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二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9906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3、领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2、对文中关键句子内涵的理解。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韩麦尔先生。二、继续品读课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味人物的思想情感1.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2、?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枝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语言描写:(指导朗读:用深沉缓

3、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示例:“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2)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明确: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

4、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过程,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2.变换视角,激发想象,创新写作。教师要求: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教师提示:要根据文中的重要语句

5、进行合理想象。想象要符合文中的具体情景和人物的身份,应着重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当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民来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当他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时究竟在想些什么?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三、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1.找出小说开篇的两处环境描写。明确:(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2)“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

6、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依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5.文中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四、解题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

7、课”,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到怎样的作用?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五、布置作业以“母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板书设计最后一课都德情节人物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教学反思这篇课文以小弗郎士为线索,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鲁士军队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国人民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深受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是一篇充满活力的文章,很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