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9708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节的教学设计麻城市宋埠中心学校 李 楷基本信息名称食物链和食物网执教者李 楷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冀教版生物学第七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分析本节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一章中的第二课时,主要是对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进行深入阐述,让学生认识到人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会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也为下节内容生物圈的学习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已对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有了清晰的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已在八年级上册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已知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两

2、方面的转换,学生这些知识的储备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2.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能力目标分析资料、分组讨论情感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难点 阐明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以“有毒物质的富集”引出课题,并以此为主线,逐步呈现食物链、食物网和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流动这几个重要概念。设计遵循“将抽象的概念直观的呈现出来、将复杂的问题一步步简化开来、

3、让学生亲身体验、动脑思考、动口讨论”的理念,利用学生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形象地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是让学生讨论食虫鸟的减少引起的后果,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并紧接着出示课前收集的破坏生态的资料,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了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了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情感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以展示图片、分析资料为主,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并逐渐递减。最后,再让学生分析有毒物质的富集的原因,达到首尾呼应。课堂小结以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谈收获,对此课进行总结。最

4、后利用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4分钟)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河泥(河中的浮游植物)”。自从人类发明了DDT(一种杀虫剂),的确杀死了不少农业害虫,但它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一旦进入生物体后很难排出。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出示图片(一个池塘中不同动物体内DDT含量的数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传递,同时也传递着能量。分析图片,思考、回答问题创设情境

5、,引入主题。二 食物链、食物网概念及食物链的写法(15分钟)池塘生态系统是这样,草原生态系统也是如此。出示草原生态系统图片,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有兔、鼠、狐等各种动物,组织学生观看角色扮演剧草原上的相聚。扮演剧中由不同学生佩戴相应生物的头饰代表草、兔、狐、鼠、蝗虫、食虫鸟、青蛙、蛇、猫头鹰。在课堂上表演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中蕴含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信息。部分学生佩戴不同生物的头饰参与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看。通过台词展现生物自身特点和与其他生物的关系;通过“牵绳”活动呈现食物链。 引导学生分析草、兔、狐之间的捕食关系,得出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通过

6、分析短剧中不同颜色的绳子代表不同食物链,得出食物网的概念。学生思考,与老师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强化练习:出示食物链的错误写法,得出食物链的正确写法。写出本课开头池塘中的食物链。写出扮演剧中的食物网。动手写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其调节能力有限。(5分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生物链就会越多,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会越复杂。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人为原因使生态系统中食虫鸟的数量急剧减少,后果会怎样?(讨论3分钟)总结得出:食虫鸟减少后:猫头鹰会减少蛇增多青蛙减少蝗虫增加,因为蝗虫是食虫鸟的食物,食虫鸟又会慢慢恢复,生态系

7、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较长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这叫生态系统的稳定。学生讨论,交流结果。帮助学生建立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系统中每一种生物不是孤立的,它们通过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的概念。展示趣味生物小组课下收集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具体事例(除四害中大量捕杀麻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同时呼吁严禁捕杀、食用野生动物!通过分析资料得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0分钟)五、有毒物质的富集(3分钟)谈到保护动物,严禁捕食野生动物时出示问题:1动物体内的营

8、养物质是从哪来的?2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碳、氢、氧等)从哪来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体内积累了营养物质,那么,这些物质最后去哪了呢?出示物质循环图片,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碳是如何进入生产者的?2碳又从生产者传给了谁?3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碳回到哪?4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含碳元素)经分解者分解去了哪里?总结归纳:生态系统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学生思考回答(吃植物)光合作用讨论问题发表观点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循环的过程。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等元素能从无机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到无机环境,这其中离不开光合作用的把无机物转换为有机物。其实光合作用还有另一方面

9、的转化那就是能量的转化,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的能量去哪了呢?出示图片(能流动示意图和能量金字塔),让学生依据两幅图片谈能量流动有何特点。归纳总结: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再次展示课堂开头池塘中有毒物质数据图片,让学生解释原因。结合其它实例展示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分析图片,思考能量流动的特点。重新思考有毒物质富集的问题。认识此现象,认同其危害根据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首尾呼应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课堂小结 (3分钟)你通过本节课有哪些收获?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谈感受,不仅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同时还会增强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的情感。布置作业 (5分钟)1.

10、西汉刘向说苑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请根据描述写出其中包含的食物链。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和物质都能完全循环B物质循环,部分能量向下传递C能量和物质都能完全消失D能量循环,大多数物质消失3在草 虾 螃蟹 中大部分虾被螃蟹吃掉以浮游生物 鸟后,螃蟹数量可能会有什么变化?草和浮游生物数量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你认为怎样才能使这个生态系统稳定下来?4. 做“有毒物质富集”方面的调查,并写出一份倡议书。板书设计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草 兔 狐 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食物网 物质循环生物体 无机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