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504203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3.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教学难点:1、分析文

2、中父亲的形象;2、感知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结构特色。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播放影片城南旧事的几个片段,从而让学生回答有谁看过这部电影,再播放音乐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这首李叔同1908年谱词的骊歌,由林海音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而广为人知,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部影片曾获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在这里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也该结束了,十三岁的她在经历了许多多人生世事后,在爸爸

3、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的成长历程。 二、走近作家作品,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简介: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

4、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

5、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它的最后一部分3、检查预习,听写词语: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窘迫从以上词语中任选四个写一段意境优美的话,至少要用上一种修辞。 三、初读课文,理解标题美: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相互讨论标题的含义。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四、再读课文,领悟文章的结

6、构美:学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探讨文章的结构美。1、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2、探讨文章的结构美。(1)别致生动的插叙。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

7、,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又由礼堂的钟声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又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可见,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有现实又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2)、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

8、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使事件交错而不凌乱。)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张百栋语)(3)文章写得含蓄,处处有伏笔。文中没有正面写爸爸病危、濒死,但文中多处作了暗示。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

9、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校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探讨心得。 第二课时 五、默读课文,揣摩人物美:(一)爸爸1、我认为这是一个的爸爸,并说说理由。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

10、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2、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3、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二)、英子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

11、不惊从容面对2、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3、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打头,说一句(段)话。 六、跳读课文,品味情感美:1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最打动你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本文是作者回忆童年之作,字里行间真情洋溢,这是文章最动人的地方。2细细品读,文中写到的感情具体讲有哪几种?结合精彩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读后的感受。文中表现的感情具体涉及这几种:父女情、师生情、同学情、手足情、主仆情。(选择两个精彩语段全班齐读,教师辅导朗读,体会感悟其间蕴涵的真挚情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

12、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读后确能引发切身之感,心有所动。学生谈感要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经的学校、老师、同学,能谈出真情实感。3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如此丰富、真挚的感情是怎么表现出来的?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比如:爸爸先打英子后送夹袄一事表现出爸爸对女儿那份独特的爱:既严厉又慈祥。借助“花儿”来表现。如:毕业典礼上英子胸前的夹竹桃花儿无声地诉说着爸爸的爱和期待。通过人物对话、人物动作来表现。比如写妈妈的眼睛红肿着,暗示爸爸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妈妈为此深切悲痛。通过抒情语段来表现。正因为借助上述种种手段来表现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真情,感情表露含蓄深沉,分外动人。 七、回读课文,体会语言美: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风格特色,探讨后明确:语言质朴淡雅,蕴含真情;再让学生找出文中包含深情或含义深刻的语句。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八、拓展延伸,表述看法:1、“严师出高徒”“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与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一致,对文中父亲“打我”这些从严的教育方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看法。2、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对文中的爸爸或对自己的爸爸说几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