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6 社戏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9735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6 社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6 社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6 社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6 社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6 社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社戏(鲁迅)贾塘中学 罗兰花教学目标:一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二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三学习虚词的用法,识别偏正短语。四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一本课教学重点应放在叙事的详略上,至于人物性格特点只要稍作了解。二本文开头和结尾是学习的难点,二者对表达中心又很有作用,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段与看“社戏”这一主要情节有何关系。三本文篇幅较长,可以用讲读研讨之法突出重点,再加进课堂练习,深化巩固,以达到教学目的。一.激趣导入戏曲是中华民族流传几千年的文化财富。前两天老师也刚学了两句现代京戏,唱给大家听听!(生热烈

2、鼓掌)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其实,老师并不会唱京剧。你们觉得好,肯定是因为心情好。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走进鲁迅的社戏。看看社戏又是讲了一出怎样的戏?二.整体感知屏显水乡社戏图片课文主要写了哪件事,围绕这一件事又分别写了哪几件事?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事件,便于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过渡:这些所有有趣的事都离不开那群小伙伴们的热情参与,现在你如果有一束鲜花,你会送给文中的哪个人物呢?三研读赏析(一)品家乡人情之美屏显我要把鲜花送给文中的_。因为他_(评价其性格或品质),比如_(列举人物表现)。虽然设计意图简单明了,但语言表述新颖别致,对学生有吸引力。一个浅显的

3、问题,尊重了学生的个体体验,打开了学生的心门。学生的言说角度新颖,内容精彩。总结/过渡:嗯,阿发真是世界上最慷慨的小偷!我们发现无论是慷慨无私的阿发,还是有领导能力,有责任心的双喜,勤快的桂生,淳朴厚道、热情好客的六一公公,甚至是那一群不知名字的小朋友,他们都是迅哥儿心中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这群小伙伴们不仅带着迅哥儿去看了社戏,还带着迅哥儿领略了秀美的江南水乡之景。那么文中写景的语段你有没有找出来?先“人”后“景”,如此一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果然打破了前一节课的沉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渐入佳景。(二)赏月夜行船之景屏显朗读1013段

4、月夜行船部分,画出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并进行品析。(过程略)屏显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读一读,并进行品味、交流。(过程略)以读带品,以读传情感,以读促感悟,读品结合,从修辞到写法,引导到位。总结/过渡:我们发现赏析语言可以从修辞手法、情感、描写手法

5、等角度出发,这是我们积累的赏析技巧。当然这两段景物描写的妙处绝非这一句话就能体现,我们再回到文本,结合大屏幕的句式再去体会:屏显我是(眼睛,鼻子,脸庞),我(看,嗅,感受)到了 角色换位,虚拟身份,好的问题配以好的表达形式,设计新颖。(交流过程略)这个环节,课堂化开了,效果也较好。开端一活,一盘皆活。“赏景”果然没再成为难题。总结/过渡:我们发现鲁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多种感官进行描写,这是我们在描写景物时需要学习的地方。除了这种技巧,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还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选词要生动,描写也要细致入微。变换手法,变换角度,把品读引向深入,较好地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过

6、渡:欣赏了这江南美景之后,迅哥儿又跟随着小伙伴们大饱了口福。在看完戏回来的途中,小伙伴们又干了哪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呢?(三)探归航偷豆之乐(学生朗读交流,师生评议。)学生活动充分,品读细腻深入。“偷”出了课堂之乐。总结/过渡:非常好!这个“偷”字并不是贬义词,这个“偷”字承载着小伙伴们的纯洁无私、天真烂漫、可爱顽皮。偷的不仅仅是豆,偷的过程中,还偷出了欢乐的心情,纯洁的友谊,迅哥儿童年美好的回忆。就是这样一段美好的回忆,作者是如何评价的,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四思考感悟屏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怎样理解“好戏”“好豆”?(学生陈述观点)总

7、结:“好戏”“好豆”不是好在戏和豆本身,好在看戏和偷豆都是“我”和小伙伴们共同经历的,它们承载着小伙伴们的热情无私、淳朴厚道的美好的品质,还承载了作者对这段童年美好时光的留恋。鲁迅写的这出戏的的确确是一出好戏!景好,人情好,故事好!由情趣到理趣,水到渠成。其实作者不止一次提到这种留恋之情,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也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屏显“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也时时反顾。”尾声: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曾经有过相同的感受,那些儿时的美味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愈发珍贵,尤其是对于远走他乡的人来说,更是思乡的蛊惑。当然对于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来说,我们似乎还不愿意以这么深沉的方式去体会这种怅然若失的美好。但是当我们渐渐长大,结合鲁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和经历,就会理解为什么读起来如此明媚快乐的文章会选自小说集呐喊。学习语文需要多思考,多感悟。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份美好和感动!且行且珍惜!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