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福州故事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44952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6.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班会-福州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主题班会-福州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主题班会-福州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主题班会-福州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主题班会-福州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班会-福州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班会-福州故事(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纳百川,壁立千仞,-林则徐,福州故事,-主题班会 九年(5)班,福州景点,福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区中心区域,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人称为“福建园林明珠“,名列全国36个西湖前茅。,福州西湖公园,西湖公园特色景观,环湖步行道,福建博物院,西湖公园特色景观,西湖书院,神秘雕像,马尾船政局,又名福州船政局,福建船政局,是1866 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前后学堂由左宗棠创办,数月后左宗棠奉调西北,由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胥)主持。,福州温泉,福州的温泉凭借着福州有利的盆地地形及丰富的降水量,名列三大温泉区之一。福州创

2、建“中国温泉之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温泉资源丰富、分布广、开采历史悠久,具有储量大、水温高、水质纯净等特点,且位于市区中心,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独一无二。,贵安温泉、源脉温泉园、溪山温泉、桂湖美人谷温泉.,“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鼓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 “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福州三宝,一、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中国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 于2006年入选国家物质文化遗产。 脱胎漆器的最大优点是:美观、不怕水

3、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轻。,二、牛角梳 牛角梳是以牛角为原料,手感好,厚实,牛角色泽圆润,不起静电。 每天用牛角梳头,可以起到按摩头皮和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紧张和疲劳情绪的作用。,三、油纸伞 油纸伞是取其圆满的意思,作为人们遮日避雨、驱恶避邪的象征。 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1),福建省侯官(当今福州市区)人1,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晏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之类,是满清帝国挨末阶段个政治家、思想家搭诗人,做官做到一品,到湖广当总督、还当过陕甘总督搭云贵总督,两趟

4、受命钦差大臣;因为伊主张严禁鸦片搭反对英国人,畀后来个宣传青睐,现在界当成“民族英雄”。,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澳门路16号,原是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林文忠公祠,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后,该祠屡被占作他用。1982年,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辟为林则徐纪念馆,对外开放。,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1-2 、新法家代表人。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 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故居位于福建福州市鼓楼 区郎官巷,侯德

5、榜,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19031906年),得姑妈资助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1907年,他曾到上海学习了两年铁路工程。毕业后,在当时正施工的津浦路上谋到了一份工作。1911年,侯德榜弃职并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10门功课1000的优异成绩誉满清华园。,侯氏制碱法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誉,得到普遍采用。变换气制碱的联碱工艺,是我国独创,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

6、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小桔灯等,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镇海楼,省图书馆,五一广场,南公园,火车南站,西湖公园,鼓山大桥,中亭街,旗汛口,三坊七巷,俯瞰福州,东街口,荔枝肉,唐玄宗的妃子,姓江名采苹,莆田人氏,深得玄宗宠爱。因癖爱梅花,唐玄宗昵称她梅妃。莆田离长安,遥遥几千里。怀乡的原

7、因,数日来梅妃郁郁寡欢,毫无食欲,日渐消瘦,随从们也是干着急。多亏了从家里带来的厨师老蒋头,从丫鬟口里得知情况后,精心研究,彻夜揣摩,第二天中午做了一盘貌似荔枝的溜肉段,方使梅妃喜上眉梢,大开胃口。唐玄宗听说梅妃怀乡及爱吃荔枝,忙下令,从莆田飞马调来荔枝一饱宠妃的口福,于是也有了后来的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从此,荔枝肉便是梅妃宫里的一道佳肴,后来安史之乱,梅妃不幸罹难,宫廷之中便断了这种做法。倒是厨师老蒋头死里逃生回到了莆田,这道菜才得以在莆田流传下来。,肉燕,相传,早在明朝嘉靖年间,福建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家居山区,吃多了山珍便觉流于平淡。于是,他家厨师取猪

8、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蕃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煮熟配汤吃。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觉滑嫩清脆,淳香沁人,连呼“大妙”,忙问是什么点心,那厨师因其形如飞燕而信口说“扁肉燕”。后扁肉燕与鸭蛋共煮,因福州话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寓意“太平”,而又有“太平燕”之说。,佛跳墙,“启坛荤香飘四邻,佛闻弃掸跳墙来。”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为福州老牌“聚春园”所创。 从前有一个富翁携带全家男女老少前来聚春园。一是慕其名,二是为了显示阔绰,点了所有的名菜。厨师便来了一个两全俱美的办法,考虑到将全部名菜上完肯定吃不了,而采取每菜一小点,合起来煨在一起端

9、到桌上。老富翁一看竟是一盆大杂烩,怒责酒家。但酒家的掌柜是一个小伙子,聪明伶俐,有随机应变之才。便说:“老先生一脸福像,真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现在全家团圆,子孙满堂,真为福寿全也,故借此名菜献上以祝贺先生。”富翁听之大喜,食之果然大开胃口。如是便到处夸奖此菜,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很快就传遍了神州大地。 几名秀才也慕名到聚春园来订了“福寿全”,去野外聚餐。既是春游,也是吟诗会。但是菜冷了,只有用火煨热。因而浑香飘溢,飘进了田野,飘进了寺院,飘入了僧人的肺腑。寺里的僧人禁不住诱惑而偷偷跳墙出寺,和秀才们共享美酒佳肴。一觞一咏,情尽乐极。一秀才吟出:“启坛菜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10、而使“福寿全”改为“佛跳墙”沿袭至今。这个名菜之名可谓贴切之致,恰到好处。,福州鱼丸,古时候,闽江之畔有个渔民。一天,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经商,船出闽江口,进了大海,正遇台风袭击。船入港湾避风时,不幸触礁损坏。修船耽延了时间,粮断了,天天以鱼当饭。商人叹道:“天天有鱼,食之生厌。能不能换换别的口味?”船妇说:“船上粮已断,唯有薯粉一包。”心灵手巧的船妇便把刚钓到的一条大鳗鱼,去皮除刺,把鱼肉剁细,抹上薯粉,制成丸子,煮熟一尝别有风味。 事后,这位商人回到福州,便在城里开设一家“七星小食店”,特聘这位船妇为厨师,独家经营“鱼丸汤”。开头,生意并不兴隆。一天,一位上京应考的举子路过此店就餐。店主热

11、情款待,捧出鱼丸。举子食后,颇觉味道极美,便题赠一诗: 点点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游客迷。 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 店主将诗挂在店堂上,宾客齐来品尝。从此生意兴隆,小店日日春风。“七星鱼丸”也从此得名。,八宝芋泥,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时,英、德、美、俄等国的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特备了西餐凉席“招待”林则徐,企图让林则徐在吃冰淇淋时出丑。事后,林则徐也设丰盛筵席“回敬”这些领事先生。几道凉菜过后,端上了一盘颜色暗灰而发亮,深褐又光滑,似两条鱼颠卧其中,不冒热气,犹如冷菜。一位外国领事拿起汤匙舀了一勺,往嘴里一送,烫得两眼发直,吐都来不及;又听得“吱

12、”一声,只见另一位领事的嘴唇也烫出了一圈红红的“花边”,其他客人都给惊呆了。这时,林则徐漫不经心地站起来介绍说:“这是中国福建的名菜,叫做太极芋泥。”,拗九粥,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 这是什么?“, 目连随口答道“这是黝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 “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黝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 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