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1)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6922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氯化钠案例研究 初中部 周银坤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内容。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毕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特别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教学过程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

2、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

3、识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一、教学背景分析及评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做进一步拓展:课题 1 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课题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归纳总结酸、碱、盐等化合物的知识,展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本单元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盐和化肥的同时,也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盐的检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以及化合物的简单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为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生活中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碳酸盐的检验);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本单元教学难点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评析:毕老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元素化合物学习的角度以及初高中衔接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该教师不仅关注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内容,而且还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做了铺垫,找到了预留接口,表明毕老师是站在了比较高的角度来看待九年级义乌教育教学的,具有大教育观。生活中常见的盐涉及生活中的物质很多,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区分出平常说的盐与化学上盐的区别,然后就化学上的盐进行分类学习,最终找到本节课学习的核

5、心内容碳酸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该教师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分析准确,为教学设计奠定了基础。(二)学生情况分析生活经验:零散的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盐的用途,错误地认为生活中的盐就是化学概念中物质类别的盐。知识基础:知道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碳酸钙和酸反应)的事实。学科能力:具备基本实验技能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知方式:由用途到性质,由性质到用途。评析: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学生学习新知识技能之前已有的知识技能即学生已有的基础,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学生的已有基础是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教师在对学生已有的基础诊断时,往往认为

6、,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就是学生已经具备的认识和能力,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有的是从课堂上学到的,而有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学生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有一些是不科学的,会对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起到阻碍、消极的作用。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所学知识已经知道了什么,特别是要找出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的生活概念,在此基础上,找出知识生长点,帮助学生澄清头脑中的错误的生活概念,建立起科学的概念。毕老师从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学科能力以及认知方式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分析,是比较全面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

7、较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进行探究,渗透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达到能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分析日常生活的化学现象和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教学目标及评析(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初步学会碳酸盐的检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碳酸盐与酸反应的实验方案。2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 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

8、相关的化学世界,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评析:毕老师通过对学生情况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分析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很好地将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目标处理的细腻,从目标中就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思考,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根据授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前后位置,设计了符合学生能力所处的发展阶段的课时教学目标:在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将所处位置及其前后内容的关系把握较好;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将学生探究能力所处的发展阶段把握得合适;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将深浅程度把握到位。三、教学过程设计及评析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反

9、对把智能视为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这种约定俗成的想法。他把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同时每种智能都必须受到最少一种社会文化所重视。只有这样,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发展的各项宝贵智能,才能够学以致用,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因此,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提出的时候有七种独特标准,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不久前加德纳教授又在先前所订出的七种智能之外又加上新的自然观察者智能。所以多元智能会随人类文化发展而演变,它是有生命力的,所以将来的多元智能可能不止八种。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在于人类创新进步、

10、成功、快乐的因素,都可从发现自我多元智能的可塑性开始。家长和教育者须知,各种智能是以潜能的形态存于我们心灵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达到相当高度的发展,而且可以远超乎我们所预期的境界。由于这些智能都是我们所生活的文化社会所高度重视的,多元智能培育正是适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重要内涵,其目标是真正考虑到个别差异,彻底因材施教。儿童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学得更快、更好,再决定如何利用儿童的优势智能带动发展其他有待发展的潜能。因此,教师必须有能力采用多元途径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但这绝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需要通过多种符号系统学习同一内容以促使多元智能都达到卓越的水平。除

11、个别化教学外,教师可以组合不同心智类型和水平的儿童进行小组活动,利用他们互补的潜能,通过多元智能的教育途径进行合作学习,兼顾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同情心、责任感等美德。教师可以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多元智能评估系统将反映每个孩子的各种智能分布情况,绘出典型多元智能光谱类型,以便教师按照孩子的情况设计课程,达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目标。正是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生活中常见的盐这节课,教学过程示意图如下:复习引导提问 生活中的盐与化学上盐的概念的区别 化学上参见的几种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理化性质) 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探究展开网络化的学习方式。评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毕老师以多元智能

12、理论为指导,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中常见的盐这节课。并在课上、课下设计了许多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以及拓展学习任务等环节,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找到适合和属于自己的发挥潜能、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本节课教师共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引入环节: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环节二探究环节:概念辨析,探究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环节三总结应用环节:从化学走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三个环节紧紧围绕着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教师不仅关注知识与

13、技能目标,同时对于化学学习方法对比与比较的方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加以实现。比如设计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速率对比时:【教师】列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和不同酸的反应。讨论分析碳酸盐和酸的反应规律。【学生】对比分析盐酸、硫酸和醋酸与碳酸纳、碳酸氢钠和碳酸钙都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得出结论:碳酸盐和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酸 澄清的石灰水碳酸盐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碳酸盐 无色气体 变浑浊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评析:这个环节是问题解决环节,也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和指导下,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和知识,探究了有关碳酸盐的性质以及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碳酸盐的检验。学生经历了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这一环节既是新知识的探索、发现和学习环节,同时也是对新知识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况,使之规律化、结构化、系统化的环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在使用对比与比较的化学研究方法中得到了提升,同时思维、分析、总结与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