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教学全套课件复旦精品高职02第二章体液失调患者的护理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049899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护理教学全套课件复旦精品高职02第二章体液失调患者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外科护理教学全套课件复旦精品高职02第二章体液失调患者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外科护理教学全套课件复旦精品高职02第二章体液失调患者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科护理教学全套课件复旦精品高职02第二章体液失调患者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护理教学全套课件复旦精品高职02第二章体液失调患者的护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常见的病因有哪些?等渗性缺水常见的病因有: 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肠瘘等; 体液在体内转移,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感染、肠梗阻、大面积烧伤等,其丧失的体液与细胞外液成分基本相似。低渗性缺水主要病因有: 消化液持续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慢性肠梗阻; 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排钠过多,如使用排钠利尿剂但未及时补充钠盐等; 钠补充不足,如治疗等渗性缺水时补充过多水分而忽略钠的补充。高渗性缺水常见的病因如下。1 摄水量不足如外伤、昏迷、食管疾病的吞咽困难,患者不能进食,危重患者给水不足,鼻饲高浓度的肠内营养液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溶液等。通过皮肤

2、和呼吸不断蒸发水分,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另外,下丘脑病变损害口渴中枢,患者丧失渴感也可导致水分摄入不足。2 水丧失过多如高热大量出汗、气管切开、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胸腹手术时脏器长时间暴露、大面积开放性损伤经创面蒸发大量水分、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未控制致高渗性利尿等。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两种情况。以上原因导致水和钠的丧失,当缺水多于缺钠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水、钠再吸收增加,以维持血容量。如继续缺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增高,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细胞内缺水的程度超过细胞外液,最后可导致脑细胞缺水

3、而引起脑功能障碍。2 缺水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如何判断缺水的量?等渗性缺水【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有尿少、厌食、恶心、乏力、舌干、眼球下陷,皮肤干燥、松弛等,但无口渴。如短期内丧失过多,体液丧失体重的5%时,即丧失细胞外液的25%时,患者可出现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的症状。体液继续丧失达体重的6%7%,相当于丧失细胞外液的30%35%时,休克表现更为严重,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如果丧失的体液主要为胃液,可并发代谢性碱中毒。低渗性缺水【临床表现】根据缺钠的程度可分为3度。1 轻度缺钠130mmol/L血清Na+135mmol/L,缺钠约0.5g/kg。表现为疲乏、头晕、

4、软弱无力,尿量增多,尿中Na+减少。2 中度缺钠120mmol/L血清Na+130mmol/L,缺钠为0.50.75g/kg。除上述临床表现外,还伴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视力模糊,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瘪陷;尿量减少,尿中几乎不含Na+和Cl。3 重度缺钠血清Na+体重的6%。3 液体疗法的护理主要有哪些?实施液体疗法:对已发生缺水的患者,必须遵医嘱给予及时、正确的补液。补液时严格遵循定量、定性、定时的原则。1) 定量: 生理需要量,正常成人每日生理需水量为20002500ml; 累计损失量,是指从发病到治疗前已经累计损失的体液量,按缺水程度计算,如体重为60kg的患者,中度缺水

5、,累计失水量为60kg5%=3kg(3000ml); 继续损失量,或称额外损失量,是在治疗过程中又继续丢失的体液量,包括外在性和内在性失液。外在性失液,如呕吐、胃肠减压等,应准确记录排出量;内在性失液如腹(胸)腔内积液、胃肠道积液等,需根据病情变化估计。此外,体温每升高1,自皮肤蒸发低渗液35ml/kg;出汗湿透1套衣裤约丢失体液1000ml;气管切开者每日经呼吸道蒸发水分8001200ml。2) 定性:等渗性缺水应补充等渗盐溶液。3) 定时:每日及单位时间内补液量和速度取决于体液丧失的量、速度及脏器的功能状态。若各脏器功能良好,应按先快后慢的原则分配,即前8h补充总量的1/2,剩余的1/2在

6、后16h内均匀输入。其他的补液原则是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见尿补钾。4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常见的病因有哪些?低钾血症【病因及发病机制】常见的病因有: 钾摄入不足,如长期进食不足或者禁食而补充钾盐不足; 钾排出过多,如呕吐、腹泻、持续胃肠减压,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剂等,也见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 钾体内分布异常,如大量注射葡萄糖或氨基酸,进行高营养支持及代谢性碱中毒,K+向细胞内转移等。高钾血症【病因及发病机制】高钾血症常见原因有: 钾摄入过多,如静脉补钾过浓、过快或过量,输入过多保存较久的库存血; 钾排出减少,如急性肾衰竭排钾功能减退,或使用抑制排钾的利尿剂(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 钾分布异常,如酸中毒、严重挤压伤、溶血等。5 如何补钾比较好,注意事项有哪些?补钾:1) 口服补钾:口服是最安全的补钾途径,尽量口服补钾,遵医嘱给予10%氯化钾或枸橼酸钾溶液口服。鼓励患者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豆类、牛奶、香蕉、菠菜等。2) 静脉补钾:对不能口服者采用静脉补钾。静脉补钾务必遵循以下原则: 见尿补钾,尿量40ml/h时方可补钾; 补钾不过量,一般每日补充氯化钾36g(以每克氯化钾等于13.4mmol钾计算,即每日补钾4080mmol); 浓度不过高,静脉补液中氯化钾浓度20mmol/h; 禁止直接静脉推注或快速中心静脉滴入,以免导致心搏骤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