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爱莲说习题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506799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爱莲说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爱莲说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爱莲说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爱莲说习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同步练习 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

2、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1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1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16.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17. 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18.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19.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发挥题: 1、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頣则选取

3、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出你的观点。 答: 2、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 答: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填空题: 1、 作者在第一段中从( )( )( )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 )的品质。 2、 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 )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 )一句形成照应。“众“和( )相照应。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和( )。 4、 指出句式: (1)菊之爱:(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5、 从句子种类看,第2段第一句属( )句,第二句是( )第三句属( )句,第四句属( ),第五句是( )。 6、 作者爱莲,不仅是倾心于它的( )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 )。 7、 衬托分( )和( )两种。本文用( )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 ),牡丹属于( )。 8、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在 中找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 用一组骈句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花: 10、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

5、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 ( ) 10、 作者以( )自况;表明了他( )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了( )的世风。 11、“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 ),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 ),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 )。 阅读爱莲说,回答文后几道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蕃 陶后鲜有闻 鲜 亭亭净植 植 濯清涟而不妖 濯 2、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6、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7、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是: 。 喜爱的原因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