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地下水科学概论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1004909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地下水科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年整理】地下水科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年整理】地下水科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年整理】地下水科学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年整理】地下水科学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地下水科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地下水科学概论(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水科学概论一、 名词解释。第一章 地下水分布1. 地下水:分布在地下岩石空隙之中的水。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3. 结合水:由于固体颗粒表面的静电作用而吸附在颗粒表面的水。4.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5. 毛细水:在毛细力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细小空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6.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7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8. 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

2、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9. 空隙:地下岩石中没有被固体颗粒或固体骨架占据的那一部分空间。10. 多孔介质:含有空隙的固体称为多孔介质。11孔隙:松散的(或未固结的)固体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12孔隙度:某一体积的孔隙介质中孔隙体积与孔隙介质体积之比。13. 孔隙比:某一体积孔隙介质内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14. 有效空隙:相互连通而能使水流通过的孔隙称为有效空隙。15. 孔隙介质的比表面积:一定体积的孔隙介质中所有颗粒的总面积与孔隙介质体积之比。16 裂隙:固结的和坚硬的岩石在成岩过程中或成岩以后由于受到一些地质营力的作用而形成的沿一定平面方向展布的空隙。17裂隙率:一定体积的

3、裂隙介质内裂隙的体积与裂隙介质体积之比。18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19岩溶率:一定体积的岩溶介质内溶穴的体积与岩溶介质体积之比。20. 容水度:一定体积的多孔介质完全被水饱和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22. 给水度:一定体积的饱水多孔介质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的水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重力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23. 重量含水量:一定体积多孔介质内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多孔介质重量之

4、比。24. 包气带:指地下从潜水面向上延伸至地面的地带,其中的空隙含有气体而没有完全被饱和,又称为非饱和带。25. 饱水带:自地下水面(潜水面)往下的地带,其中的空隙空间全部充满着水,又称饱和带。26含水层:指在一般野外条件下能够给出和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27隔水层:指在一般野外条件下不能给出和透过水,或者给出和透过很少水量的岩层。28弱透水层:透水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 ,但在较大的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29潜水:埋藏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赋存于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30上层滞水: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地下水。31潜

5、水等水位线图:潜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32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33隔水顶板: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34隔水底板: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35承压高度:揭穿隔水顶板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36测压水位:揭穿隔水顶板的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37等水压线图:某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38贮水系数: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单位水平面积承压含水层释放(或储存)的水体积。39. 储水构造:指由透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弱透水层)组合而成的能够富集和储藏地下水的地质构造。40. 水平岩层储水构造:水平或近似水平展布的透水层

6、和隔水层(弱透水层)在适宜的地形条件和补给、排泄条件下构成水平岩层储水构造。41. 单斜储水构造:由倾斜的透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阻水体)在适当的地形条件和补给、排泄条件下可以构成单斜储水构造。42. 向斜(背斜)储水构造:当透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弱透水层)呈向斜或背斜展布时,在适宜的地形条件和补给、排泄条件下可以构成向斜储水构造或背斜储水构造。第二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43.非均质性:渗透系数在含水层内随空间位置改变而改变。44.各向异性:渗透系数在含水层内随方向改变而改变。45渗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46渗流场:发生地下水渗流的区域。47层流运动:在渗透过程中,水的质点作有

7、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48紊流运动:在渗透过程中,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49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50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51渗透流速:地下水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52迹线:在渗透过程中某一水质点的空间位置随时间不断变化,同一水质点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53 流线:如果渗流场中某一瞬时存在一条曲线,在该曲线上每一点的流向与该点相切。54.达西定律:又称线性渗透定律,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渗透流量,过水断面、渗透系数及水力梯度的线性关系。表达式为:Q=KIW 其中 Q-渗透流量、K

8、-渗透系数、W-过水断面、I-水力梯度。55. 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56.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等于 1 时的渗透流速。57. 导水系数:水力梯度为 1 时流经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单宽流量。58.流网:在渗流场的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流线和等水头线组成的网。59. 土水势:指单位数量的非饱和带水从某一状态移动到标准参考状态时,环境对非饱和带水所做的功。60. 重力势:指单位数量的非饱和带水从某一位置移动到标准参考平面时需要克服重力所做的功。61. 压力势:单位数量的非饱和带水由该点压力到达标准参考状态压力时克服压力差所做的功。62. 基质势:单位数量的非饱和带水分从

9、非饱和带某一点到达标准参考状态,为了反抗固体颗粒的吸附作用所做的功。63. 溶质势:非饱和带水中所有溶质离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而引起的。64. 温度势:非饱和带某一点水文的温度势是由该点与标准状态的温度差引起的。65. 水分特征曲线:反映非饱和带压力水头和含水量或饱和度关系的曲线。第三章 地下水的循环66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67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68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

10、、相互转化的过程。69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70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71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72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73地表(地下)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74分水岭:流域与流域之间的分界线。75.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76.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T)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77.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78径流深度:某一时间段(T)内的径流总量均匀分布于观测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79. 径流系数:同一

11、时间内同一流域面积的径流深度与降雨量(X)的比值。80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的含量。81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82. 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83. 凝结水:当气温降到露点以下时,空气中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液态水。84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85.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86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87. 顶托补给:自基岩含水层向上通过接触区域对孔隙含水层的补给。88. 激发补给:人工开采地下水人为地改变了天然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获

12、得增量的补给。89. 排泄:地下水含水层向外界流出而失去水量的过程。90. 补给:水从外界进入整个含水层或所研究的局部含水层的过程。91. 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 92. 泉:地下水涌出地面形成的水点,是含水层的天然排泄。93. 沸泉:在温泉中,当泉水的温度达到当地沸点时称为沸泉。94. 矿泉:有些泉水含有特殊的化学组分而对人体有医疗保健功效,或具有工业利用价值。95. 侵蚀泉(洼地泉):潜水含水层或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面与地形面低洼处的河谷、沟谷和洼地相交时,地下水便在地形低洼处排出地表形成泉水。96. 接触泉:呈接近水平分布或倾角不大的透水层与其下伏隔水层被沟谷切

13、割,地下水在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处流出泉。97. 悬挂泉:在位置较高的陡坡或陡壁上出露的接触泉。98. 溢流泉:含水层在地面降低的沟谷附近其透水性急剧变弱,或隔水底板隆起,或遇到不透水的岩层、岩体和岩脉等,使地下水流汇集、地下水运动受阻并发生地下壅水而全部或部分溢出地表成泉。99.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的地下水的天然露头。100.上升泉:排泄承压含水层的地下水的天然露头。101. 深循环泉: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循环的最深处低于泉口。102. 泄流:地下水向地表水的排泄称为泄流。103. 基流:地下水向河流的泄流量在河流量过程线上。104. 潜水的蒸发极限埋深:假定在气象、非饱和带岩性等因素相同

14、的情况下,潜水面埋深增加到一定数值时潜水蒸发接近零。105. 土面蒸发:主要发生在由颗粒较为细小的松散沉积物组成的潜水含水层中,自下往上在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的,受到地面气候、非饱和带岩性和潜水面埋深等的影响。106. 叶面蒸发(植物蒸腾):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根系吸收水分后传输至叶面,在叶面转化气态水面进入大气的过程。107. 地下径流:地下水由天然的或者人工的补给区向天然的或者人工的排泄区流动的过程。108. 均匀径流:在侧向径流中,在某些局部区域径流大体上朝着一个方向,流线基本平行,水力梯度变化不大。109. 汇流型径流:如果流线向着某一点汇集,水力梯度沿流向由小变大。 (例全排型泉附近的

15、地下水径流)110. 散流型径流:如果地下水流线呈放射状散开,水力梯度通常由大变小。 (例山前冲洪积地下水径流)111. 地下径流模数:指一平方千米含水层面积上地下水的径流量。112. 地下径流系数:指同一时间(通常一年)的地下径流量与降落在含水层补给面积的降水量之比。113. 海水入侵:在滨海含水层中不合理的开采地下淡水,当海岸带淡水体的测压水头小于邻近海水楔形体的测压水头时,咸淡水突变界面便向内陆方向挺进。第四章 地下水水化学的基本原理114.游离 CO2:溶解水中的 CO2 称为游离 CO2。115.平衡 CO2:与 HCO3平衡的 CO2116. 侵蚀性 CO2:(与碳酸反应的游离 C

16、O2) 、水中游离 CO2 大于平衡 CO2 时多余的 CO2对岩石和金属等构件具有侵蚀性。117. 总溶解固体: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包括水中的离子、分子及络合物,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气体。118. 永久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结合的硬度。119暂时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结合的硬度。120总硬度:水中所含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量。121. 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体中的微生物在降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氧的总量。122. 化学需氧量(COD):指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需消耗的氧的量。123. 总有机碳(TOC):水中各种形式有机碳的总量。124. 碱(酸)度:表征水中和酸(碱)的能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125. 溶滤水:富含 CO2 与 O2 的大气降水渗入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