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氮基保护气氛辊底式炉讨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04247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氮基保护气氛辊底式炉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年整理】氮基保护气氛辊底式炉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年整理】氮基保护气氛辊底式炉讨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氮基保护气氛辊底式炉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氮基保护气氛辊底式炉讨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氮基保护气氛辊底式炉讨论时间:2010-09-03 点击: 166次本文转自:网友慕山慕水 氮基保护辊底炉轴承热处理生产线(俗称辊棒炉)是轴承热处理用的设备,适合于中大型号轴承套圈,最早引进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当时的机械部轴承司代表国内哈、洛、瓦等四个轴承厂联合向外商招标,当时一个重要的条款就是要求中标厂商本文转自:网友慕山慕水氮基保护辊底炉轴承热处理生产线(俗称辊棒炉)是轴承热处理用的设备,适合于中大型号轴承套圈,最早引进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当时的机械部轴承司代表国内“ 哈、洛、瓦” 等四个轴承厂联合向外商招标,当时一个重要的条款就是要求中标厂商“公开关键技术” ,也正是因为这个条款日本

2、、美国等厂商不能同意,所以当时的“奥地利爱协林 ”中标,同时向这四大厂提供了 5条生产线。但以当时的控制技术,完成辊棒炉如此复杂的动作比如“慢动、快动、摆动、倒退、窜动、窜动同时摆动”等等相当不容易,当时的设备有传动电机21台,电磁离合器有32台,超越离合器47台,只一张传动原理图就像蜘蛛网一样,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当时瓦轴第一台设备,老外调试动作就用了半年之久,也正因此“辊棒炉”当时得到“炉中之王” 的称号。这5条生产线陆续投产后,轴承的热处理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在轴承行业得到认可,拥有“ 辊棒炉”也成为当时个大轴承厂追求的目标,当时的西北轴承厂从日本“中外”炉引进一条,哈轴又从“日本光洋

3、” 引进一条。因为当时的引进价格都是“天价” ,而当时的任何一个国内的电炉厂都没有实力(或者说没有胆量)仿制,所以“瓦轴” 、 “洛轴”的老一辈热处理技术人员开始在爱协林公开的部分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自己测绘仿制,“瓦轴 ”自己仿制了2条生产线, “洛轴”自己仿制了1条生产线, “洛轴”又为“福建龙溪”作了一条生产线。西北轴承厂测绘中外炉设备,自己仿制了2条生产线(落料部分为斜滑落料与原设备不同) 。这些仿制设备都得到了较好的使用。但因为前面讲过的设备本身的复杂性,加之国产电磁离合器、超越离合器等的元件问题,设备故障率较高。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这些老一辈热处理技术工作者能够敢于挑战“炉中之

4、王”并得到成功,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此我向所有参与过“辊棒炉”国产化工作的前辈们说一声:“前辈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你们的挑战精神、你们的勤奋、你们严谨的科研态度、你们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因为当时这些仿制设备的出现,我国从80年代初到90 年代中,大约有15 年时间没有在花“天价”引进这种设备。后来,当年仿制辊棒炉的那些前辈陆续退休,分散到各地做了“高级顾问”,技术力量分散了,加之当时各大厂仿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使用” ,所以辊棒炉的国产化始终没能形成一个“持续的产业” 。到90年代末,重庆长江轴承厂,开始向“ 北京爱协林”订购了一条辊棒炉,辊棒炉开始了由合资

5、厂在国内生产的历史。从重庆长江这台辊棒炉开始,辊棒炉的传动技术得到提升,首先是大量采用变频器,淘汰(或基本淘汰)电磁离合器、超越离合器,简化传动的机械环节,同时又 PLC、变频器等先进的自控手段实现复杂的动作,此次,用先进的对射光栅取代原来的机械“物料探测器”,并且采用了“涌泉式淬火” 油槽。可以将从这条炉子开始辊棒炉从1.0版升级到 2.0版。但是,因为重庆长江轴承是“冷碾轴承” ,加之对“涌泉式淬火”并没有摸透,所以这条生产线在控制变形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虽然重庆长江这台辊棒炉并未达到理想效果,但是轴承行业第二轮购买辊棒炉的高潮却再次掀起。不久,万向汽轴、万向特轴、烟台铁木肯、天

6、水轴承、龙溪轴承等纷纷向爱协林订购该设备,瓦轴更是一次采购4条线,辊棒炉的第二次春天到来了!上述厂家基本都是直接像北京爱协林定点采购,只有2002年吉林公主岭轴承厂因资金预算较低开始向社会公开招标。当时参与投标的厂家竟有十多家,不管“会做不会做,做过没做过”,包括:南京长江、南京年达、中门子、金舟、三永、迦南、北京建通盈动、爱协林等都参与了竞标,可见当时大家都看好辊棒炉未来市场,想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既然那么多轴承厂家青睐于辊棒炉,又有那么多设备厂想发展辊棒炉,那么对于轴承套圈淬火辊棒炉于其它设备(如网带炉、铸链炉)比到底有什么优势呢?我个人认为主要的只有3点:1、工件在辊棒炉中加热淬火的过程

7、中一直处在辊棒上,所以百分百避免工件的碰伤。2、加热室前后全部密封,前部有换气室,所以保护介质消耗少,真正作到不脱碳、不氧化。3、工件随辊棒垂直进入淬火油槽、同时窜动(摆动) 、油流控制导向流速,所以工件变形相对较小。在当时参与公主岭招标的众多设备制造厂家中,真正有实力制造辊棒炉的厂家有几个呢?我个人认为只有两家半:爱协林、北京建通盈动、杭州金舟只能算半家。先说杭州金舟,网带炉在轴承行业普及率很高,辊棒炉也给浙江天马、山东沂蒙等做过几条,但他们的辊棒炉落料方式是斜滑方式不是垂直方式。斜滑方式和垂直方式到底从技术上有多大区别?可以讲,斜滑方式的辊棒炉就像网带炉一样工件在辊道上以同一速度前进加热,

8、到落料口时逐次滑落到淬火槽,前门不能密封,内行人马上可以想到这样的炉子是辊棒炉的外形,但却是网带炉的实质,前面讲得辊棒炉“无磕碰、不脱碳、小变形”的优势根本不具备。但是这种斜落料的辊棒炉也就没有了“慢动、快动、摆动、倒退、窜动、窜动同时摆动”等一系列动作上的难度,主炉只用一个变频电机传动就可以了,动作传动完全像网带炉一样。所以我说杭州金舟只能算半个厂家,其生产的斜落料辊棒炉只是具有“辊棒炉” 外形的“网带炉”而已。真正能作的两家,爱协林就不用说了,另一家是北京建通盈动,该公司已在点评多用炉一文中讲过,在此不再啰嗦。他们在“多用炉” 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后,开始把眼光投向辊棒炉,这次他们吸取多用炉的

9、经验教训,分别通过公开渠道花重金购买了“瓦轴” 、 “洛轴”当年测绘的两套图纸,又从韩国一公司购买了辊棒炉全套技术,解决了辊棒炉的技术来源问题,并在杭州人本作出了第一条辊底炉生产线,然后陆续给新昌皮尔、广东韶关、山东梁山、北方工具、人民轴承厂等提供了几条生产线。从此打破了爱协林基本垄断辊棒炉市场的局面。上面谈到辊棒炉具有许多优势,但其在轴承行业的占有率相对网带炉讲却小的可怜,初步统计应该不到5,是什么原因造成辊棒炉未能在轴承行业大面积推广呢?我认为原因有三条:1、价格相对较高,同样产量(400KG/h)的网带炉价格在120 万150 左右,而辊棒炉爱协林需要450万,建通盈动的也要300万以上

10、。制造成本不能下降,价格偏高是制约辊棒炉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2、淬火油厂家没能重视辊棒炉的油品开发也是一个原因。本来淬火油厂家对轴承热处理用油的技术投入就不够,向好富顿、德润宝主要面对齿轮行业,其油品用于轴承淬火并不是特别合适。 “出光”“油脂”在轴承行业有所研究,但主要是面对网带炉用油。对于“辊棒炉” 这个新生事物,众多淬火油厂家谁也没有做过专题研究,也没有专门推出一支油品针对“辊棒炉” 。国内一些淬火油厂家如“大连海孚” 开发过专门的油品,因为价格作不上来,所以在“淬火颜色”“光亮度” 等细节问题也只能是马马虎虎。3、轴承行业中“某些权威 ”学术寻租,已成为一些网带炉生产厂的既得利益者,只

11、顾推荐和其利益相关的某某厂的网带炉,诋毁辊棒炉的优势。而一些本身技术实力稍差的轴承厂往往把“权威”的话当成圣旨。岂不知这年头有些“权威 ”也和“J 女”一样,只认钱,不认技术了。在此,我希望辊底炉生产厂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设备性价比;有前瞻眼光的淬火油厂家也要尽快针对辊棒炉用油开发出一支油品;另外请大家看清某些“权威” 的嘴脸,别听他们忽悠;这样辊棒炉在轴承行业的普及则指日可待。想想 SKF 为什么干滚动体都用辊棒炉,你就知道辊棒炉的普及对我国轴承行业有多么重要了。辊棒炉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前文已经讲过,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辊棒炉开始,经历了“ 机械复杂” 的1.0 版到现在普遍使用的“机

12、械简单” 的2.0版本,那么辊棒炉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3.0版的辊棒炉是是那么样子呢?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向:一、冷却部分进一步拓宽思路,发展硝盐淬火或模压淬火高压气淬。1、硝盐分级淬火或等温淬火目前在世界知名轴承品牌如 SKF、FAG 已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也是他们提高轴承综合性能的重要法宝之一,而我国出铁路轴承、轧机轴承等大型轴承外其它轴承很少采用硝盐淬火。其实除上述领域外,硝盐淬火相对于中型轴承、圆锥轴承、甚至一些中小型轴承都具备油淬火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硝盐熔液具有近乎理想的冷却曲线,高温段没有“蒸汽膜”区,冷速快,MS 点以下等温冷速慢,既能保证快速组织转变不出现屈氏体,又能将

13、淬火变形降为很小。而且冷却速度的调节相当方便,调整硝盐熔液中的含水量就可以了。并且,硝盐的价格也远远低于淬火油。这种辊棒炉目前国内已有,北京建通盈动给人民轴承厂做得已投产,爱协林给大连 SKF 造的也开始安装、调试了,西北 FAG 目前正在调研,准备上1000KG/h 的硝盐淬火辊棒炉生产线,几个新兴的内资高起点轴承厂也把眼光瞄准了这种炉子。我个人认为这是辊棒炉下一步发展方向之一。2、辊棒炉配淬火压床自动线。降低淬火变形的另一个主要途径就是“ 模压淬火”。由辊棒炉加热,自动分多路到淬火压床然后自动清洗、回火。这种生产线因为要求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纲领,所以目前国内使用的不多。我知道哈轴有一条“

14、光洋” 的模压辊棒炉,但好像也多年未用了。烟台铁木肯是采用转底炉加淬火压床,类似齿轮行业用的,产量无法和辊棒炉相比,南口 SKF 有一条推盘炉加模压淬火,对渗碳轴承适合,对普通轴承远没有辊棒炉方便。我相信随着我国轴承行业的整合,规模不断扩大,这种炉子也会很有前景。3、辊棒炉加高压气淬。我说句许多轴承行业的前辈不高兴的话,我觉得我国轴承行业远没有齿轮行业更重视热处理,轴承热处理一直跟着齿轮热处理后面跑。比如:保护气氛炉在齿轮行业已成为基本设备,而在轴承行业还有50以上用空气炉;可控气氛渗碳炉在齿轮行业也很普及,轴承行业许多还用数煤油滴数的炉子。分级淬火油在齿轮行业也很普遍,可轴承行业用分级油会感

15、到很新鲜。所以我就想既然高压气淬在齿轮行业有应用,对控制变形起到很好作用,那么对于薄壁轴承为什么不能高压气淬呢?当然这目前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想法,或许不对,搞轴承热处理的前辈如果对此想法有兴趣,欢迎一起探讨。上述三种思路有些已经实现,有些还在探索,但我个人认为这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这样的辊棒炉我认为可以成为2.5版本,还不能称 3.0版!前面介绍了1.0版、 2.0版、2.5版的辊棒炉,那么3.0版本的辊棒炉会是什么样子呢?其实这种 3.0版的辊棒炉在 SKF 已经诞生多年了,主要特点如下:1、辊棒直径小10-15mm;辊棒间距小 15-25mm,所以作小轴承也不用料筐,辊棒采用耐热钢或陶瓷或钢瓷复合材料。2、辊棒分组,可以方便的不停炉更换辊棒组。3、主要是采用工艺有革命性突破, “高温加热、快速通过、到温出炉、保温时间近乎为零 ”。4、淬火采用热油或硝盐。目前,这种辊棒炉的制造技术国内已掌握,但到目前还没有一台产品。为什么呢?材料问题!因为材料没有保证,所以国内任何一家轴承厂都不敢采用“高温加热、快速通过”这种工艺。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气体解决方案!热线电话:022-237076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