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讨成果解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410662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讨成果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讨成果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讨成果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讨成果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讨成果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讨成果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讨成果解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讨成果总结一、 成果研究的背景和思路(一) 背景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改革已是所有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就业率下滑,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大约有三层找不到工作。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主要问题是供求问题不平衡。就目前而言,全国而言情况仍然不乐观。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是招生规模扩大,供求的总体不平衡。这与宏观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控制不当有关系,教育厅的领导对这点不一定认可,但有数据,扩招确实给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困

2、难。扩招毕业生出来以后学生一年二年没事做,第三年依然如此,累积就业率下降10。2、 是结构性就业困难。专业设置不合理,社会需要的专业,学校不培养这个专业的学生,培养的学生社会不需要,造成我们国家结构性就业困难。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和学校各占一半责任。有的专业成本很高,学校开不起,政府的专项政策性补助缺位。同时,学校的课程设置也需要改革。3、 是专业对口,但学生专业知识陈旧,职业技能差。企业认为毕业生不好用,不能用,造成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与学生的知识技能有关。软技能不软,硬技能不硬,这是我们的教育问题,课程的内容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需要改革。4、是有业不就,主动失业。学生的职业观有问题,就业指导没做

3、好。5、是无业就消极等待,创业教育开展的不够。综上所述,加之社会需要的高职人才规格变化。这些都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来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如何来实现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为社会造就大量新的失业者。(二)思路1、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改变教育思想。2、根据对区域经济特点和行业需求的调查和分析,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确定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分析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3、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强化实践环节。4、为以实践环节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配备完善的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

4、通过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工学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实践环节。二、 成果的基本内容(一)课程体系的建设厦门华厦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自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理论上探索与实践研究,并取得一定效果。具体表现以下两个方面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建设以实践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的宗旨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把握人才市场对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专业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为使传统的专业设置更具有针对性、适应性,我院采用间接调查(主要收集网络信息资源)和直接调查(

5、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及实地走访)对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专业人需求状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为了实现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即首先了解企业对会计及会计相关岗位的需求,然后进一步分析岗位需要的能力,从而据此来确定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图1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方向)课程体系形成图工作岗位其他审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办税员出纳岗位职业能力会计数据审计基础能力财务信息管理分析能力会计软件操作能力纳税申报能力报表编制能力成本计算与控制能力凭证填制账簿登记能力建账能力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实践环节素质环节分项实训基础实训综合实训创新实践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专业理论教学专业基础理论教学技能大赛

6、社会调查毕业设计就业指导技能考证等2、课程体系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达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的目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实践内容与职业证书挂钩,推进双证书制度,体现职业性本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校三年内除了领到学历证书以外,还必须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领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争取部分优秀学生在毕业之前通过全国会计初级职称考试,取得初级会计职称。为此在课程编排上,努力使学生能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就参加并提前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提前进入社会实践,保证毕业时“双证”齐全,为毕业时的选择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表1会计(

7、会计电算化方向)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对接情况表行业要求专业要求考试类型考核科目培养方案中的对应课程取得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统考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实训/经济法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职称全国统考会计实务/经济法(含税法)财务会计/企业税制助理会计师证珠算五级地方统考加、减、乘、除珠算算法计算技术与点钞珠算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证珠算协会考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英语教育部统考英语B级考试大学英语英语B级证书计算机教育部统考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学计算机计算机一级等级证书(2)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将比赛项目引进课程实训,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

8、学生的实践水平。参加大赛获奖具体情况如下:2006.3 荣获海峡两岸珠算通讯比赛优秀组织奖2006.12 荣获福建省第十届高职技能竞赛会计电算化大赛一等奖2008.3 荣获海峡两岸珠算通讯比赛优秀组织奖2008.4 荣获厦门市地税局、团市委和闽南之声广播联合举办“税收与民生”青年地税知识竞赛二等奖2008.12 荣获福建省第十二届高职技能竞赛会计电算化大赛两项一等奖(3)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利用企业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已和8家企业签订了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构建了较完善的校企合作网络。依协议规定,每年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训。表2 产学研合

9、作单位一览表序号合作单位名称校企合作联络人联系电话1厦门华诚会计师事务所刘爱莲董春凤2厦门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刘秀宜范纬婷3厦门思明区财政财务服务中心施斌4漳州众诚会计师事务所余志红5泉州星辰税务师事务所刘明英6厦门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方显7厦门金友诚软件有限公司林云辉8厦门中税税务师事务所刘志贤除了积极推动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本专业还与厦门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长期稳定、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2007年5月,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双方共建厦门华厦学院校内U8ERP实验室。基于U8ERP实验室这个平台,双方在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企业内训方面进行多项目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目标。(二

10、)课程改革与实施1、教学内容的改革(1)基础会计学课程改革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类专业重要的基础入门课程,同时亦是众多财经类文科其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2001年我院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正式建立,该课程在此背景下开始了自身变革。我们首先针对原有课程过分注重理论识记、实际技能操作不足的缺点,更换了原有教材,并在新教材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旨在加强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的单项实训课堂手工实训。2003年9月,会计专业小组开始了基础会计校级精品课程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在教学内容方面,对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将课程的整个内容进行了知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对课程按照会计类专业和非会计类专

11、业学生两大类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修订了新的课程大纲;在教学环节方面,尝试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课外查阅资料、课外小论文等方的结合,鼓励和推广教师在授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且在教学中使用财经模拟实验室;在课程考核方面,全天开放实验室,实验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平时的实训情况,给出平时成绩,会计实验结束后,学生要写出实验总结报告,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和实习总结,并给出相应的分数评定成绩。2005年迄今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纳入到我院校级精品课程之列,2007年该课程已经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税务会计案例课程改革税务会计是融税收法规和会计学为一体的专业会计。随着学院会计

12、专业招生和就业供需两旺的良好局面的形成,会计专业的师资稳步增长。近几年我们不仅增加了有企业工作经历,并拥有高学历的专职教师数量,还同众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邀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给学生开设专业讲座。在这种背景下,税务会计的课程发展逐步成熟,专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根据背景知识调整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还尝试和完善了课程案例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增强了学生在涉税业务处理,纳税调整核算及纳税申报三个方面的基本技能。税务会计课程已于2006年5月被确立为学院的精品课程。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到2008年,税务会计在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建设了两年,并按照省

13、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的所有上传资料均已到位。尤其在实训环节建立了系列完整的从实验实训指导书、实验实训题目及辅助案例配套的教学资料,实训课程内容的建设有成效,有特色,深得学生的好评。根据2008年4月最新的课程授课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表示满意,认为教师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能根据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80%以上的学生认为经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后,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3)财务管理课程改革2005-2006学年上学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根据课本教材

14、内容外,开始结合部分社会热点话题开展案例教学。2005-2006学年下学期,在初步尝试案例教学后,本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发放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有关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案例资料,如顾雏军的“格林科尔”事件、唐万新的“德隆事件”等、同时还布置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案例资料,如陈玖霖的“中航油事件”、戴国芳的“常州铁本事件”等,力图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讨论,使学生充实当前较新而教材尚无的一些理财工具、拓展他们的思路、并了解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本专业知识、训练他们的职业应用能力。2006-2007学年上学期,在期中即布置供学生选择的课题:关于设立童装(运动鞋)的可行性报告,在给定一

15、些相关信息假设条件下令其运用所学的投资项目评估等相关知识,进行社会调查、收集相关信息,而后做成投资项目评估报告,该部分内容作为期末考试的最后一个大题,从成绩方面给予压力与激励。本次改革涉及05级会计4个班,从学生上交的评估报告看,这种方式的变更还是比较成功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亲身认真深入市场进行调查,并能够真正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我院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充分肯定的。通过测评,在校生对本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在92.5% 以上。(4)管理会计课程改革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林泓老师对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以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对某个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的德尔菲预测法自行选择一个命题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命题的选择、小组讨论以及案例的分析,促使学生不仅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在团队合作等方面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