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99084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哽、踱、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二、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领会这种写法并学习运用,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三、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2.揣摩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课时安排

2、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1.题目导入法。从题目“最后一课”入手,引导学生想象:这种情形下的最后一堂课,会出现哪些情况?你希望这样的最后一堂课怎么上?2.背景知识介绍法。介绍有关普法战争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体会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心情,为本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3.设问激趣法。设问想象:如果有一天,不再允许你说祖国的语言,不再允许你使用母语,你将如何面对?由这一话题导入。4.诗歌导入法。由最后一课这首诗导入。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顿难忘

3、的最后晚餐二、作者及背景、文体简介1.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2.下面一段文字摘自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都德。(幻灯片)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

4、。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头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3.本文从题材上来看是小说,记叙文有六要素,小说也有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描写。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下面老师为大

5、家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一方面注意生字、生词,同时也要感知文意。2.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诧异:觉得十分奇怪。3.请大家自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脉络。4.请两位同学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分别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复述故事情节,其余同学仔细听,然后评价并补充或更正。5.师生互动,理清文章思路。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三种划分方法:(1)全文可分四部分。上学路上(16)上课之前(710)上课经过(1123)宣布散学(2429)(2)全文可分

6、三部分。上课之前(110)上课经过(1123)宣布下课(2429)上学路上(16)上课(723)下课(2429)教师明确:这三种划分方法都有道理。本文主要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之痛,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最后一课”为本文的主要事件,以此为中心,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是有道理的。结构的划分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教师提示: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是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

7、先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教师把六个小组分为两大组,一、二、三小组为一组,研讨小弗郎士,四、五、六小组为一组,研讨韩麦尔先生。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用笔勾画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重要语句。围绕“文章是如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一、四小组代表为主要发言人,二、三小组和五、六小组分别作补充,学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成果展示:关于小弗郎士作者抓住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的变化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在上学的路上:小弗郎士和往常一样,怕老师提问而想逃学;发现天气温和又晴朗,画眉鸟的歌声宛转动听,普鲁

8、士士兵在操练,他觉得有趣;对布告栏里的坏消息不太关注;对老师只是“怕”,缺乏对老师的理解。但他还能管住自己,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上课之前:小弗郎士发现了教室里有许多不平常的情况。教室格外安静,他走进教室时心里非常慌,怕受到责备和惩罚;韩麦尔先生说话很温和,让他快坐好,韩麦尔先生的穿戴是那么庄重,教室里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教室后排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个个都很忧愁。对此,小弗郎士感到吃惊。上课时: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希望同学用心学习,小弗郎士听了心里万分难过,他对过去没有好好学习感到懊悔,舍不得和课本分手;小弗郎士没背出分词的用法,心里挺难受;韩麦尔先生对法国语

9、言的生动讲解,使小弗郎士对学好法语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懂得了怎样爱国;小弗郎士观察韩麦尔先生“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对先生此时的情感有了具体的理解,他敬爱自己的老师;小弗郎士观察郝叟老头和孩子一起读拼音时感情是那么激动,他更理解了为什么今天镇上的人也来听课,他心情很难过。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了如下变化: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这一转变是有原因的,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五、激发想象,联想拓展根据课文结尾,展开合理想象,假如你是小弗郎士,请以“散学以后”为题续写一段话,不少于350字。学生可先就情节构想讨论交流,然后互相评议,选出较好的合理的想象。六、布置作业1.文章是如何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请写一段文字描述韩麦尔先生。2.整理散学以后,把它收到成长的足迹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