合机制和政策支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规模化:耦合机制和政策支持 2013年05月13日 11:17 来源:区域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 作者: 字号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3内容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摘要:农业规模化经营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农业已经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外部条件。本文从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支持条件,而农业规模化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成功运行的条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耦合机制,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农业规模化的政策选择。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规模化,差异化政策一、农业规模化经营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中国是一

2、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中国的各种人均农业资源严重不足;如中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淡水资源、人均国土面积和人均可耕地面积约为世界平均值的26%、33%、36%和40%。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迅速推进,劳动生产率也迅速提升,由此带动了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1960年以来,中国农业增加值(即农业GDP)提高了30多倍,但农业GDP占总GDP的比重却下降了约50%;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可农业相对生产率下降,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剪刀差扩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提高了3倍多,而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约10倍,2008年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差11倍。2008年,中国谷物单产、水稻和小麦单产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玉

3、米单产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一条腿长”(谷物单产高)、“一条腿短”(劳动生产率低)的现象。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已经大大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9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对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迅速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供给不足,繁荣农村经济功不可没。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资金与劳动力都流向边际收益较高的第二产

4、业和第三产业。2011年流向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2.5亿人,而且均为青壮年和素质整体较高的劳动力。就全国而言,农村人口人均土地只有2.28亩,户均土地不足十亩,难以有效地集约使用土地;尽管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进步很快,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一直沿袭分散化的小农生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业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以现代科技

5、武装农业,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其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仅仅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还难以适应要求,而必须把农业提到“现代基础产业”的高度,按此要求大力发展规模经济,改变小生产和大市场不协调的局面。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农业规模经济的基本要求。农业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农业经营规模扩大而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一种生产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单位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从事农业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却越来越少。这一发展趋势无疑也适用于

6、我国。因此,有计划地、主动地创造条件,适当地扩大农业经营单位的经营规模,减少农民从事农业的人口(促进农民的非农化)应成为促进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基本战略。(三)我国目前具备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我国农业分散化的小农生产模式与我国人多地少、农业是农民就业主渠道的现实相联系。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三十年,由于农业落后的生产组织方式制约了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其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力吸引了大批农业劳动力进入,出现了农民工人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与此相对应,农村出现了“农民老年化;农

7、业副业化和农村空心化”。农民老年化指从事农业生产第一线劳动的大多数是老人或妇女;农民种田效益差,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比例越来越低,出现农业副业化;由于农业的效益差,农村的人力、资金等要素都流向边际收益高的城镇,农业经济日益萧条,大量田地无人耕种,出现农村空心化现象。以上现象对我国的农业基础地位和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挑战。发展现代农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使农业真正成为高效益的产业,从而留住一部分农民甚至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和资金扎根农村,农业规模化经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二、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耦合机制(一)农业规模化发展需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驾护航农业是

8、高风险产业。农业生产不仅受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制约,还受到来自气候、环境因素的重大影响,农业的产出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上天的恩赐,各种自然灾害一直是农业生产的天敌。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造成损失的范围越来越严重。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和造成损失严重的特点。表1列出属正常年份的2010年的自然灾害及损失情况。2010年全国播种的农作物总面积为千公项,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播种农作物总面积的23.3%;三分之一的人口受灾害影响;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元。农业自然灾害不仅发生的频率高,而且其损害具有巨灾性。所谓巨灾即一次灾害影响的范围广,受害者众,受

9、影响的标的多,损失的程度巨大(如瑞士再保险规定每次灾害保险损失超过3800万美元即为巨灾)。如一次旱灾、水灾、地震、台风或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均可形成巨灾。2012年云南春旱造成农业直接损失达22.19亿元。农业的高风险性除了表现在生产过程中易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外,还表现在市场风险上。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具有不同于其它产品的特点。从供给角度来看,由于任何农产品均有一定的生长期限,从需求产生到有效供给的提供需要一定的时间。从需求的角度看,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和价格弹性均很低,也就是缺乏弹性,收入的升降或价格的升降对需求的影响小;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独特特点导致农产品价格极易产生暴涨暴跌的行情,陷入“种多了伤

10、农,种少了伤民”的怪圈。表2显示2003-2010年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年变动率情况,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大大高于工业品。农业规模化经营伴随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需要一定的化解工具。从目前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来看,越来越倚重于农业保险这一政策工具。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相当中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目前已经成为联邦政府支持农业的最重要政策工具。日本农业保险制度是国家对农业灾害实施的一项经济政策性保险,对达到一定种植规模的农户,强制性要求其加入农作物保险。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南非、韩国、巴西均把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作为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

11、支持工具。(二)农业规模化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成功运作的重要条件传统分散化的小农生产方式其本身具有风险分散的特点。农户生产规模小,投入的资本、劳动相应较小,面临的风险相对小,因此传统的分散化小农生产方式下,农户对农业风险的意识比较淡漠,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水平并不高。相对于传统的小农生产模式,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投入多、收获总量大、时间跨度长、从而受灾的可能性增加、受灾后的损失也大,因而农业规模化的农户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根据浙江省的调查,规模化经营的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在农村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等险种的普及率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而参加过农业保险的比例,规模化经营主体明显高于小农户;规模化经营主体高达70%,而小

12、农户只有30%;说明规模化经营的主体的风险意识增强,而小农户却缺乏这种意识。 在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下农业保险经营成本极其高昂,成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有突出的表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通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把农户组织起来,从而构成了农业保险的组织化组织,规模化经营使得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增强,增加了农业保险需求,同时规模化也同时提高了农户的支付能力,把保费支出作为正常生产成本进行考虑和核算。同时规模化经营的信息透明度和对称性也大大提高,有效降低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化解了农业保险供给方的一大难题。三、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政策选择:差异化政

13、策要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实行差异化的政策,按农户的经营规模提供不同的政策支持,重点保障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种养殖大户。(一)差异化的承保政策实行差异化的承保政策在商业保险领域是普遍存在的。如机动车保险中,风险不同的被保险人赋予不同的差别费率和服务,使得费率与风险相匹配,最大程度地减少逆向选择问题,差异化承保政策是保险公司的客户细分战略的运用。目前政策性农业中一些地方对种养殖大户(如达到50亩以上)实行上门服务,单独出单,损失由保险公司直接查勘,赔付周期短,效率较高。另外,对种养殖大户保险公司给予特别的增殖服务业务,如提供市场、气象、农业病虫害和农业科技信息

14、等。但目前对种养殖大户还没有费率上的优惠,实际上规模化经营的农户的承保成本大大下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和严重程度也缓解,在费率上应给予适度的优惠。(二)差异化的保障水平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阶段,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道德风险,降低农民缴费的压力,各地制定的保障水平较低,以保成本为目标(实际上远达不到保险成本),表3列出了安徽2012年调整前后的主要农作物的保险金额。上述保险金额是农作物生长到成熟期遭受自然灾害而绝收时所赔偿的最高限额,如水稻的保险额为330元。据测算,目前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旱稻种植成本约每亩450元;淮河以南地区水稻种植成本在每亩500元,如果算上人工和地租的机会成本,那么每亩的成

15、本达700-800元。照此测算,安徽省水稻成熟期的保险金额还不到水稻种植成本的50%。在试点阶段实行“低保额,低保费”政策,意在减少试点阻力,减少政府财政补贴负担,减少诱发道德风险发生因素。受制于地方配套补贴资金和农民缴费能力限制,短期内难以大幅度提高保障水平。保障水平低对于“种田是副业”的户均只有几亩田地的小农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但对大规模种植的农户却具有重大影响:按100亩种植面积,假定成熟期绝收,按政策性农业保险每亩赔偿330计算,每亩至少还要亏本400元,100亩亏损4万元,这对种植大户是毁灭性的。因此,在目前全面提高保障水平有困难的条件下,可以从种植大户和农场入手,全面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把保险金额至少提高到种植成本,并根据不同年份的物价水平逐年调整;另外,可借鉴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设置若干不同保障水平的做法(见表4),让规模化经营的农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保障水平,真正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损失补偿功能,为规模化经营农户化解经营风险提供有效的政策工具,促进农业规模化的发展。在条件成熟时提供更高层次的保障水平为规模化生产的农户提供农作物收入保险,以规避市场风险。(三)差异化的保费补贴政策保费补贴是政策性农业保险与一般商业保险的显著区别之一。农业保险风险高且容易产生巨灾损失,费率自然高,如水稻的费率目前为6%,该费率为机动车损失保险平均费率的4-5倍,是机动车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