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7664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 邯郸市武安市第十二中学 古梅花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提高学生的观察、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心脏模型,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法和分析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的培养,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习惯的形成和提高。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难点:观察动物心脏的结构。三、教学设计思路:关于心脏的结构,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利用模型及课件,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体会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

2、应的特点,利用图形和顺口溜的形式使心脏的结构更清晰、便于记忆,从而突破难点。最后播放“心脏的结构”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四、教学准备:心脏模型9个,多媒体课件,VCD教学短片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我要是想让低处的水运往高处,怎么办?是的,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类似于水泵的结构,它可以将我们的血液泵至全身各处,它是什么?好,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输送血液的泵心脏”部分学生能答出“用水泵”“心脏”亲身体验(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每个人做10个深蹲起,蹲下去,起来(注意安全),然后用手捂胸部摸到心脏的位置,感受心

3、脏的跳动。采访学生“你感觉到了吗?它是如何跳动的?你感觉它是位于胸腔还是腹腔?” 出示PPT图片,指导学生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说出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一起做游戏,感受心脏的跳动和位置。“砰、砰、砰”“胸腔”观看、积极回答。合作探究(心脏的结构)过渡:心脏为什么能不停地跳动?以及心脏跳动为什么能把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引导学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指出这与它的结构有关。 先引导学生说出心脏是由什么组织构成,心脏的功能是什么?学生出示PPT上的四个问题。1、心脏有几腔?心脏各腔之间是否相通?2、心脏各腔的厚薄是否相同?为什么? 3、心脏内哪里有瓣膜?它们有何作用? 4、心脏的各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

4、通?(四个问题循序渐进地剖析心脏的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及时点评。 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 过渡:“心脏的结构如此复杂,怎么记忆更方便呢?” 出示图形和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PPT出示相关两道练习题,检测巩固所学知识,得到反馈。学生思考但可能回答不上来。学生分组观察心脏模型,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注意观看大屏幕和模型,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重组和加工。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完善。理解、记忆。自我检测自主阅读(心脏的工作过程)过渡:“在人的一生当中,心脏真的从不休息吗?那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自

5、主阅读P62。结合工作过程再一次解释左心室壁最厚的原因,强调“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学生代表上台结合板书复述。本课小结见板书,重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课后作业1、上网查询或查阅书籍,找到一些有关心脏方面的资料,下节课交流展示。2、完成课时练P52 18题播放视频“心脏的结构”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认真观看视频,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六、板书设计: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 上、下腔静脉 肺静脉房室瓣结构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动脉瓣左心室心脏 肺动脉 主动脉功能:输送血液的“泵”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包括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词也比较多,对初学者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的,活动起来才能有序,并从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重点知识内容上,通过学生活动(分组观察、思考讨论和图文结合、顺口溜、观看视频)来完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表现了自己的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