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369284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学目的:认识自我,重视自我意识的养成。教学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重点难点: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形成。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结合案例进行理论讲授;讨论。课 时:2学时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具体来说,包括对自己三个方面的认识:生理状况(如身体状况和外貌特征)、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

2、能力、行为习惯等),以及人际关系状况(如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自己的社会地位等)。自我意识包括本质的自我与自己的外表和行为的区别,我们以此确定自己,并在生活经历、反省体验和与他人的交往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对于任何青年人来说,自我意识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在这一年龄能够比较正确而客观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才可能在将来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心态步入社会。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二、自我意识的形成(一)自我意识萌生时期(8个月3岁,主要是生理自我的发展)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例如,婴儿咬自己的手指、脚趾,咬到自己哭出来,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婴儿一般在8个月龄左右,生理自

3、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到l岁左右,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1周岁以后,儿童逐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一般到2岁左右,儿童逐渐学会用代词“我”来代表自己。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形成时期(3岁14岁,主要是社会自我的发展) 3岁到青春期这段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步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他们开始能意识到

4、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三)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14岁23、24岁,主要是心理自我的发展)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春后期大约十年时间,是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自我观念渐趋成熟。这一时期,个人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1)自我意识分裂为观察者的我(I)和被观察的我(me),因而个人就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认识和评量自己的心理活动。 (2)能够透过自我去认识客观世界,即由自我的观点来认识事物而不是从他人的观点去评量事物。 (四)自我意识完善时期 如果说青春期自我意识是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那么青年期之后个体的自我意识则是完善和提高阶段,

5、这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局限性、矛盾性和片面性所决定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一个人人格成长的过程,忽视了每一阶段的健康成长,都会给一个人终生带来遗憾。三、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3个心理成分构成。这3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一)自我认识认知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它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 (二)自我体验情绪 自我体验是通过认识和评价而表现出来的情绪上的感受,其中

6、包括满意或不满意、自尊、自爱、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羞怯、自卑等。在人的生活体验中,不仅有肯定的情绪体验,也有否定的情绪体验。而且还要按照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或角色体验多种不同的情绪。 (三)自我控制行为 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控制表现为意志方面,就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调节,从而了解自己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如何克服外部障碍与内部困难采取什么手段实现自己的决定。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进入青春期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会出现一个分化冲突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趋于成熟的过程。(一)自我意识的分化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尚

7、未分化的整体,其意识内容主要停留在对自己外部行为和自己与周围关系的外部特征上。进入青年期,原来在儿童、少年时期统一不可分割的自我意识一分为二:一是理想自我,它是根据主观的自我和主观感受的社会现实所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达成的自我状态。理想自我是处于观察者的地位,也就是“主体我”(I)。二是现实自我,它是指当前实际所达到的自我状态,即我现在是什么样的人。现实自我处于被观察者的地位,是理想自我所要观察的对象,也就是“客体我”(Me)。理想的自我是一个人按照道德标准和社会要求形成1关于他想成为一个什么人的总观点,它与现实的自我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现实的自我,是关于他们确实像什么人的思想和态度。

8、在自我分化阶段,如果主体我与客体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便不能确定,积极的自我概念也不能形成,青年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一定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或心理上的不适。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自觉、不果断的。他们可能忽而只看到自己的这一方面,又忽而只看到自己的那一方面;时而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时而又不能这样做;时而肯定自己,时而又否定自己;时而感到自己什么都行,时而又感到自己幼稚无能;时而步入憧憬境界,对自己的现实缺乏意识,时而又厌恶自己长大而留恋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和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而对自己充满自信,时而又感到自卑;要求有属于自己空间又渴望

9、被理解被接纳。处在自我意识分化中的高职大学生较之童年和少年有了更多的烦恼和痛苦,其实痛苦是成长的代价,痛苦是成长的收获,痛苦是开始成熟的标志。它使大学生开始审视和探求自己微妙的内心世界,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和观点去认识和评价外部世界,开始有自己的价值探索和追求,产生了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紧迫感和实现自我目标的内驱力。此时如果个体的理想自我(主体我)和现实自我(客体我)能保持大致的平衡,也就是说,个体真正能力、性格、欲望能如实地表现出来,个体便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出现在别人面前,既不用掩饰自己的努力,也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实际能力,促进个体健康发展。但也常常会出

10、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失衡感。 总之,自我意识的分化促进了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的主体性的形成,从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合理地调节自身的言行奠定了基础。这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二)自我意识的冲突 自我意识的分化,使青年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方面和细节,发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发展阶段,自我形象不能很快确立,自我概念不能明确地形成,因而自我冲突加剧,表现为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强烈的不安感。 归纳起来,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大学生富于理想、志向远大、抱负宏伟、成就欲强,对未来充满了

11、憧憬,一旦发现现实自我在许多方面不符合理想的要求时,就会苦恼不安。这中间的强烈反差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产生不竭的推动力,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不断追求、进取、攀登,使现实自我不断趋近理想自我。2、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3、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4、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5、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冲突(三)自我意识的统一 由自我意识的分化带来的种种矛盾冲突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也是大学生迅速走向成熟的集中表现。自我意识矛盾冲突一方面会使学生感到焦虑苦恼、痛苦不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他们设法解决矛盾,来实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由于个人的社会背

12、景、生活经验、智力水平、追求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冲突、统一的途径不同,其结果也不同,统一的类型也不同。由于自我的分化,导致了自我意识的矛盾性。因为理想的自我毕竟不同于现实的自我。青少年的自我通过矛盾冲突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即自我统一。自我的统一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形象。否则,便可能产生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对现实的自我夸大,而形成盲目优越、自大的特点,一是将现实的自我缩小,而出现自卑、退缩的心理特点。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任认为,在人格发展中,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整合的作用。他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认为,青少年期(13-18岁)面临的主要

13、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指个人对自身的本质、信仰和一生前后一致的比较完善的意识。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确定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应以其自我意识结构之间是否协调发展为重要指标。如果要素协调发展一致,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就高;反之,如果要素协调发展不一致、不统一,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就低,就会出现障碍。下面,将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来看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特点(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自我评价的客观性)1大学生更加注重对自己内在素质的认识2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在

14、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以肯定性评价为主4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从高估到走向平衡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的特点(敏感性和丰富性)1. 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水平渐趋稳定2.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较为强烈3.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敏感性大 (三)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特点(自觉性和独立性)1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与自我监督能力的提高2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社会性增加,更多的用社会标准要求自我3从高估和低估自我向平衡发展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缺陷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成熟、又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自我意识还在不断发展中,传统观念作用下的大学生,在当前多元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如果

15、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自省,容易出现各种发展的偏差,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扭曲的自尊虚荣 2消极的自觉自卑 3退缩的自主从众 4变态的自立逆反 6放纵的自我任性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养成(自组材料)一、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适1过分追求完美改善途径:1)树立辨证的认知观念。人人有缺点,任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再美的人也不会完美无缺,再丑的人也不会一无是处。一事不成功不等于事事不成功,一事成功也不敢保证事事都成功,完美永远只是相对的。所以不要过分苛求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要妄自菲薄。2)评价自己要有合理的参照系和正确的立足点不要老和比自己好的人相比,也不要总是和比自己差的人比,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和缺点,从而提醒自己不断努力,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完善自己。3)制定恰当的目标目标要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苛求自己,不被他人的期望和要求所左右。首先要基于自己并为自己而生活,然后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和他人造福。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期望是什么,这种期望是来自自我的本身能力和需要,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可能真正认清自己,规划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