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教学全套课件教学资源包模块一课题一.园林生态概述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475093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生态教学全套课件教学资源包模块一课题一.园林生态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园林生态教学全套课件教学资源包模块一课题一.园林生态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园林生态教学全套课件教学资源包模块一课题一.园林生态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园林生态教学全套课件教学资源包模块一课题一.园林生态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园林生态教学全套课件教学资源包模块一课题一.园林生态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生态教学全套课件教学资源包模块一课题一.园林生态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生态教学全套课件教学资源包模块一课题一.园林生态概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生态 模块一:园林生态环境,课题目录,课题一,园林生态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二、园林植物与生态因子 三、园林生态学的产生 四、生态园林概述,案例导入,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约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约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约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案例导入,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

2、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就会上亿请大家珍惜每一棵树的价值。 树木只是园林植物的一类,所有园林植物都会改善我们居住的生态环境。什么是环境,环境主要由哪些生态因子组成,园林植物与环境的适应类型、适应方式及生态园林的相关知识是本课题主要阐述的内容。,1、环境的概念,广义的概念 广义的环境是指某一主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一定主体而言,主体不同,环境的内涵不同。 如在生态学中,环境则是指生物的栖息地。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

3、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2、环境的类型,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环境的主体对象 可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按环境性质 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环境范围大小 可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自然环境)和次生环境(半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一. 环境的概念与类型,1、园林植物与环境作用的基本规律,生态环境对园林植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一、园林植物特性与生态环境的统一性。不同的园林植物要求不同的生态环境。如从气象的角度而言,园林植物有喜温暖、喜寒凉之别;从土壤的角度而言,有些植物喜酸性土、

4、有些喜钙质土等。虽然植物的特性不是永久不变的,但如果突然把它们移栽或引种到远远超过它们特性所要求的生态条件下,就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的现象。,二. 园林植物与生态因子,1、园林植物与环境作用的基本规律,生态环境对园林植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二、生态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综合作用规律。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并且生态因子不能孤立存在,也不能单独对植物发生作用,任何生态因子都是和其他生态因子综合在一起对植物发生作用的。环境是多因子的有规律的综合。,二. 园林植物与生态因子,1、园林植物与环境作用的基本规律,生态环境对园林植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三、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组成生

5、态环境的所有生态因子,都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其中必有一个生态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该因子即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二. 园林植物与生态因子,1、园林植物与环境作用的基本规律,生态环境对园林植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四、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一方面,若缺少其中一种生态因子,便会使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而且任何一种因子都不能由其他因子来代替,这就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生态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补偿,并仍能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这就是生态因子的可补偿性。,二. 园林植物与生态因子,1、园林植物与

6、环境作用的基本规律,生态环境对园林植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五、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每一个生态因子,对植物各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同一植物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例如,日照的长短在植物的春化阶段并不起作用,但在植物光周期中是很重要的。,二. 园林植物与生态因子,1、园林植物与环境作用的基本规律,生态环境对园林植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六、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植物的作用,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都很重要。例如,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对植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它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植物产生

7、间接作用,而该地区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植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二. 园林植物与生态因子,二. 园林植物与生态因子,1、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由德国生物学家Emst Haeckel于1866年在其所著的普通生物形态学(Generelle Morphologieder Organismen)一书中创立的。 园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和内涵还存在不同看法。李嘉乐先生(1997)认为“园林生态学以人类生态学为基础,融汇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有关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8、研究在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化可能影响的范围内人类生活、资源使用和环境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调控途径”,他认为园林生态学应属于人类生态学的范畴。,三. 园林生态学的产生,1、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许绍慧(1994)提出,城市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中人工栽植的各种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等组成的园林植物群落(包括各种动物及微生物)内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科学。 显然,园林生态学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以城市居民、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城市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的城市人居环境为研究目的,利用生态学原理改

9、善城市环境,合理使用资源,调控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三. 园林生态学的产生,2、园林生态学产生的背景,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使城市与乡村、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协调发展,近100多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其中最有名的是霍华德城市理论,他认为应该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到20世纪末,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绿色城市运动”,把保护城市公园和绿地的活动扩大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区域范围,并将生态学、社会学原理与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工作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理论。 根据生态学原理,生态园林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高于自然的新型

10、人工生态系统。,三. 园林生态学的产生,3、园林生态学研究内容与方法,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水平上,了解园林生态首先应该从植物所处的环境出发,介绍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重点阐明与园林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各主要生态因子的基本特性,包括光、温度、水、土、大气等,以及它们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引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概念。然后介绍园林生态系统,阐述园林生态发展的现状,园林生态研究的对象(造园、城市绿化、大地景观)。最后展望园林生态学发展的趋势。,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并且需要我们在一些主要城市进行园林生态的实践,使实践与理论有机结

11、合在一起。,三. 园林生态学的产生,4、园林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园林生态学是一门交叉的应用型学科。根据许多学者的一般共识,园林生态学是为人类服务的一类应用性的生态学,它涉及的学科很多,如生态学基础、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土壤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人类学等,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入,学科种类还在不断增多。,三. 园林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四. 生态园林概述,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 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 二、 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 三、 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四. 生态园林概述,知识应用-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调查,THANK YOU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