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99030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课堂实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猫这种动物,相信大家都是很熟悉的。现在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小猫,而且不止一只。从养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他到底明白了哪些道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3、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及思想感情。4、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正确关系。知识汇总1、关于作者 郑振铎: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郑振铎,他生于1898年,

2、逝世于1958,是福建长乐县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2、写作背景猫这篇课文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它属于郑振铎早期的文学作品。受五四前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已经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猫这篇作品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3、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一缕l蜷伏

3、qun衔着xin惩戒chng怅然chng怂恿sng、yng4、多音多义字:chn对称 ji解放称 解chng称霸ji押解5、区分形似字怅(惆怅)笼(鸟笼)帐(帐篷)茏(葱茏)戒(戒严)懒(懒惰)诫(告诫)赖(依赖)6、掌握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怅然】不愉快的样子。【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怒气冲天】形容愤怒到极点。内容分析整体感知1、划分本文的结构。全文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我”家养的第一只小猫活泼可爱,不久,不明原因地死去了。第二部分(314段):写“我”家养的第二只小猫更有趣更活泼,可是被人“偷”走了。第三部分(1534段):写“我”家养的

4、第三只猫“懒惰”、“忧郁”,因此没人喜欢,最后因“黄鸟事件”遭到不公正的惩戒而悲楚地死去。其中,第三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15段):写第三只猫来得可怜。第二层(16段-29段):写鸟被咬死后,猫蒙冤遭棒打。第三层(30段-34段):写我明白真相后的自责与悔恨。2、文章按什么顺序和线索叙写了“我”养猫的情况?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3、概括本文

5、的中心。猫文叙写了“我”家先后养成三只猫的故事,抒发了“我”的喜爱、痛惜和勇于自责的思想感情,进而告知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摆脱偏见,决不可主观武断。文章反映了当时一个并不完善的知识分子的严于律身,勇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问题思考1、本文到底主要是写猫还是写人?说说为什么?作者利用的是托物咏情法,所以主要还是写人。作者着力描绘了“我”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和思想认识上的变化,并且在“我”的省悟、自责、负疚中还含蓄地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2、认真阅读课文114段,比较两只小猫的异和同,想想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两只小猫除了来历和亡失各自不同外,在活泼可爱的描写上也有区别。写第一只小猫

6、,作者主要抓住它的毛色:“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并用三妹戏弄它时的动作:“扑过去抢,扑过来抢”、“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以此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白毛”、“红带”、“阳光”相互映衬,小猫的神情也呼之欲出。写第二只小猫,主要用它自己主动采取的“动作”,如“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可见都是活泼可爱,作者“同中求异”,从不同的角度写,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征。这样写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避免了行文的呆板。3、仔细体会“我”对三只小猫的感情变化,尤其是对第三只小猫的不幸遭遇,“我”为何感情上的震动这么大?感情既是情节的起点,又是情节的桥梁。作者写三只小猫的故事

7、,更主要的是写“我”情感的变化。“我”对三只猫的感情不同:对第一只猫,真切地写出了“我”的喜爱和乐趣,它是“相伴的侣”。小猫病死后,“我”心里感到“一缕的酸辛”。第二只猫的亡失,引起全家的痛惜。“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捉猫者,流露了“我”对小猫无限的喜爱和怜悯之情。但情感仅此而已,内心并无震动。这两次养猫、失猫,在文中都是略写,这样安排为的是衬托第三次养猫、失猫。第三只猫收养的情况不同,是由于可怜,拾来留养的。它“不活泼,又难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它也不加注意”,在“我”和全家人的心目中,它是若有若无的。只是在“芙蓉鸟事件中”,“我”错了,把它冤为“凶手”,而

8、且给予“惩戒”,“我”的良心受伤了。后来花猫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因此“永无改正我过失的机会了!”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花猫的遭遇,“我”意识到的过错,内心的隐痛永远不会消失。所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全文的故事由养猫起笔,到“永不养猫”结束,而又处处在写“我”感情的起伏,感情伴随着故事,既是起点,也是桥梁,耐人寻味。4、文章着重写了第三只猫,这同表达中心意思有何关系?作者写前两只猫对第三只猫有何作用?文章着重写第三只猫,是因为文章的中心意思与第三只猫有直接的关系。“我”的过失、自责、惨痛教训都是由养第三只猫引出的。写前两只猫的目的是在于用它们对比的衬托第三只猫,使读者觉得对第三只猫的待遇似乎

9、是合情合理的,然而正是这种感情用事,才产生了主观粗暴的做法,造成“我”终生的悔恨。5、文中的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作者前两次养猫的经历,都是用一种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但写到他并不喜欢的第三只猫的时候,却仿佛大海中涌起了微澜,尤其是当他得知自己冤枉了猫,又无法对它表白时,作者的心再也无法平静,“想到它的无抵抗地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抒情议论的语句是画龙点睛,点明了事件的意义,由此,我们也能从作者身上,学习他那种严于律己的精神,并悟出一点做人的道理来。6、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

10、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要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7、家里的人对这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8、第一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

11、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9、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10、找出文中表现家里的人对第二只猫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11、第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12

12、、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3、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14、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

13、什么不同?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15、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16、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

14、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7、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18、“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

15、,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专题探究1、文章选材很微小,但是读罢却能够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仔细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养猫是本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总领全文。结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呼应篇首,结构完整而严谨。 (2)抓住特征,描写生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