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磁现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5138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磁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磁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磁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磁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磁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磁现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磁现象教学设计焉耆县第二中学 刘黄新教材分析:磁现象是人教版九年物理下册第二十章电和磁的第一节。内容包括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等概念以及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后续学习的知识基础;在研究磁体两端磁性最强时用转化法进行研究,是后续实验常用的方法之一。授课过程强调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强调我国上海磁悬浮列车有德国承建,激发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渗透德育教育。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来感知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学情分析1、年龄特征: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具有强烈的操作兴

2、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2、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学过有关磁现象的初步知识,通过近一年的物理学习,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学习并不陌生。3、技能基础:学生通过近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历了多次实验研究过程。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把握实验条件、分析总结规律、解说实验过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能运用指向性辨别方向;2、知道磁极,能判断磁体的南极和北极;3、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了解磁化现象,能将钢针磁化。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自学、检测、实验、交流、展示等环节,运用“转化法”研究物理问题,体验物理实验过程,实

3、践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名族自豪感,强调我国上海磁悬浮列车有德国承建,激发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2、通过合作实验和展示交流训练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二、重难点:重点 实验得到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自学课本知其然,实验验证知其所以然,所以以实验为教学重点。主要通过操作实验和交流实验来突破)难点 了解磁化现象。三、实验器材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大头针、硬币、铝块、铜块、木块、纸片、橡皮擦、铅笔、细线。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什么是力2、两个物体要产生力的作用一定要相互接触吗?请举例说明:设计意图:

4、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二)、新课导入巧取硬币:水杯中有一硬币,手不能沾水,水不能倒掉,怎样把硬币取出来?设计意图:利用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承接复习旧知,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磁力。(三)、自学新知:学习目标:1. 了解简单的磁现象,了解磁化现象。2.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 通过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设计意图:让学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完成哪些任务。自学新知一阅读119页-120页磁现象部分,讨论并结合生活中的见闻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叫做磁性?什么物体叫磁体?2、什么叫磁极?每个磁体有几个磁极?它们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3、如何区分N极和S极?4、什么叫

5、磁化?生活中我们用过哪些被磁化的物品?(指出自学内容,说明自学要求,巡视学生自学,提示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小结。)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方向的进行自学,重点内容可以用笔勾画,有利于学生快速的自学。自学新知二实验探究 探究一: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铁块、铜块、铝块、木块、硬币、大头针、橡皮擦、塑料、纸片等等,探究磁铁能够吸哪些东西? 探究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桌面上,将条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手捏磁体的中部慢慢提起,观察现象。 探究三:支起的小磁针,不要让其它磁体靠近它,使它在水平面内自由地转动,观察它静止时的指向,观察其他同学小磁针的指向。 探究四:将一条形磁体用细绳悬挂,另一条形磁体靠近悬挂的磁体,观

6、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探究五:用磁体吸引大头针,观察被磁铁吸引的大头针能不能吸引其他大头针或铁钉?设计意图:尽量增大实验的可见度,加强学生交流、合作,观察,分析及表达能力。(四)、检测新学:1、物体能够吸引 、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 。2、磁体上 的部分叫磁极,磁体有 个磁极。3、指南针就是用 制作的。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 极,又叫 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 极,也叫 极。4、磁体的N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体的S极,磁体的N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5、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 ,人造磁体是采用这种方法获

7、得的. 设计意图:对学生自学内容进行检测,掌握学生自学效果,同时教师点拨需拓展的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上课过程不在是教师的“一言堂”。 (五)、巩固新知:1用一根铁钉靠近小磁针的N极,它们互相吸引,由此可判断 ( ) A铁钉有磁性 B铁钉无磁性 C铁钉可能有磁性,可能无磁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钢条靠近磁针的某个磁极时,发现该磁极被排斥,则这钢条 ( ) A一定具有磁性 B一定没有磁性 C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磁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磁铁吸引住两根铁钉的尖端,那么两根铁钉的另一自由端会 ( ) A、如甲所示 B、如乙所示 C、如丙所示 D、如甲、乙都可能4如图所示,两个条形磁铁

8、A、B分别吸着一枚大头针,由图可推知:A、B为_名磁极;若将A、B相连,则大头针会_(填“落下”“仍吸住”),这是因为_。5.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下图表示从S极到N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简介磁性材料及其应用了解这方面的常识还是很有必要。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五、课堂小结学生自己小结本课收获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该课内容较多,比较零碎,各部分知识内部联系比较紧密,环环相扣,需要我们明了知识内容间的逻辑结构,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尽量排好顺序。由于磁现象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认识起来不会存

9、在什么大的困难,但它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还很肤浅,有的还不统一,所以加强演示实验还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生活中一些记录磁信息的东西,学生比较新奇,他们见得也不多、不全,我上课时都拿一些磁卡之类的东西展示,学生的兴趣能得到很好地提高,这是个省力又能取得不错效果的方法。教学过程学生先自学,简单知识点检测,学生探究、衍生的知识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相结合,实验过程强调物理常用的实验方法-转换法。整堂课的设计思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复习旧知是两个物理产生力的作用一定要相互接触吗?引入新课的手不碰水将硬币从水中取出,前后承接,引入磁现象。让学生自学初步认识磁具有的性质。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到磁体的性质,教师对学生描述用语进行规范。巩固新知加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磁性材料,讲解磁化的方法,接触和靠近磁体、在磁体上沿某一方向摩擦,最终使物理知识回到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