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核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508629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核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核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核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 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其同事、学生、专业研究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简

2、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包括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第二章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的迁移或概括。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

3、为模式以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最近发展区:指一定的已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内化: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维果茨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场依存性: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客观事物)的一种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的一种认知风格。反思型:能够做出缓慢但仔细而准确反应的一种认知风格。冲动型:能够做出快速但不准确反应的一种认知风格。说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他的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建构主义学习观:强

4、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张用多种方式表述教学内容;主张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梳理有关资料,主动进行意义的建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

5、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出来三个重要倾向,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影响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过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 2、保持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儿童在认知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评价:贡献1.确认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与主动性。 2.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 3.确

6、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局限 1.独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行为发展。 2.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缺乏积极的教育意义。 3.各年龄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比较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维果茨基:1、文化历史发展及心理发展理论:(两种心理机能:低级的心理机能、高级的心理机能)2、心理发展观3、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4、内化学说影响:皮亚杰 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过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 2、保持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儿童在认知发展中存在个体

7、差异维果茨基: (1)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且难度适当的学习材料。而最近发展区是个动态的区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反馈。 (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歙合作学习也有一军事援助指导作用。 (4)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械中也有一定的作用。简单说说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1、信任对怀疑(0-1.5) 2、自主对羞怯(1.5-3)3、 主动感对内疚感(3-6、7) 4、勤奋感对自卑感(6

8、-12) 5、 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6、有爱亲密对孤独(18-30) 7、繁殖对停滞(30-60)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以上)影响:中小学生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和角色同一性和角色混乱阶段,埃里克森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的教育适应中小学生的发展。(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简要叙述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应用性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组成的。多数人在这三种能力上存在着不均衡,个体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这三种能力的不同组合上。 他认为,多数智力理论都是仅仅人某个特定的角度去考查智力,而一个完备

9、的智力理论必须要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的内在万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和智力万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分别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第三章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教师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和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的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教师的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用冷漠、忽视的态度。简要叙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多种角色? 师生之间忆不再是单一的授受关系,同时可能是同伴关系,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关系以及帮助者者与被帮助者的关

10、系。具体说来,教师要在教学中扮演以下重要角色:(1) 设计者(2)信息源(3)指导者和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平等中的首席(6) 反思者与研究者(7)终身学习者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存在哪些差异? 在教学策略、成就目标、人格特征上,专家型教师均优于熟手型教师,而熟手型教师又优于新手型教师;在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上,专家型教师均优于熟手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而熟手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不存在差异。专家型教师具有普遍的共同特征:1、 加血策略以课前的计划、课后的评估、反思为核心。2、 具有鲜明的情绪稳定性、理智、注重实际、自信心和批判性强的人格特点3、 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11、比较强4、 良好的师生互动、强烈的职业成就感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对策?因素有: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对策有:(1)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首先要给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引导教师合理定位;其次,拉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最后,教育部门应该探索出有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将职前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智力与智力能力,重视教师随工作压力和自我缓解压力的训练。 (2)改善学校领导方式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协调好教师的工作关系和人

12、际关系。学校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倡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另外,要为教师提供学深造及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机会,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和自尊心,有效地防止职业倦怠的发生。 (3)教师本人应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 所遇到的压力,解决的最好途径是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自己工作的内部动力。实践证明,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的探索,有意识地观察自己 的工作环境,反省自己的失误,及时处理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少倦怠。此外,教师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培养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多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分享工作体验,也可以减轻工作压力。对于已出现倦怠症状的教师,在自己有意识调整

13、情绪的过程中,也可借助于他人的力量,找朋友倾诉、找专家咨询都是缓解倦怠的有效算途径。第四章学习: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内隐学习: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学习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关键期: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的类型的信息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出现和培养儿童的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哪几类?言语信息的学习(是什么)智慧技能的学习(怎么做)认知策略的学习(自我管理)态度的学习(内部状态)运动技能的学习第五章泛化: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分化: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

14、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作出条件反应。顺向连锁:从第一步行为开始,每次只训练一步行为,从前往后将所有单步行为连接起来,最终使学习者获得整个复杂行为。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用来解释社会学习过程的理论,这种理论关注诸如信念、期望、记忆以及自我强化等认知因素如何利用普雷马克原理来识别出学习者的最佳强化物? 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却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在实际教育中,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强化作出反应。有的学生能因在班上受到口头表扬而受以激励,但有的学生则不然。一个强化事件本身并不必然有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1)老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强化物系列。老师

15、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什么强化化感兴趣。(2)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请举例说明经历了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例:名人效应) 保持过程 复制过程 动机过程。 班杜拉提出的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相互影响。他将新的学习与习得行为的表现区分开来。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他提出三种强化。直接强化:在模仿行为之后直接给出强化,为学习者提供诱因和和信息。替代强化:观察者因为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情绪反应的唤起替代强化的另外一个功能)自我强化:观察者遗照自己的标准对行为作出判断后而进行的强化。启发:新技能(如绘画技能)的学习;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榜样示范;教师的好奇心,对本学科的热爱,对学习的热情等;甚至教师还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进行逻辑思维。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